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N Messenger深入解析:架构、特性与安全考量
1. 引言
MSN Messenger起初是一个多协议客户端,具备连接到AOL的AIM服务的能力。作为新兴的即时通讯服务,MSN用户基数较小,便借助与AIM的互操作性来吸引用户,同时发展自身服务。1999年,微软发布了Windows Messenger,其中包含连接到AIM的功能。但AIM迅速更改协议以阻止该客户端访问,微软也相应地多次更改客户端,1999年就发布了21个版本的即时通讯客户端。最终在1999年底的2.0版本,微软放弃了互操作性的目标,专注于打造自身服务。如今,MSN Messenger与早期版本相比有了很大变化,其许多功能与MSN门户相关联,包括Hotmail电子邮件服务等,还具备网络摄像头通信、音频聊天、照片和日历共享等新特性。
2. MSN Messenger架构与协议
2.1 服务器类型及功能
MSN Messenger的架构相较于其他即时通讯服务(如AIM和Yahoo!)更为复杂,它依赖五种不同类型的服务器来处理通讯和服务运营,具体如下表所示:
| 服务器 | 功能 |
| — | — |
| 调度服务器 | 跟踪通知服务器的位置,并将这些服务器的IP地址传达给客户端 |
| 通知服务器 | MSN Messenger服务的主要服务器之一,客户端必须始终与之保持连接。提供客户端位置信息用于路由,并连接到交换台服务器,同时提供用户在线状态信息 |
| .NET Passport登录服务器 | 认证过程的一部分,为尝试登录的客户端提供票据,以完成与通知服务器的认证过程 |
| 关联服务器 | 认证过程的另一部分,为客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