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协议自动化分析:制度语法与图论的应用
1. 制度语法与图论基础
在处理法律文本时,我们的核心目标是从法律文本中提取有意义的信息,并将这些相互关联的信息进行可视化呈现。而制度语法(IG)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中间层角色,它连接着法规文本和其图表示。
IG 被设计为一种标准化和组织法律文本陈述信息的模式。在 IG 中,陈述被视为制度信息的片段,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确定突出的制度行为者(如组织、集体机构、组织角色等),二是描述这些行为者被期望、允许或禁止执行的行动。
IG 能够实现以下几点:
1. 识别一个句子中包含的陈述数量。
2. 对这些陈述进行分类。
3. 识别陈述之间的联系。
4. 识别由陈述规范的动态行为者和静态对象。
5. 识别陈述所定义的行为者和对象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根据陈述类型划分的 IG 组件表:
| 类型 | 组件 | 描述 |
| — | — | — |
| 调节性 | 属性(A) | 陈述的收件人 |
| 调节性 | 目标(I) | 陈述所规范的收件人的行动 |
| 调节性 | 道义(D) | 确定与(I)相关的自由裁量权或约束的运算符 |
| 调节性 | 对象(B) | 由(I)描述的行动接收者,有直接或间接两种可能的接收者 |
| 调节性 | 激活条件(AC) | 陈述适用的环境 |
| 调节性 | 执行约束(EC) | 由(I)描述的行动质量 |
| 构成性 | 构成实体(E) | 被定义的实体 |
| 构成性 | 构成功能(F) | 用于定义(E)的动词 |
| 构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