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遥感技术表征森林结构:综述
1. 引言
1.1 森林结构属性
森林管理涵盖了广泛的规划阶段和活动,这些活动根据所追求的目标和策略而有很大差异。此外,这些活动通常需要描述森林的状况和动态。森林生态系统通常需要用一组一般特征来描述,包括组成、功能和结构。组成由木本物种的存在或优势,或生物多样性的相对指数来描述。森林功能特征与碳固存等过程的类型和速率等问题有关。除此之外,森林的物理特征也需要表达,这通常在森林结构的一般概念下完成。
森林结构的定义有多种,例如Oliver和Larson(1996)将森林结构定义为“森林林分中树木的物理和时间分布”,这一定义包含了物种分布、垂直和水平空间模式、树木大小、树龄等指标。而Franklin(1986)和Kimmins(1996)则从几何角度将林分结构定义为林分元素的垂直和水平关联。这些定义后来被用作推导进一步代表性结构指标的基础,这些指标主要基于胸径(DBH)等指标得出。
森林结构属性包括多个方面,如下表所示:
|森林林分元素|结构属性|
| ---- | ---- |
|树叶|树叶高度多样性、层数、不同层内的树叶密度、冠层覆盖、冠层覆盖、间隙大小类别、平均间隙大小和冠层间隙比例、有枯死和折断顶部的树冠比例|
|树木直径|胸径(DBH)、DBH的标准差、直径分布、大树数量|
|树木高度|上层林冠高度、树高标准差、高度类别丰富度|
|树木间距|Clark - Evans和Cox指数、成簇树木的百分比、每公顷树干数量|
|林分生物量|林分断面积、立木材积、生物量|
|树种|物种多样性和/或丰富度、关键物种的相对丰度|
|上层植被|灌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