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系统需求分析
(一)需求概述
由于使用者的需要是随著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的,并且各单位的工作流程各不相同,所以,使用者可以自行设定公文转发的流程。然后,通过对工作流的定义,建立了工作流引擎,使工作流具有普适性。利用工作流的特点,实现了对业务、文件的申请、审核。并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录入、查询、存档等工作。工作流就是把一项工作划分为几个步骤,并在几个步骤之间进行协同工作来完成的一项工作。但是,在工作流程中,商务数据和商务文件都可以用“表单”和文件来表达,“表单”和文件组成了数据的载体,每种形式的表格和商务文件都可以有一个附件。
工作流平台主要是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业务流程自动化和业务流程重组的需要而诞生的,它可以适应各种实际工作流程和公文模式,提高系统的扩展性和自适应性。在工作流平台上,使用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需要,自定义工作流程和文件流动方式,并针对不同的情况,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文件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符合实际的过程控制方法。通过对流程的定义和增加,实现了对业务过程中各个节点所需的信息的统一管理,使得整个企业构成了一个具有自学习能力的信息管理系统。并支持统一的公文起草格式,简化重复的和固定的工作内容,让所有有关人员都能参与到整个项目中来,实现办公自动化,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化办公效率。
在工作流平台上建立起来的应用系统,本质上就是一个柔性系统。在单位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出现改变,或者在业务流程和类型出现改变的时候,系统能够快速、便捷地对其进行修改,从而达到实际需求的目的。
(二)业务流分析
首先,分析具体的业务流程和需求,制定目标
(1)通常来说,文件的传递和审批都是按照部门和岗位来进行的,要做到对岗对人。例如,某个流程中的某个环节需要部门领导审批,但是这个流程的最后结果是要由部门领导来决定的,如果以后该部门的该部门领导换人了,那么这个环节的审批结果就不应该被影响。又例如,某一项工作的某一部分,在以后的工作中,如果该部分的负责人变更,则该部分的工作不受影响。又比如,某一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某一部门的某一人可以审批,或者该部门的所有人都可以一起审批。
(2)在流程中转送、审批的公文一般分为文件和表单两种格式。
文件格式的公文就是我们常见的传真件、传真件,它支持批量处理,一次可以转发多个文件,比如将一份文件按照业务部门划分成几个组,每个组设置一次审批人,这样一份公文就可以转发多份文件;审批人收到这个公文之后,可以只将其中某一个不合格的文件退回给原发文部门,然后该部门再将这个不合格的文件进行重新处理;其他的文件就可以转送到下一个环节继续处理。
表单格式的公文应该支持批处理,即将多个表单按照业务部门进行划分,每个部门设置一次审批人,审批人收到这个表单之后,就可以选择相应的表项进行处理。比如对于某一个需要进行审批的表单来说,它应该让用户自己定义表单框的格式和内容,然后再去选择具体的表项。比如这里要选择“无”这个表项填入其中。
(3)在流程的处理中,例如公文的流转,这部分的处理动作应该可以由用户自己来定义,这样在后续增加新的处理动作时,不需要对系统的底层数据建模进行任何修改,这对项目来说是比较好的。
当然,为了实施新的过程,还必须在业务逻辑层面上进行相关的编码,相对于基础数据模型而言,这一过程所需的工作要少得多,但也会涉及到更多的逻辑。
(4)每个流程的环节数不一定相同,应该能让用户设定环节数,指定公文流转中每个环节的发送部门和接受部门,处理模式,最长等待时间等。
(5)在待处理的公文发出之后,系统应该在等待期间,定期地向该流程中下个环节的用户(通常是系统管理员)发出通知,提醒该用户要及时处理,并在用户处理完后,继续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如果在最长的等待时间之内,使用者尚未处理此公文,则此过程的处理将会失败。为避免此种情形,管理当局可以在随后的商业过程重新调整时,要求记录有关资料。
获取方式:
大家 点赞、收藏、关注、评论啦、查看👇🏻 获取联系方式👇🏻
文章👇🏻下方名片👇🏻联系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