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网络互通没那么难,Flannel让跨主机通信像本地一样简单。
在Docker容器的世界里,单机运行一切美好,但一旦需要跨主机通信,网络问题就变得棘手。不同节点上的容器IP可能冲突,通信无法直接建立。
这时候,CoreOS团队推出的Flannel就像一位技艺高超的织网者,为容器覆盖网络提供了一套优雅的解决方案。
摘要:Flannel是专为Kubernetes设计的覆盖网络工具,解决Docker容器跨主机通信难题。它通过Etcd维护集群IP分配,为每个节点分配独立子网,避免IP冲突,并通过UDP、VxLAN等后端技术实现数据包封装转发。本文从原理剖析到实战部署,带你全面掌握Flannel网络管理。
一、Flannel是什么?为什么你需要它?
1.1 Docker网络的核心挑战
在默认Docker配置中,每个节点上的Docker服务分别负责所在节点容器的IP分配。这导致了一个严重问题:不同节点上的容器可能获得相同的IP地址,从而使这些容器之间无法直接通过IP地址相互通信。
Kubernetes网络模型假设所有Pod都在一个扁平的网络空间中可以直接连通。但在私有云中搭建Kubernetes集群时,这一网络假设并不成立,需要我们自己实现网络打通。
1.2 Flannel的解决方案
Flannel是CoreOS团队针对Kubernetes设计的三层网络解决方案,核心功能是让集群中的不同节点主机创建的Docker容器都具有全集群唯一的虚拟IP地址。
Flannel通过Etcd维护整个集群的网络配置,主要包含:
- 集群网络地址空间(如10.1.0.0/16)
- 每个主机分配的子网信息
- 节点间的路由表
简单来说,Flannel为每个主机分配一个独立的子网,确保容器IP地址在集群范围内唯一,并建立覆盖网络实现跨主机容器间的直接通信。
二、Flannel工作原理深度剖析
2.1 核心架构组件
Flannel的架构包含以下几个关键组件:
- flanneld:运行在每个节点上的守护进程,负责与Etcd通信,获取子网分配,维护路由信息
- Etcd:分布式键值存储,保存整个集群的网络配置和状态
- 后端网络插件:负责实际的数据包转发,如UDP、VxLAN、host-gw等
2.2 数据流转路径
当一个数据包从源容器发往目标容器时,在Flannel网络中的流转过程如下:
- 源容器发送:数据包从容器的eth0网卡发出,源IP为容器IP,目的IP为目标容器IP
- docker0网桥转发:数据包到达宿主机的docker0网桥,docker0发现目的IP不属于本子网,将数据包转发到flannel0虚拟网卡
- flanneld处理:flanneld进程接收到数据包,查询Etcd维护的路由表,确定目标容器所在的主机
- 封装数据包:flanneld将原始数据包封装在UDP或VxLAN包中,外层包头目的地址设为目标节点IP
- 网络传输:封装后的数据包通过宿主机的物理网卡发送到目标节点
- 解封装:目标节点的flanneld接收数据包,解封装还原出原始容器数据包
- 送达目标容器:数据包通过目标节点的docker0网桥最终送达目标容器
2.3 三种后端模式比较
Flannel支持多种后端实现,每种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2.3.1 UDP模式(已基本废弃)
UDP模式是Flannel最早支持的后端,它在用户态完成数据包的封装和解封装。由于数据需要在用户态和内核态之间多次拷贝,性能损耗较大,目前已在生产环境中基本废弃。
工作原理: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77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