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ion reset by peer的常见原因及解决办法

本文深入解析网络编程中常见的Socket异常,包括Connectresetbypeer、Connectionreset、Socketisclosed等,探讨异常原因及解决方案,尤其针对服务器并发连接数、防火墙问题、JSP buffer问题和心跳维护进行了详细说明。

1,如果一端的Socket被关闭(或主动关闭,或因为异常退出而 引起的关闭),另一端仍发送数据,发送的第一个数据包引发该异常(Connect reset by peer)。

Socket默认连接60秒,60秒之内没有进行心跳交互,即读写数据,就会自动关闭连接。

2,一端退出,但退出时并未关闭该连接,另一端如果在从连接中读数据则抛出该异常(Connection reset)。

简单的说就是在连接断开后的读和写操作引起的。

Connection reset by peer的常见原因:

1)服务器的并发连接数超过了其承载量,服务器会将其中一些连接关闭;
如果知道实际连接服务器的并发客户数没有超过服务器的承载量,则有可能是中了病毒或者木马,引起网络流量异常。可以使用netstat -an查看网络连接情况。
2)客户关掉了浏览器,而服务器还在给客户端发送数据;
3)浏览器端按了Stop;
这两种情况一般不会影响服务器。但是如果对异常信息没有特别处理,有可能在服务器的日志文件中,重复出现该异常,造成服务器日志文件过大,影响服务器的运行。可以对引起异常的部分,使用try…catch捕获该异常,然后不输出或者只输出一句提示信息,避免使用e.printStackTrace();输出全部异常信息。
4)防火墙的问题;
如果网络连接通过防火墙,而防火墙一般都会有超时的机制,在网络连接长时间不传输数据时,会关闭这个TCP的会话,关闭后在读写,就会导致异常。 如果关闭防火墙,解决了问题,需要重新配置防火墙,或者自己编写程序实现TCP的长连接。实现TCP的长连接,需要自己定义心跳协议,每隔一段时间,发送一次心跳协议,双方维持连接。
5)JSP的buffer问题。
JSP页面缺省缓存为8k,当JSP页面数据比较大的时候,有可能JSP没有完全传递给浏览器。这时可以适当调整buffer的大小。

第1个异常是java.net.BindException:Address already in use: JVM_Bind。

该异常发生在服务器端进行new ServerSocket(port)(port是一个0,65536的整型值)操作时。异常的原因是以为与port一样的一个端口已经被启动,并进行监听。此时用netstat –an命令,可以看到一个Listending状态的端口。只需要找一个没有被占用的端口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第2个异常是java.net.ConnectException: Connection refused: connect。

该异常发生在客户端进行 new Socket(ip, port)操作时,该异常发生的原因是或者具有ip地址的机器不能找到(也就是说从当前机器不存在到指定ip路由),或者是该ip存在,但找不到指定的端口进行监听。出现该问题,首先检查客户端的ip和port是否写错了,如果正确则从客户端ping一下服务器,看是否能 ping通,如果能ping通(服务服务器端把ping禁掉则需要另外的办法),则看在服务器端的监听指定端口的程序是否启动,这个肯定能解决这个问题。

第3个异常是java.net.SocketException: Socket is closed,该异常在客户端和服务器均可能发生。

异常的原因是己方主动关闭了连接后(调用了Socket的close方法)再对网络连接进行读写操作。

第4个异常是java.net.SocketException: (Connection reset或者 Connect reset by peer:Socket write error)。

该异常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均有可能发生,引起该异常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就是如果一端的Socket被关闭(或主动关闭或者因为异常退出而引起的关闭),另一端仍发送数据,发送的第一个数据包引发该异常 (Connect reset by peer)。另一个是一端退出,但退出时并未关闭该连接,另一端如果在从连接中读数据则抛出该异常(Connection reset)。简单的说就是在连接断开后的读和写操作引起的。

第5个异常是java.net.SocketException: Broken pipe。该异常在客户端和服务器均有可能发生。

在第4个异常的第一种情况中(也就是抛出SocketExcepton:Connect reset by peer:Socket write error后),如果再继续写数据则抛出该异常。前两个异常的解决方法是首先确保程序退出前关闭所有的网络连接,其次是要检测对方的关闭连接操作,发现对方关闭连接后自己也要关闭该连接。

客户端错误代码10053 Software caused connection abort(软件原因导致连接中断)

参考:https://blog.youkuaiyun.com/candyguy242/article/details/25699727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722/10/11220452_301678390.shtml

rabbitMQ连接断开问题
猜测:pika客户端没有及时发送心跳,连接被server断开

一开始修改了heartbeat_interval参数值, 示例如下:

def test_main():
    s_conn = pika.BlockingConnection(
        pika.ConnectionParameters('127.0.0.1', 
            heartbeat_interval=10,
            socket_timeout=5,
            credentials=pika.PlainCredentials(USER, PWD)))
    # ....



