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实验要求和目的
●理解 Iridium 和 Teledesic 卫星网络的基本原理
●利用 NS2 仿真实现 Iridium 和 Teledesic 卫星系统
2 实验原理和背景
Iridium 和 Teledesic 等卫星网络知识内容。
3 实验环境和模块
本实验采用了实验一搭建的平台,NS2 版本为 2.35。官方 NS2 版本中已包含本实验需 要的卫星网络模块,读者在进行本实验前不需扩展。
具体实验中设置了 5 条数据流进行对比,起点为北京,终点分别为上海、香港、悉尼、 纽约和里约热内卢。为便于分析和表现实验效果,实验采用 CBR 作为数据源,并利用 UDP 进行数据传输。分析 trace 文件(NS2 运行仿真时产生的数据文件,需要在仿真中设置)来对 比时延的变化和通信距离的关系,实际数据传输路径中卫星节点个数不同,也会造成端到端 的时延不同。
4 实验步骤与演示
4.1 Iridium 仿真分析
卫星网络为 3 维结构,在 NAM 动画中难以演示,因此利用分析数据予以呈现。下面详细描述实验步骤。
(1) 打开终端,输入“ns sat-Iridium.tcl”命令,运行本实验,如图所示;
(2)利用 awk 脚本分析 trace 文件 (awk 编程相关知识),主要性能指标有延迟、抖动、丢包和 吞吐率。下面以Iridium 延迟为例进行分析。注意,实际分析过程中需将 awk 脚本和 trace 文件放置在相同目录下或正确指明文件路径。可采用命令:awk -f delay.awk sat-Iridium.tr > delay.txt 进行分析,其中 delay.awk 为脚本,sat-Iridium.tr 为 trace 文件,>表示重定向输出,delay.txt 为(注意大小写)
BEGIN{
highest_packet_id=0; }
{
action=$1;
time=$2;
from=$3;
to=$4;
type=$5;
size=$6;
flow_id=$8;
src=$9;
dst=$10;
seq_no=$11;
packet_id=$12;
if (packet_id > highest_packe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