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信号处理-波束形成笔记整理

本文详细介绍了波束形成技术,包括传统波束形成、超指向波束形成及其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重点讨论了时域和频域方法,以及针对噪声环境的处理策略,如MVDR超分辨波束形成和GSC广义旁瓣相消。此外,还提到了远场与近场模型、噪声类型和声辐射对波束形成的影响,以及各种优化方法以减少失真和提升语音质量。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传统波束形成:固定波束形成,自适应波束形成
依赖目标场景:环境噪声特性。声场模型假设
核心思想:当波束从0°方向入射时,两个麦克风采集到的信号之间无延时差, 语音会叠加增强。采集到的噪音会因为延时差不同或相关性低而没有叠加作用。从其他方向入射的语音也存在延时差,不会被叠加。
                当波束15°/30°入射由于存在无法叠加作用,所以0°比其他入射方向增益大,信噪比得到了提升。增加其他方向信号时,通过调节采集的信号延时差为零,来叠加30°方向的信号。
波束形成:时域方法(延时差调零),频域方法(相位变换后相加)
ADC 模拟转数字 离散信号进行STFT( 短时傅里叶变换) 为减小信号截断作用 加窗处理。
超指向波束形成 
麦克风间距为波长一半,L个麦克风使用delay-sum方法获得的最大增益为10logL,超过该增益的波束形成为超指向。
对于宽带信号,使用超指向方法获得固定主瓣宽度
劣势:对空域白噪声和阵列误差敏感,
对于利用散射噪声场(噪声能量向各个方向传播的概率相等) MVDR超分辨波束 增强鲁棒性的方法:在权重中加入单位阵后再求方向向量
对于依赖数据的超指向波束形成 增强鲁棒性的方法:对角加载的方法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芒果木有籽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