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路板加工生产过程中,从原理图绘制到最终的产品成型,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其中,元件的选择与设计以及电路的优化处理,直接影响着线路板的性能和质量。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线路板加工生产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更多PCB讯息查看捷配PCB官网:https://www.jiepei.com/?g=G2148
元件封装的选择与考量:
在整个线路板加工生产的原理图绘制阶段,就需要前瞻性地考虑版图阶段的元件封装和焊盘图案决策。
封装涵盖了元件的电气焊盘连接以及机械尺寸(X、Y 和 Z),也就是元件本体的外形以及与 PCB 连接的引脚。在选择元件时,要充分考虑最终 PCB 顶层和底层可能存在的安装或包装限制。例如,一些有极性电容可能存在高度净空限制,这在元件选择过程中必须重点考虑。
设计初期,可以先绘制一个基本的外框形状,然后放置计划使用的大型或位置关键元件。这样,通过工具菜单调用三维预览模式,就能直观快速地看到没有布线的电路板虚拟透视图,从而精确确定电路板和元器件的相对定位以及元件高度,确保 PCB 装配后元件能适配各种外包装,如塑料制品、机箱、机框等。
焊盘图案展示了 PCB 上焊接器件的实际焊盘或过孔形状,这些铜图案包含基本形状信息。其尺寸必须准确无误,才能保证正确焊接,确保所连元件具备正确的机械和热完整性。
在设计 PCB 版图时,要考虑线路板的制造方式。如果是手工焊接,要思考焊盘的焊接方式;若是回流焊(焊剂在受控高温炉中熔化),则可处理多种表贴器件(SMD);波峰焊一般用于焊接电路板反面以固定通孔器件,也能处理部分 PCB 背面的表贴元件。采用波峰焊时,底层表贴器件需按特定方向排列,可能还需修改焊盘。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元件选择并非一成不变。早期确定哪些器件采用电镀通孔(PTH)、哪些采用表贴技术(SMT),有助于线路板加工生产的整体规划。需要权衡的因素包括器件成本、可用性、器件面积密度和功耗等。从制造角度看,表贴器件通常价格更低、可用性更高。对于中小规模原型项目,较大的表贴器件或通孔器件更便于手工焊接,也有利于查错和调试。若数据库中没有现成封装,可在工具中创建定制封装。
良好接地方法的运用
在线路板加工生产中,确保设计具备足够的旁路电容和地平面至关重要。使用时,要在靠近电源端到地(最好是地平面)的位置放置合适的去耦电容。电容的合适容量取决于具体应用、电容技术和工作频率。将旁路电容放置在电源和接地引脚之间,且靠近正确的 IC 引脚,可优化电路的电磁兼容性和易感性。
虚拟元件封装的分配
打印一份材料清单(BOM)用于检查虚拟元件。虚拟元件没有相关封装,不会进入版图阶段。创建材料清单后,仔细查看设计中的所有虚拟元件。通常只有电源和地信号被视为虚拟元件,它们只在原理图环境中专门处理,不会传送到版图设计。除非用于仿真目的,虚拟部分显示的元件都应用具有封装的元件替代。
材料清单数据的完整性
检查材料清单报告中的数据是否完整。创建报告后,要仔细核对,对所有元件条目中不完整的器件、供应商或制造商信息进行补充,确保线路板加工生产过程中材料信息准确无误。
元件标号的排序
为方便材料清单的排序和查看,要确保元件标号连续编号。这有助于在后续线路板加工生产流程中,快速准确地识别和管理元件。
多余门电路的检查
一般情况下,所有多余门的输入都应连接信号,避免输入端悬空。务必检查所有多余或遗漏的门电路,确保所有未连线的输入端都正确连接。以设计中常用的双运放为例,若双路运放 IC 元件只用了其中一个运放,要么将另一个运放也投入使用,要么将不用的运放输入端接地,并布放合适的单位增益(或其它增益)反馈网络,确保整个元件正常工作。因为在某些情况下,悬浮引脚的 IC 可能无法在指标范围内正常工作,而仿真通常难以捕捉到这种情况。
掌握这些要点,能为线路板加工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提高线路板的质量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