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AI变得更聪明?RAG vs 微调到底该怎么选?一篇文章带你彻底搞懂!_ai微调

假如你在大学备战期末考试,整整一个学期,你苦读教材,核心知识早已烂熟于心,考试时根本不用翻书。但突然,有人问你一个课本没讲的新问题,你有点懵,赶紧抓起手机查百度,找到答案后自信回答。这两种场景,正好对应了我们提升大型语言模型(LLM)准确性的两大“神器”:

  • 检索增强生成(RAG)——让AI随时查询外部知识库,获取最新答案。
  • 微调(Fine-tuning)——通过额外训练让AI直接“记住”知识。

img

无论是ChatGPT、claude,还是DeepSeek,现有的大型语言模型(LLM)虽然强大,但知识都是“死的”,一旦超出训练范围,就会变得不靠谱。那么,如何让它们变得更聪明、更实用?今天,我们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解析RAG与微调的核心原理、关键区别,以及如何在不同场景下做出最佳选择。读完这篇文章,你会发现,让AI更聪明,其实并不复杂!

一、RAG vs. 微调:谁是你的“AI补习班”?

1、RAG:给AI装个“实时搜索引擎”

img

RAG,全称检索增强生成,简单来说就是给你的AI助手配了一本随时能翻的“电子书”。提问时,它会先去知识库里“查资料”,再结合自己的语言能力,给你一个靠谱的答案。

它是怎么工作的?

  • 你问:“今年的税收新政是什么?”
  • AI把问题变成“数字代码”(向量化),方便搜索。
  • 从外部知识库(比如公司文档、网页)捞出相关信息。
  • 最后生成一个既有料又自然的回答。

例子:

  • 企业客服:你问“我的年假还剩几天?”,普通AI可能抓瞎,但RAG会秒查HR系统,告诉你:“还有5天哦!”
  • 法律咨询:需要最新法规?RAG实时检索,确保答案新鲜出炉。
  • 医学场景:医生问某种新病毒的治疗方案,RAG能瞬间翻出最新研究。

优点:

  • 超灵活:知识库一更新,AI就“学会”新东西,无需重头训练。
  • 场景广:金融、医疗、法律这些信息日新月异的领域,RAG如鱼得水。
  • 省钱:不用大改模型,部署成本低。

缺点:

  • 稍慢:毕竟要“翻书”,速度比不上直接回答。
  • 靠资料:知识库要是出错,AI也跟着翻车。
2、微调:让AI直接“背”下知识

img

微调(Fine-tuning)则是另一条路——不查资料,直接让AI把知识“刻”进脑子里。就像你通过刷题背书,把知识点记得滚瓜烂熟,考试时脱口而出。

它是怎么工作的?

  • 准备好专业数据(比如法律文书、医学报告)。
  • 用这些数据“补习”AI,调整它的“脑回路”。
  • 训练完后,AI就能直接输出专业答案。

例子:

  • 法律助手:微调后,AI能直接吐出法律建议,不用翻书。
  • 医疗AI:喂它一堆医学数据后,它能精准分析病情,开出诊疗方案。
  • 公司小助手:微调内部资料后,AI秒答公司政策和流程。

优点:

  • 超快:不用查资料,直接从“脑子”里掏答案。
  • 超稳:专业场景下,答案精准又靠谱。
  • 专精:适合固定任务,比如行业专属AI。

缺点:

  • 更新麻烦:新知识来了,得重新“补习”。

  • 成本高:需要大量数据和算力,烧钱又烧脑。

二、一图秒懂:RAG和微调的区别

img

三、你的AI助手该选哪条路?

其实,RAG和微调并不非此即彼,很多牛掰的企业直接玩起了“组合拳”:RAG管灵活查资料,微调保专业精准,尤其在垂直行业大模型里,这招特别火。

怎么选?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 知识变化快吗?

    • 是 → 用RAG(比如新闻、政策咨询)。
    • 否 → 用微调(比如法律条文、医学诊断)。
  • 需要超专业吗?

    • 是 → 微调(比如金融风控、制造业质检)。
    • 否 → RAG(比如客服聊天、通用问答)。
  • 预算紧巴巴?