去看它的api,看到heartbeat_interval的解析:

:param int heartbeat_interval: How often to send heartbeats.
                                  Min between this value and server's proposal
                                  will be used. Use 0 to deactivate heartbeats
                                  and None to accept server's proposal.


按这样说法,应该还是没有把心跳值给设置好。上面的程序期望是10秒发一次心跳,但是理论上发送心跳的间隔会比10秒多一点。所以艾玛,我应该是把heartbeat_interval的作用搞错了, 它是指超过这个时间间隔不发心跳或不给server任何信息,server就会断开连接, 而不是说pika会按这个间隔来发心跳。 结果我把heartbeat_interval值设置高一点(比实际发送心跳/信息的间隔更长),比如上面设置成60秒,就正常运行了。

如果不指定heartbeat_interval, 它默认为None, 意味着按rabbitMQ server的配置来检测心跳是否正常。
如果设置heartbeat_interval=0, 意味着不检测心跳,server端将不会主动断开连接。但实际上设置heartbeat=0,并不起作用,这个心跳值时间间隔是由server端控制的,可以参考我的这篇文章就知道原因了,https://blog.youkuaiyun.com/xc_zhou/article/details/84033841。

究竟该如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也困扰我了好久,下面给出解决方法

import threading,time
 
#开启一个线程,每隔20s,执行一次心跳
 def timesleep(n):
     for i in range(n):
         time.sleep(20)
         # heartbeat=0,意味着不检测心跳,server端将不会主动断开连接。但是并不起作用,
         # process_data_events 方法,类似 heartbeat 操作,可以保持与 rabbitmq 的通信。
         # 在执行长时间任务时,定时调用 process_data_events 方法,就不会丢失连接
         self.connection.process_data_events()
 message_thread = threading.Thread(target=timesleep, args=(3600*24,))
 message_thread.start()



作者:周小董 
来源:优快云 
原文:https://blog.youkuaiyun.com/xc_zhou/article/details/80950753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博文链接!

