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三天小长假后第一天上班,邮件里就有一封是关于线上BUG的,其中有一个问题没有定位,怀疑是性能问题,于是大家就认为TA是个性能问题。然后就轰轰烈烈的准备测试这一块的性能,运维童鞋帮忙搭环境,我就开始“上蹿下跳”的找人问线上对于那块功能,真实的操作是什么样子的,内部是怎么实现的,有哪些地方是模拟不了的,怎样处理才会更接近真实的操作和反馈。然后欠儿欠儿的写测试方案,录脚本,设置场景,跑用例,线上的问题还真就瞎猫遇到死耗子的复现了,趴在电脑前看日志,看内存,看…….,怎么看,系统的各项指标都没有问题,就是找不出错,郁闷啊,开发人员说第二天一起跟一下,看看到底哪里出了问题。第二天上班,惯性打开邮件,里面一封邮件,是运维童鞋发的,关于那个问题的定位,问题产生的原因他找到了,根本就不是性能问题(至少现在不是),是程序的BUG。开发人员来了,确认问题是程序上的一个BUG。
极度郁闷+憋屈,趴在工位上憋屈了半个上午。人家说是性能问题,就呆呵呵的跟着人家屁股后面说是性能问题,还忙的不亦乐乎。前前后后折腾了将近一周(周末还假装积极写方案),结果跟性能一点毛儿关系都没有。TA就是一个逃逸的BUG,而且是不应该逃逸的,从TA诞生到被消灭漫过的过程中有N多关卡可以发现,但是TA就是没有被发现。TA为什么就逃了呢?可以怨,怨开发的代码写的不仔细,怨变化的太快了,没人告诉过自己,没时间测试,自己对细节的实现不知道。。。。。理由能列出一堆,更怨的是自己,因为有上面N多“理由”,疲了、懒了、麻木了;自以为对系统足够了解,知道的足够多了,浮躁了;自以为“经验丰富”,老大对测试重视,视宠而骄。所以TA才逃了。有些BUG可以逃,但有些BUG绝对不能让TA逃。借口永远都不缺,与其费心思找借口不如低头想自己。自我麻醉“别人都怎样怎样了,那我也无所谓了”。上学的时候,经常被老师骂“别人上课逃课,你也跟着学,你以为那是好事吗?学到手的东西是你自己的,别人抢不走。人家哪天去死,难道你也跟着吗?!”午夜梦回,吓出一身冷汗,如果哪一天只剩下自己,除了跟从模仿属于自己的有什么?
送自己一段话:
成事之本,完事之心
“在我们的脑海里,完成一个项目是最重要的事情,即使我们不喜欢这里,也不会让项目流产。我们宁愿先完成项目,然后在第二天辞职”
《观止:微软创建NT和未来的夺命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