    • 先试RAG,效果好再加微调。
  • 想要快还是灵活?

    • 快 → 微调。

    • 灵活 → RAG。

四、如何选择最佳方案?

在实际项目中,越来越多企业选择结合RAG和微调,特别是在垂直行业大模型(Vertical Domain LLM)中,RAG提供灵活的知识检索,而微调确保行业特定任务的精准性。

  • 知识是否经常变化? 选RAG。
  • AI的回答是否需要高度专业化? 选微调。
  • 预算有限? 先用RAG,必要时微调。
  • 希望答案更快还是更准? 选微调更快,RAG更灵活。

通过合理组合RAG和微调,你的AI助手不仅可以具备行业专长,还能随时更新知识,让它真正成为你的智能工作伙伴!

零基础如何学习AI大模型

领取方式在文末

为什么要学习大模型?

学习大模型课程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极大地促进个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发展。大模型技术,如自然语言处理和图像识别,正在推动着人工智能的新发展阶段。通过学习大模型课程,可以掌握设计和实现基于大模型的应用系统所需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从而提升自己在数据处理、分析和决策制定方面的能力。此外,大模型技术在多个行业中的应用日益增加,掌握这一技术将有助于提高就业竞争力,并为未来的创新创业提供坚实的基础。

大模型典型应用场景

AI+教育:智能教学助手和自动评分系统使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通过AI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方案,提高学习效果。
AI+医疗:智能诊断系统和个性化医疗方案让医疗服务更加精准高效。AI可以分析医学影像,辅助医生进行早期诊断,同时根据患者数据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AI+金融:智能投顾和风险管理系统帮助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并实时监控金融市场,识别潜在风险。

这些案例表明,学习大模型课程不仅能够提升个人技能,还能为企业带来实际效益,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大模型就业发展前景

根据脉脉发布的《2024年度人才迁徙报告》显示,AI相关岗位的需求在2024年就已经十分强劲,TOP20热招岗位中,有5个与AI相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字节、阿里等多个头部公司AI人才紧缺,包括算法工程师、人工智能工程师、推荐算法、大模型算法以及自然语言处理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除了上述技术岗外,AI也催生除了一系列高薪非技术类岗位,如AI产品经理、产品主管等,平均月薪也达到了5-6万左右。
AI正在改变各行各业,行动力强的人,早已吃到了第一波红利。

最后

大模型很多技术干货,都可以共享给你们,如果你肯花时间沉下心去学习,它们一定能帮到你!

大模型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可以说正处于一种“炙手可热”的状态,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和兴趣,也有很多新人小白想要学习入门大模型,那么,如何入门大模型呢?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份2025最新版的大模型学习路线,帮助新人小白更系统、更快速的学习大模型!

*有需要完整版学习路线*,可以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免费领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2025最新大模型学习路线

一个明确的学习路线可以帮助新人了解从哪里开始,按照什么顺序学习,以及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大模型领域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广泛,没有明确的学习路线可能会导致新人感到迷茫,不知道应该专注于哪些内容。

我们把学习路线分成L1到L4四个阶段,一步步带你从入门到进阶,从理论到实战。

图片

L1级别:AI大模型时代的华丽登场

L1阶段:我们会去了解大模型的基础知识,以及大模型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和分析;学习理解大模型的核心原理,关键技术,以及大模型应用场景;通过理论原理结合多个项目实战,从提示工程基础到提示工程进阶,掌握Prompt提示工程。

图片

L2级别:AI大模型RAG应用开发工程

L2阶段是我们的AI大模型RAG应用开发工程,我们会去学习RAG检索增强生成:包括Naive RAG、Advanced-RAG以及RAG性能评估,还有GraphRAG在内的多个RAG热门项目的分析。

图片

L3级别:大模型Agent应用架构进阶实践

L3阶段:大模型Agent应用架构进阶实现,我们会去学习LangChain、 LIamaIndex框架,也会学习到AutoGPT、 MetaGPT等多Agent系统,打造我们自己的Agent智能体;同时还可以学习到包括Coze、Dify在内的可视化工具的使用。

