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Docker集群网络之在跨主机网络上部署应用
一、 从“单间”到“小区”:为什么需要跨主机网络?
想象一下,你是个快乐的单机Docker玩家。所有容器都住在一台宿主机的“单间”里,通过Docker默认的bridge网络互相串门,其乐融融。这就像在一个小公寓里,喊一嗓子全家都能听见(通过内部IP通信),简单又直接。
但好景不长,你的应用火了!一个“单间”显然不够用了。你需要横向扩展,把不同的服务(比如前端、后端、数据库)部署到多台物理机或云服务器上,形成一个“小区”(集群)。问题来了:住在1号楼的“前端Web”容器,如何找到并访问住在2号楼的“后端API”容器?原来的“喊一嗓子”彻底失灵了。
这就是跨主机网络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如何让分布在多个主机上的容器,像在同一个网络中一样透明、可靠、安全地进行通信。
二、 Docker集群网络的“交通规划方案”
面对跨主机通信的挑战,社区涌现了多种方案,好比不同的交通规划:
- 手动修路(手动配置网络): 比如使用Flannel、Calico、Weave等第三方网络插件。它们功能强大、灵活,但需要额外部署和配置,好比你要先自己申请土地、铺设公路,对于刚入门的“新手司机”来说略显复杂。
- 使用内置高架桥(Docker Overlay Network): 这是Docker官方提供的“开箱即用”的解决方案。它通过在物理网络之上创建一个“虚拟网络层”(Overlay),自动为集群内的容器分配IP并管理路由。就像在城市上空架设了一座专属高架桥,容器们的通信不受底层物理网络的限制,直接在上面飞驰。
为什么我们首选“内置高架桥”(Docker Overlay Network)?
- 原生集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90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