<think>好的,用户现在想了解KubernetesPod出现[Errno104]Connection resetby peer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之前他们提到了Docker中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法是重建docker0网桥,但现在转向Kubernetes环境,我需要将问题与Kubernetes的相关组件联系起来。首先,我需要回忆一下Kubernetes网络模型和可能导致连接重置的原因常见的因素包括网络策略(NetworkPolicy)、服务配置错误、CNI插件问题、防火墙或iptables规则,以及应用层的问题。用户之前的问题是关于NetworkPolicy的调试,所以可能他们已经了解了一些NetworkPolicy的知识,但需要更全面的分析。 接下来,我需要参考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引用1提到Docker中通过重建docker0网桥解决问题,但在Kubernetes中,网络问题可能涉及不同的组件,比如CNI插件(如Calico、Flannel)、服务(Service)和端点(Endpoints)等。需要将类似的问题迁移到Kubernetes环境中,比如网桥问题可能对应到CNI配置或节点网络设置。用户可能遇到的场景包括:Pod之间的通信被NetworkPolicy阻止,服务选择器配置错误导致流量无法正确路由,或者CNI插件的问题导致网络接口异常。此外,应用本身的问题,如突然关闭连接,也可能导致RST包。 在分析原因时,需要分层次排查,从网络策略、服务配置、CNI插件状态、节点网络到应用日志。需要给出具体的检查命令,比如检查NetworkPolicy是否存在,服务的Endpoints是否正确,以及使用tcpdump抓包分析。解决方案方面,可能需要调整NetworkPolicy规则,修复服务的选择器标签,重启或重新配置CNI插件,检查节点防火墙设置,或者修复应用程序的连接处理逻辑。此外,用户之前的Docker经验中重建网桥的方法,可能在Kubernetes中对应到重启CNI组件或节点网络服务。 还需要考虑用户的技术水平,提供逐步排查的步骤,避免过于复杂的操作。例如,先检查NetworkPolicy,再检查服务配置,然后查看CNI插件日志,最后检查应用日志。每一步都给出具体的kubectl命令或诊断方法,帮助用户自主排查。 另外,用户可能对CNI插件的工作原理不太熟悉,需要简要解释Calico或Flannel如何处理网络策略,以及它们如何与iptables交互,导致连接被重置。同时,引用之前提到的NetworkPolicy排查步骤,比如使用np-viewer工具,或者检查iptables规则,可以增强回答的连贯性。最后,生成的相关问题需要围绕Kubernetes网络问题展开,比如如何监控网络策略的影响、不同CNI插件的差异、使用Wireshark分析RST包等,这些都能帮助用户深入理解问题。</think>### Kubernetes Pod [Errno 104] Connection reset by peer 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案 --- #### 一、核心原因分析 1. **网络策略拦截** Kubernetes NetworkPolicy 若未正确配置,可能导致流量被拦截。当目标 Pod 的入口规则(`ingress`)未包含源 Pod 的标签或 IP 范围时,会触发 TCP 连接重置[^1]。 $$ \text{策略生效条件:} \quad \text{源Pod标签} \in \text{策略允许的源范围} $$ 2. **服务配置异常** Service 的 `selector` 与 Pod 标签不匹配时,流量无法正确路由到后端 Pod,导致连接中断: ```yaml # 错误示例:Service selector 与 Pod 标签不匹配 spec: selector: app: nginx-v1 # 实际 Pod 标签为 app: nginx-v2 ``` 3. **CNI 插件问题** Calico/Flannel 等 CNI 插件异常时,可能导致网络接口失效或路由表错误,触发 `RST` 包[^2]。 4. **应用层主动关闭连接** 目标应用在处理请求时崩溃或主动发送 `RST` 包(如 MySQL 连接池耗尽)。 --- #### 二、分层排查步骤 ##### 1. 网络策略检查 ```bash # 检查目标 Pod 所在命名空间的 NetworkPolicy kubectl get networkpolicy -n <namespace> # 查看策略规则是否允许当前流量 kubectl describe networkpolicy <policy-name> -n <namespace> ``` 若策略存在 `deny-all` 或未开放特定端口,需调整 `ingress/egress` 规则[^1]。 ##### 2. 服务与端点验证 ```bash # 检查 Service 的 Endpoints 是否包含目标 Pod kubectl get endpoints <service-name> -n <namespace> # 验证 Service selector 与 Pod 标签匹配 kubectl get pods -l app=nginx -n <namespace> ``` ##### 3. CNI 插件诊断 ```bash # 查看 Calico 组件状态 kubectl get pods -n kube-system -l k8s-app=calico-node # 检查节点路由表 ip route show | grep <pod-cidr> ``` ##### 4. 网络抓包分析 ```bash # 在目标 Pod 抓取 SYN/RST 包 kubectl exec -it <target-pod> -- tcpdump -i eth0 'tcp[tcpflags] & (tcp-syn|tcp-rst) != 0' # 在源 Pod 测试连接 kubectl exec -it <source-pod> -- curl -v http://<target-service>:<port> ``` 若抓包显示 `RST` 但无 `SYN-ACK`,说明连接被策略或防火墙拦截[^1]。 --- #### 三、典型解决方案 ##### 场景1:NetworkPolicy 配置缺失 添加允许特定流量的入口规则: ```yaml apiVersion: networking.k8s.io/v1 kind: NetworkPolicy metadata: name: allow-nginx spec: podSelector: matchLabels: app: nginx ingress: - from: - podSelector: matchLabels: app: client ports: - protocol: TCP port: 80 ``` ##### 场景2:Service 端点异常 修复 Service 的 `selector` 标签: ```yaml # 修正后的 Service 配置 spec: selector: app: nginx-v2 # 与 Pod 实际标签一致 ``` ##### 场景3:CNI 插件故障 重启 Calico 组件: ```bash kubectl delete pod -n kube-system -l k8s-app=calico-node # 重建 Docker 网桥(参考用户提供的 Docker 方案) systemctl restart docker ``` ##### 场景4:应用层问题 检查应用日志并优化连接池: ```bash kubectl logs <pod-name> -n <namespace> --tail=100 ``` --- #### 四、高级诊断工具 1. **网络策略模拟** 使用 `np-viewer` 生成策略拓扑图: ```bash np-viewer --namespace <ns> --output format=dot | dot -Tpng > policy.png ``` 2. **iptables 规则检查** 进入 Pod 网络命名空间查看规则: ```bash nsenter -n -t $(docker inspect <container-id> --format '{{.State.Pid}}') iptables -L -n -v | grep DROP ``` 3. **Prometheus 监控** 通过 `kube-proxy` 指标监控丢弃数据包: ```promql sum(rate(kube_proxy_network_programming_duration_seconds_count{operation="sync_proxy_rules"}[5m])) by (namespace) ``` ---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