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文

本文讲述作者实现“基于网络的视频/图像传输系统”的历程。最初参加竞赛时因对多媒体通信和网络了解不足而失利,认识到需深入理解系统底层原理。最终仅用Windows底层API和标准C完成视频监视系统原型,对JPEG/Motion - JPEG编解码器优化,提升速度并调整结构。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关于论文

论文终于写完了,关于论文有些信息需要说明...

应该说,实现“基于网络的视频/图像传输系统”的想法由来已久,最初是在2004年暑假,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竞赛”时。

那时,赵老师是我们组的指导老师,拟的参赛题目是“校园空中多媒体教室”。当时,我们对于多媒体通信和计算机网络几乎可以算是一窍不通,因此,对这个课题的方向根本没有清楚的认识,在查找资料、进行设计时更是走了许多的弯路,犯下了许多致命的错误,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几乎一事无成。后来,终于在赵老师的帮助下走上了正轨,并最终完成了设计。当时,视频数据压缩采用的是DivxMPEG-4开源代码库。最后在答辩会上,由于妄谈MPEG-4的特性又没有实现过MPEG-4编解码器,而被评委们问得哑口无言。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追其根源,导致竞赛失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对系统底层工作原理的无知是最为致命的。研究某个系统,仅仅停留在表面和系统集成是远远不够的,对于系统中的重点与核心部分,必须有陆游那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精神,亲身实践,方出真知。这也影响了本课题的命题和主旨:只使用ANSI C/C++Windows底层API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通过这个过程,理解图像传输系统底层机制的工作原理。

最终,基于网络的视频监视系统原型的实现,也是符合这个主旨的,仅使用了Windows底层API,整个程序采用标准C编写,程序量约为4000行。其中,JPEG/Motion-JPEG编解码器部分,修改了两次,第一次修改对算法进行了优化,将压缩和解压缩速度提高了将近6倍;第二次修改优化了模块组织结构,并调整了模块的接口,最终代码量约在3000行左右。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