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算法就是一种压缩映射,压缩到有链表头函数组成的固定长度数组中。上实际例子:
例1:100万条短信,有重复,以文本形式保存,一行一条。找出重复最少的前十条。
解法:哈希表+推排序。
步骤一:统计重复次数,
建立数据节点:
struct HashNode
{
char Value[10];//短信值
int Count;//重复记数
HashNode *next;//指向下一个映射到此处的短信
}Node;
hash函数:
int HashFuc(char const *p)
{
int value=0;
while(*p!='\0')
{
value=*p+value;
P++;
}
return Value%10;//映射的关键语句
}
图表说明:
左边很明显是个数组,数组的每个成员包括一个指针,指向一个链表的头,当然这个链表可能为空,也可能元素很多。我们根据元素的一些特征把元素分配到不同的链表中去,也是根据这些特征,找到正确的链表,再从链表中找出这个元素。
注:常用hash函数构造法:
1,除法散列法
最直观的一种,上图使用的就是这种散列法,公式:
index = value % 16
学过汇编的都知道,求模数其实是通过一个除法运算得到的,所以叫“除法散列法”。
2,平方散列法
求index是非常频繁的操作,而乘法的运算要比除法来得省时(对现在的CPU来说,估计我们感觉不出来),所以我们考虑把除法换成乘法和一个位移操作。公式:
index = (value * value) >> 28 (右移,除以2^28。记法:左移变大,是乘。右移变小,是除。)
如果数值分配比较均匀的话这种方法能得到不错的结果,但我上面画的那个图的各个元素的值算出来的index都是0——非常失败。也许你还有个问题,value如果很大,value * value不会溢出吗?答案是会的,但我们这个乘法不关心溢出,因为我们根本不是为了获取相乘结果,而是为了获取index。
时间复杂度:O(N)
步骤二:
算法一:普通排序
我想对于排序算法大家都已经不陌生了,这里不在赘述,我们要注意的是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NlgN,在本题目中,三百万条记录,用1G内存是可以存下的。
算法二:部分排序
题目要求是求出Top 10,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对所有的短信都进行排序,我们只需要维护一个10个大小的数组,初始化放入10个短信,按照每个短信的统计次数由大到小排序,然后遍历这100万条记录,每读一条记录就和数组最后一个短信count对比,如果小于这个count,那么继续遍历,否则,将数组中最后一条数据淘汰,加入当前的短信。最后当所有的数据都遍历完毕之后,那么这个数组中的10个Query便是我们要找的Top10了。
不难分析出,这样,算法的最坏时间复杂度是N*K, 其中K是指top多少。
算法三:堆
在算法二中,我们已经将时间复杂度由NlogN优化到NK,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改进了,可是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分析一下,在算法二中,每次比较完成之后,需要的操作复杂度都是K,因为要把元素插入到一个线性表之中,而且采用的是顺序比较。这里我们注意一下,该数组是有序的,一次我们每次查找的时候可以采用二分的方法查找,这样操作的复杂度就降到了logK,可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数据移动,因为移动数据次数增多了。不过,这个算法还是比算法二有了改进。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想想,有没有一种既能快速查找,又能快速移动元素的数据结构呢?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堆。
借助堆结构,我们可以在log量级的时间内查找和调整/移动。因此到这里,我们的算法可以改进为这样,维护一个K(该题目中是10)大小的小根堆,然后遍历300万的Query,分别和根元素进行对比。
思想与上述算法二一致,只是算法在算法三,我们采用了最小堆这种数据结构代替数组,把查找目标元素的时间复杂度有O(K)降到了O(logK)。
那么这样,采用堆数据结构,算法三,最终的时间复杂度就降到了N‘logK,和算法二相比,又有了比较大的改进。
总结:
至此,算法就完全结束了,经过上述第一步、先用Hash表统计每个Query出现的次数,O(N);然后第二步、采用堆数据结构找出Top 10,N*O(logK)。所以,我们最终的时间复杂度是:O(N) + N'*O(logK)。(N为1000万,N’为300万)。如果各位有什么更好的算法,欢迎留言评论。
参考:从头到尾测底解决哈希http://blog.youkuaiyun.com/v_JULY_v/article/details/6256463
http://blog.youkuaiyun.com/feixiaoxing/article/details/688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