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章程
- 项目章程是发起人授权项目经理在项目活动中使用组织资源的文件。
- 项目章程的批准,标志着项目的正式启动,项目经理的正式授权。
- 指定项目章程之前,需要有:需求评估、商业论证、效益管理计划。
- 项目章程的内容:项目目的(动机)、项目目标;成功,退出的标准;2个角色:项目经理、发起人的职责、权力;9个管理过程(范围、进度、成本、质量、资源、风险、采购、沟通、相关方)。
- 假设日志:假设日志用于记录在整个项目周期中所有的假设条件(主观上认为成立的事件/条件)和制约因素(客观限制)
项目管理计划(9331)
- 9个子管理计划+3个子计划(需求、变更、配置)+3大基准(成本、进度、范围)+1大基准(绩效测量基准)
- 绩效测量基准:经过整合的项目范围、进度、成本,以测量和管理绩效。
- 项目管理计划指导项目执行、监控和收尾,因此,所有执行、监控和收尾过程组中的过程都要用到项目管理计划或其子计划作为输入。
- 项目管理计划由项目管理团队进行编制,计划的反馈和批准通常由关键干系人负责。发起人负责对项目章程的审批。
指导与管理项目工作
- 指导与管理项目工作 为实现项目目标而领导和执行项目管理计划中所确定的工作,实施已批准的变更。输入批准的变更请求,输出可交付成果。并输出工作绩效数据。
- 问题日志:一种记录和跟进所有问题的项目文件。目的是记录所有的变更和问题,经验教训登记册是为了防止未来问题再次出现和发生。问题记录后,分析了原因才变成经验教训登记册。
变更请求
- 计划外的东西都是变更。
- 4个变更请求
- 纠正措施。为使项目工作绩效重新与项目管理计划一致,而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已经发生)
- 预防措施。为确保项目工作的未来绩效符合项目管理计划,而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预防未发生的)
- 缺陷补救。为了修正不一致产品或产品组件的有目的的活动。(补救产品问题)
- 更新。对正式受控的项目文件或计划等进行的变更,以反映修改或增加的意见或内容。
管理项目知识
- 目的:防止信息流失。(因为人员流动会导致知识的流失)
- 专用工具:知识管理(类似小红书,可以互动)、信息管理(信息库:百度百科)
- 知识通常分为"显性知识””(易使用文字、图片和数字进行编撰的知识)和“隐性知识”(个体知识以及难以明确表达的知识,如信念、洞察力、经验和“诀窍”)两种。
- 知识是持续开展、贯穿始终的。
- 该由参与工作的个人和团队负责经验教训登记册的更新,以避免对知识解读的偏差。
- 知识管理可以更新任何组织过程资产。
监控项目工作
- 由指导和管理项目工作的过程生成工作绩效数据,通过此过程将数据生成工作绩效报告作为输出。
- 方案分析
- 偏差分析:现实和理想作比较。
- 根本原因分析:思考WHY
- 备选方案分析:找到更多的问题解决方法。不要把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
- 成本效益分析:众多方案的选择。
- 趋势分析:用于展望未来。
- 桃园三结义:备选方案分析、成本效益分析、多标准决策分析(考虑到很多其他的因素帮助做出多标准的决策)。
- 决策:民主和独裁(独裁用于紧急状态下)
实施整体变更控制
- 输入:做出变更请求,输出:变更日志
- 所有变更都必须以书面形式记录
- 通常涉及基准的变更由CCB(变更控制委员会)来开展。
- 变更决定由项目经理做出。
结束项目阶段
- 总结、归档、移交
- 回归分析:散点图
- 项目异常中止要做的事情:
- 核实工作/成果的完成情况
- 写明原因
- 运营和支持文件:组织维护、运营和支持项目交付的产品或服务时所需的文件。可包括新生
成的文件,或对已有文件的更新。
其他
- 工作授权系统:工作授权系统能保证工作按正确的顺序、在规定的时间完成。
- 项目经理在项目计划编制开始之前就开始任命。
- 变更请求无论批准与否,都要记录在变更日志中。
- 工作分解结构是范围基准的组成部分。修改工作分解结构,肯定就导致范围基准的变更,也可能导致进度基准和成本基准的相应变更。
- 监控项目工作过程的主要作用是:让干系人了解项目的绩效状态,以及对预算、进度和范围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