事务的四大特征

(1). 原子性
(2). 一致性

一致性代表了底层数据存储的完整性。 它必须由事务系统和应用开发人员共同来保证。事务系统通过保证事务的原子性,隔离性和持久性来满足这一要求; 应用开发人员则需要保证数据库有适当的约束(主键,引用完整性等),并且工作单元中所实现的业务逻辑不会导致数据的不一致(即,数据预期所表达的现实业务情况不相一致)。例如,在一次转
账过程中,从某一账户中扣除的金额必须与另一账户中存入的金额相等。
(3). 隔离性
隔离性意味着事务必须在不干扰其他进程或事务的前提下独立执行。
(4). 持久性
持久性表示在某个事务的执行过程中,对数据所作的所有改动都必须在事务成功结束前保存至某种物理存储设备
### 事务四大特性(ACID) #### 原子性 (Atomicity) 原子性是指事务作为一个整体执行单元,其中的操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完全不执行。这意味着如果事务中的某个操作失败,则整个事务会被回滚到初始状态,确保数据库不会处于部分更新的状态[^1]。 ```python try: # 开始事务 db.begin() # 多条 SQL 操作 db.execute("UPDATE accounts SET balance = balance - 100 WHERE id = 1;") db.execute("UPDATE accounts SET balance = balance + 100 WHERE id = 2;") # 如果所有操作成功则提交 db.commit() except Exception as e: # 发生错误时回滚 db.rollback() ``` --- #### 一致性 (Consistency) 一致性保证了事务的执行结果必须满足所有的约束条件、触发器和级联动作等规则,从而维护数据库的整体完整性。无论事务是否成功或失败,数据库始终会保持在一个合法的状态下[^3]。 例如,在银行转账场景中,账户余额不能为负数。通过事务的一致性保障,即使发生异常情况,也不会导致非法的数据状态。 --- #### 隔离性 (Isolation) 隔离性指的是多个并发事务之间相互独立运行,彼此不受影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数据库提供了不同的隔离级别以控制事务之间的可见性和交互程度[^2]。常见的隔离级别包括: - **读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 允许一个事务看到其他事务尚未提交的数据变更。 - **读已提交(Read Committed)**: 确保一个事务只能看到另一个事务已经提交后的数据。 - **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 在同一事务内多次查询相同记录的结果始终保持一致。 - **串行化(Serializable)**: 提供最高级别的隔离,强制事务按顺序依次执行,避免任何并发冲突。 需要注意的是,较低的隔离级别可能会引发诸如脏读魔法师和不可重复读等问题[^4]。 --- #### 持久性 (Durability) 一旦事务被确认提交,其对数据库所做的更改将永久保存下来,即便随后发生了系统崩溃或其他意外状况也不例外。这种持久化的机制通常依赖于日志文件或者备份技术来实现[^3]。 --- ### 总结 综上所述,事务四大特性——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共同构成了现代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它们协同工作,旨在提供一种可靠的方式来处理复杂的业务逻辑,并保护数据免受潜在风险的影响。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