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的存款安全垫仅够支撑2.8年,技术断崖让薪资腰斩。但数据揭示80%的CTO超过40岁,掌握AI测试与质量保障体系的35+老兵正突破年龄魔咒,政策补贴让项目经验兑换住房与户籍,持续深耕者终将收割技术复利。
一个程序员的"躺平"故事:当 35 岁危机真的来临
2024 年的某一天
88 年,程序员,地点北京,前 2 天刚被通知裁员。 本想降薪 30%找找看,结果在拉钩和 boss 上投了几十家,连一个面试的邀约都没有,即使有面试,面上的几率也很低。感觉现在互联网行业实在太卷了,想找到工作真的是非常难。现在心态还算比较轻松,后面把失业保险金申请了,一个月 2000,苍蝇肉也是肉嘛,前 2 年就有 35 岁会失业的预感,所以没有进行买房买车这些操作,钱都存起来了。准备过几天就回老家去了,躺平一段时间,好好的养狗,健身,打游戏。明年各种游戏大作也挺多的,还是要花时间好好玩一下。等啥时候在家呆的无聊了再去临近的省会找找工作,找个薪资一般的应该还是问题不大
2025-1-25
已经回老家呆了 1 年多了,有个兼职工作,在家办公,做点前公司的小需求,钱不多,一个月就几千块。时间比较自由,这个工作也是临时的,不确定能干多久。这个如果不做了,后面也不会再出去找工作了,因为找工作很困难,即使运气好能找到,工资可能也就 1 万,除去吃饭房租也剩不下多少。在家躺平一个月也花不多少钱,时间还多很多,总体感觉还是躺平性价比更高些。后面继续更新躺平生活的心态和感受。
2025-3-23
目前兼职工作还做着,也想了下以后的情况,如果继续做程序员的话只有去大城市找工作,但是现在这个年龄估计 90%是找不到工作了。如果待在老家的话,只有转行做别的事了,但是老家这个就业市场除了保安或者开滴滴,真不知道能干啥,身边也有朋友失业一年多都没找到工作。还好目前还是单身,父母也都有养老金,经济上没有任何压力,如果找不到对象的话就一直躺平下去了,如果后面结婚的话再考虑是否出去找工作上班
- 这几年的行情「躺平文学」在我们程序员圈蔓延,我相信看到这篇文章的很多人,肯定也在暗自羡慕故事主人公的洒脱。
- 但现实是——你我皆凡人,根本躺!不!起!
为什么我们根本躺!不!起!
真相 1:你的「存款安全垫」撑不过 3 年危机
数学题:一线城市程序员平均存款约 28 万(猎聘 2024 数据)
躺平每月支出(二三线城市):
房租/房贷:3000 ``社保医保:2000 ``基础生活:2500 ``突发支出:1000 ``———————————————— ``月均消耗 ≈ 8500 → 28万存款仅够支撑2.8年
复制代码
致命变量:父母医疗/子女教育/婚恋成本…任何一项都足以击穿安全线
真相 2:技术断崖的代价远超想象
实验数据:脱离技术岗位 1 年后
- 面试邀约率下降 62%
- 薪资谈判空间压缩 45%
- 大厂简历初筛通过率归零(某招聘平台 A/B 测试结果)
现实案例:某 33 岁测试工程师裸辞半年后
- 原薪资:18K → 再求职最高报价:9K(因不熟悉 K8s 监控体系)
真相 3:小城的"岁月静好"正在消失
新一线城市程序员岗位竞争指数(2025Q1):
- 成都:1:87
- 武汉:1:102
- 杭州:1:135
降维打击现状:
县城互联网公司要求:「会自动化测试+能搭建质量平台+有政务系统经验」
薪资天花板:8K(却要求 5 年以上大厂背景)
35 岁开始放弃熟悉的赛道彻底转行?这可能是个危险的信号
1. 行业真相:年龄焦虑≠能力天花板
当猎头说"35 岁是道坎"时,他们没告诉你的是:
- 80%的 CTO 年龄超过 40 岁(数据来源:2023 开发者生态报告)
- 某头部大厂核心系统负责人坦言:“能解决分布式系统故障的,往往是 35+的老兵”
- 测试领域专家薪资对比:功能测试(8-12K)→ 质量保障专家(25-40K)
2. 那些成功跨过 35 岁的程序员做对了什么?