图片

L4级别:大模型微调与私有化部署

L4阶段:大模型的微调和私有化部署,我们会更加深入的探讨Transformer架构,学习大模型的微调技术,利用DeepSpeed、Lamam Factory等工具快速进行模型微调;并通过Ollama、vLLM等推理部署框架,实现模型的快速部署。

图片

整个大模型学习路线L1主要是对大模型的理论基础、生态以及提示词他的一个学习掌握;而L3 L4更多的是通过项目实战来掌握大模型的应用开发,针对以上大模型的学习路线我们也整理了对应的学习视频教程,和配套的学习资料。

二、大模型经典PDF书籍

书籍和学习文档资料是学习大模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我们精选了一系列深入探讨大模型技术的书籍和学习文档,它们由领域内的顶尖专家撰写,内容全面、深入、详尽,为你学习大模型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书籍含电子版PDF)

图片

三、大模型视频教程

对于很多自学或者没有基础的同学来说,书籍这些纯文字类的学习教材会觉得比较晦涩难以理解,因此,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大模型视频教程,以动态、形象的方式展示技术概念,帮助你更快、更轻松地掌握核心知识

图片

四、大模型项目实战

学以致用 ,当你的理论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需要通过项目实战,在实际操作中检验和巩固你所学到的知识,同时为你找工作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片

五、大模型面试题

面试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需要充分的准备。

在你已经掌握了大模型技术之后,就需要开始准备面试,我们将提供精心整理的大模型面试题库,涵盖当前面试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让你在面试中游刃有余。

图片

全套的AI大模型学习资源已经整理打包,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领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还请花费2秒的时间**点个赞+收藏+分享,**让更多的人看到这篇文章,帮助他们走出误区。

