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ata 磁盘在linux上的设备文件名是按照检测到的顺序来决定的。对于u盘来说,开机完成后才被系统识别。
2、磁盘的第一个扇区记录的两个重要信息:主引导分区(MBR)和分区表(记录整块硬盘的分区状态)。分区表只有64bytes,最多容纳四个分区,所以这四个分区叫做主分区或者叫做扩展分区。分区的最小单位是柱面。分区的意义:1、数据安全性2、系统的性能考虑。
3、扩展分区的目的是使用额外的扇区来记录分区信息。
4、将扩展分区切分出逻辑分区,因为1~4号的是给主分区保留的,所以逻辑分区只能从5开始。(注意:如果拓展分区被破坏,所有分区将被删除)
5、linux下的目录树结构:以根目录为主,向下呈现分支状的目录结构。
6、文件系统和目录树的关系(挂载)。
7、ext2和ext3的区别:ext3多了日志的记录,对于系统的恢复比较快。
8、swap是内存交换空间,它可以避免因为物理内存的不足而造成的系统效能的低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