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向链表(double linked list)如图26.5,是在单链表的每个结点中,再设置一个指向其前驱结点的指针域。双向链表的基本操作与单链表基本一样,除了插入和删除的时候需要更改两个指针变量,需要注意的是修改的顺序很重要,插入如图3-14-5,删除如图3-14-6。
链表的delete操作需要首先找到要摘除的节点的前趋,而在单链表中找某个节点的前趋需要从表头开始依次查找,对于n个节点的链表,删除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O(n)。可以想像得到,如果每个节点再维护一个指向前趋的指针,删除操作就像插入操作(这里指只在头部插入)一样容易了,时间复杂度为O(1)。要实现双向链表只需在《图示单链表的插入和删除操作》中代码的基础上改动两个地方。
在linkedlist.h中修改链表节点的结构体定义:
struct node
{
unsigned char item;
link prev, next;
};
在linkedlist.c中修改insert和delete函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void insert(link p)
{ p->next = head; if (head) head->prev = p; head = p; p->prev = NULL; } void delete(link p) { if (p->prev) p->prev->next = p->next; else head = p->next; if (p->next) p->next->prev = p->prev; } |
由于引入了prev指针,insert和delete函数中都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用特殊的代码处理,不能和一般情况用同样的代码处理,这非常不爽,如果在表头和表尾各添加一个Sentinel节点(这两个节点只用于界定表头和表尾,不保存数据),就可以把这些特殊情况都转化为一般情况了。如图26.6
在《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中我们使用单链表实现队列的尾进头出,下面我们演示使用双向链表实现队列的头进尾出。
参考:《Linux C编程 一站式学习》
1
2 3 4 5 6 7 8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