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n-Shiloach tree,简称ES-Tree,由 Shimon Even 和 Yossi Shiloach于1981年在论文《An on-line edge-deletion problem》中提出,应用于边递减的单源最短路径算法。
用ES-Tree(G,s,D)表示一棵ES-Tree。其中G表示一个全部边权值都为1的图,s表示图的源点,D表示图的边权上界。
ES-tree满足以下条件:
1)Rank(v)=dist(s,v)
2)如果Rank(u)=Rank(v)+1,Parent(u)=v。
3)如果Rank(u)=Rank(v)+1,Children(v)=u。
4)如果Rank(u)=Rank(v),u=Friend(v),v=Friend(u)。
这样,所有顶点都可以获得自己的三个点集:Parent集、Children集和Friend集。当我们在G中删除一条边(例如uv,Rank(u)<=Rank(v)),则有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Rank(u)=Rank(v),则无需其他变化。
第二,Rank(u)<Rank(v)。如果v的Parent集在删去u后仍不为空集,则更新结束;否则,Rank(v)=Rank(v)+1,然后接着判断v的Friend集是否为空:若不为空,则更新结束;若为空,则标记顶点v进入点集Dirty集,更新顶点v的Parent集、Children集和Friend集。在更新的过程中,如果存在v的邻接点u’’,满足Rank(v)=Rank(u’’),且Parent(u’’)=空集,则标记u’’进入Dirty集。重复更新关系点集操作直至Dirty集为空。
整理自YouTube,matscience频道视频《Lecture 01 - Even-Shiloach Tr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