从待业 10 个月到年薪 35w
- 本科 、37 岁、 北京 、持续 10 个月未找到工作
- 报名私教班、 老师 1v1 就业帮扶、 最终拿到 35w 年薪 Offer
- 他说:找工作还是要一鼓作气坚持到底才行,感恩老师。
- 面试过程中刷了很多我们的课程,包括测开课程里面的性能测试内容,除了硬性技术问题,问的开放性问题非常多
45 岁从外包转到甲方、职业生涯仍在继续
- 45 岁之前都是在外包:
- √ 接触学社初期也只会点点点
- √ 从测试开发班到测试管理班系统的提升
- √ 彻底从外包转到甲方,顺利晋升为测试经理
她们用代码打破 35 岁魔咒
- 从学习到毕业都是面临 35 岁职业危机的时候,但是她们都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政策风向:这些城市正在重估「35 岁价值」
都在努力打破 35 岁魔咒
- 「技术工龄货币化」(雄安):将 35 岁+从业者的项目经验折算为积分,可兑换住房/教育等资源
- 「测试移民」新政(上海):在 AI 测试等领域工作满 3 年的 35 岁+人才,可直接申请落户
- 「银发溢价补贴」(武汉):45 岁以上测试专家参与军工项目,薪资上浮 30%
数据来源:各市政府官网/人社局 2024 年公告
2025 测试开发人才能力图谱
硬核战场:3 大技术护城河
测试左移:
需求评审阶段缺陷拦截率提升 40%
精准识别需求文档中的「幽灵需求」
质量右移:
掌握全链路日志追踪(Jaeger+SkyWalking)
构建生产环境故障演练体系
AI 工具链:
用 GPT-4o 生成精准测试用例(Prompt 工程)
训练异常流量识别模型(TensorFlow 实战)
移**:
掌握全链路日志追踪(Jaeger+SkyWalking)
构建生产环境故障演练体系
AI 工具链:
用 GPT-4o 生成精准测试用例(Prompt 工程)
训练异常流量识别模型(TensorFlow 实战)
那么程序员,如何快速系统的去学习大模型LLM?
作为一名从业五年的资深大模型算法工程师,我经常会收到一些评论和私信,我是小白,学习大模型该从哪里入手呢?我自学没有方向怎么办?这个地方我不会啊。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一定要继续看下去!这些问题啊,也不是三言两语啊就能讲明白的。
所以我综合了大模型的所有知识点,给大家带来一套全网最全最细的大模型零基础教程。在做这套教程之前呢,我就曾放空大脑,以一个大模型小白的角度去重新解析它,采用基础知识和实战项目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历时3个月,终于完成了这样的课程,让你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每一秒都在疯狂输出知识点。
由于篇幅有限,⚡️ 朋友们如果有需要全套 《2025全新制作的大模型全套资料》,扫码获取~
👉大模型学习指南+路线汇总👈
我们这套大模型资料呢,会从基础篇、进阶篇和项目实战篇等三大方面来讲解。
9周快速成为大模型工程师
第1周:基础入门
-
了解大模型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
-
学习Python编程基础与PyTorch/TensorFlow框架
-
掌握Transformer架构核心原理
-
第2周:数据处理与训练
-
学习数据清洗、标注与增强技术
-
掌握分布式训练与混合精度训练方法
-
实践小规模模型微调(如BERT/GPT-2)
第3周:模型架构深入
-
分析LLaMA、GPT等主流大模型结构
-
学习注意力机制优化技巧(如Flash Attention)
-
理解模型并行与流水线并行技术
第4周:预训练与微调
-
掌握全参数预训练与LoRA/QLoRA等高效微调方法
-
学习Prompt Engineering与指令微调
-
实践领域适配(如医疗/金融场景)
第5周:推理优化
-
学习模型量化(INT8/FP16)与剪枝技术
-
掌握vLLM/TensorRT等推理加速工具
-
部署模型到生产环境(FastAPI/Docker)
第6周:应用开发 - 构建RAG(检索增强生成)系统
-
开发Agent类应用(如AutoGPT)
-
实践多模态模型(如CLIP/Whisper)
第7周:安全与评估
-
学习大模型安全与对齐技术
-
掌握评估指标(BLEU/ROUGE/人工评测)
-
分析幻觉、偏见等常见问题
第8周:行业实战 - 参与Kaggle/天池大模型竞赛
- 复现最新论文(如Mixtral/Gemma)
- 企业级项目实战(客服/代码生成等)
第9周:前沿拓展
- 学习MoE、Long Context等前沿技术
- 探索AI Infra与MLOps体系
- 制定个人技术发展路线图
👉福利篇👈
最后呢,会给大家一个小福利,课程视频中的所有素材,有搭建AI开发环境资料包,还有学习计划表,几十上百G素材、电子书和课件等等,只要你能想到的素材,我这里几乎都有。我已经全部上传到优快云,朋友们如果需要可以微信扫描下方优快云官方认证二维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