<think>好的,用户现在让我做一个基于LLMRAG,以及模型微调的资料问答系统。首先,我需要明确用户的需求。他们可能想要一个能够高效处理大量文档,并且能准确回答用户问题的系统。结合LLMRAG的话,应该是想利用预训练模型的知识,同时通过检索增强生成来提高回答的准确性,特别是在专业领域的资料上。模型微调可能是为了让系统更适应特定的数据集或领域术语。 接下来,我得考虑用户的使用场景。可能是企业内部的知识库问答,或者教育领域的资料查询系统。用户可能希望系统不仅能够回答常见问题,还能处理复杂的查询,比如需要跨文档整合信息的场景。这时候,RAG的作用就很重要了,因为它可以从外部知识库检索相关信息,再生成回答,避免LLM的幻觉问题。 然后,用户可能没有明确说出来的深层需求,比如系统的响应速度、可扩展性、以及数据的安全性。特别是如果用在企业环境,数据保密性很重要,需要确保检索的文档生成的回答不会泄露敏感信息。此外,系统的维护更新也是一个考虑点,如何持续加入新的资料,保持信息的时效性。 接下来,我需要规划系统的架构。首先,数据预处理部分,可能需要处理各种格式的文档,比如PDF、Word、网页等,需要文本提取清洗。然后,构建向量数据库,择合适的嵌入模型,比如BERT或者Sentence Transformers,将文档分块并向量化存储。接着,在检索阶段,用户的问题会被编码成向量,与数据库中的向量进行相似度匹配,获取相关段落。 然后是生成部分,使用LLM如GPT-3或开源的Llama等模型,结合检索到的上下文生成回答。可能需要微调模型,使其更适应特定领域的术语回答风格。微调需要准备标注数据,可能涉及到数据增强领域适配的训练策略。 还需要考虑系统的评估,如何衡量回答的准确性相关性,可能需要BLEU、ROUGE等自动指标,再加上人工评估。此外,用户反馈机制也很重要,收集用户的评价来持续优化系统。 潜在的问题包括检索的准确性,如果向量模型不够好,可能导致检索到不相关的段落,影响生成结果。另外,模型微调需要足够的数据计算资源,特别是如果使用大型模型,成本可能较高。系统的延迟也是一个挑战,尤其是实时检索生成需要平衡速度准确性。 用户可能还关心如何部署这样的系统,是否需要云服务还是本地部署,以及如何集成到现有的应用中。安全性方面,数据传输存储的加密,权限控制等都需要考虑。 最后,总结下来,构建这样一个系统需要分步骤进行,从数据准备到模型择,再到系统集成评估,每个环节都需要仔细设计测试,确保最终效果符合用户需求。</think>### 基于 LLM RAG 的資料問答系統設計 #### 1. **核心技術組成** - **LLM(大型語言模型)** 如 GPT、Llama 等,負責理解用戶問題並生成自然語言回答,提供基礎的推理語言能力。 - **RAG(檢索增強生成)** 結合檢索(Retrieval)與生成(Generation),從外部知識庫(如向量數據庫)動態提取相關內容,避免模型依賴自身知識的局限性,提升回答的準確性專業性。 - **模型微調(Fine-tuning)** 針對特定領域數據(如法律、醫療文檔)調整 LLM 參數,使其更適應垂直場景的術語、格式邏輯。 --- #### 2. **系統架構與流程** 1. **數據預處理** - **文本提取**:解析 PDF、HTML、Markdown 等格式,提取結構化文本。 - **分塊與嵌入**:將文本切分為段落或句子,通過嵌入模型(如 `text-embedding-3-small`)轉換為向量。 - **向量數據庫存儲**:使用 Milvus、Pinecone 或 FAISS 存儲向量,支持快速相似度檢索。 2. **檢索增強(RAG)** - **用戶查詢嵌入**:將問題轉換為向量,從數據庫中檢索最相關的 $k$ 個文本片段。 - **上下文融合**:將檢索結果與問題拼接,輸入 LLM 生成回答。 $$ \text{Answer} = \text{LLM}([\text{Query}; \text{Retrieved Context}]) $$ 3. **模型微調策略** - **領域適配**:使用領域數據(如論文、技術手冊)對 LLM 進行指令微調(Instruction-tuning)。 - **低資源優化**:採用 LoRA 或 QLoRA 技術降低微調算力成本。 - **評估指標**:通過 BLEU、ROUGE 或人工評分驗證回答質量。 --- #### 3. **關鍵技術挑戰與解決方案** - **檢索準確性不足** - 優化嵌入模型:使用領域專用模型(如法律版 BERT)。 - 混合檢索:結合關鍵詞匹配(BM25)與向量相似度。 - **生成內容的可靠性** - **引用標註**:要求 LLM 標明答案來源的文檔片段。 - **置信度校驗**:對生成內容與檢索上下文的一致性進行評分過濾。 - **系統延遲與成本** - **分級檢索**:先粗檢後精檢,減少計算量。 - **模型壓縮**:量化或蒸餾 LLM(如 GPTQ 量化 Llama 2)。 --- #### 4. **典型應用場景** - **企業知識庫**:快速查詢內部文檔(如產品規格、合規文件)。 - **學術研究**:從論文集中提取實驗方法或結論。 - **客服自動化**:基於 FAQ 工單歷史生成精準回答。 --- #### 5. **示例代碼片段(Python)** ```python from langchain_community.vectorstores import FAISS from langchain_openai import OpenAIEmbeddings, ChatOpenAI # 1. 加載數據並構建向量庫 documents = ["文本段落1", "段落2", "..."] embeddings = OpenAIEmbeddings() vector_db = FAISS.from_texts(documents, embeddings) # 2. 檢索與生成 query = "用戶問題" retrieved_docs = vector_db.similarity_search(query, k=3) context = "\n".join([doc.page_content for doc in retrieved_docs]) llm = ChatOpenAI(model="gpt-3.5-turbo") response = llm.invoke(f"基於以下內容回答:{context}\n\n問題:{query}") print(response.content) ``` --- #### 6. **未來優化方向** - **多模態支持**:融合文本、表格、圖像的檢索與生成。 - **主動學習**:通過用戶反饋自動標註高價值數據,迭代優化模型。 - **隱私保護**:本地化部署 + 差分隱私技術,避免敏感數據外洩。 通過結合 RAG 的動態知識擴展 LLM 的生成能力,此類系統可顯著提升專業領域問答的準確性可解釋性,同時降低幻覺(Hallucination)風險。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程序员一粟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