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和对象是OO(面向对象)的核心概念,诸如抽象、封装、继承、多态等OO要素均与其密切相关。因此OO语言必须在类和对象上做足工夫。Java的OO支撑机制大体包括如下几方面:
一)引入类、对象、对象的引用三个概念。若把对象看做具体数据,类则是描述对象的的数据类型,引用则是对象的名称。this和super是两个特殊的引用,分别代表对象自己及其长辈。
二)类、类中的成员及其修饰。类是对象的模板。类的描述机制强,对象的内容就更丰富。描述时,类中的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分别对应对象的属性和行为。为进一步丰富类的表达能力和使用方式,还允许类及其成员附加不同的修饰符,如权限修饰、final修饰、static修饰等,并配备了一些特殊的成员,如构造函数、析构函数、内嵌类型、初始化块、本地方法等。这些极大地丰富了对象的描述和操纵。
三)封装、继承、多态、抽象的实现
·实现封装。封装有打包和隐藏两层含义。Java用class定义机制实现对类中成员的打包,用权限修饰实现成员的不同隐藏层次。
·实现继承。Java用extends关键字实现子类对超类的继承。
·实现多态。Java用重载、重写机制分别实现编译时多态和运行时多态。
·实现抽象。抽象就是根据需要提取共性。除用类来刻画所有对象的抽象外,Java还提供了层次更高,更加规范的抽象模式:抽象类和接口。抽象类刻画同一类家族内部的共性;接口则表达一种不同类之间的共性。
目录
-
对象的使用
-
类的继承
-
类及其成员的修饰
-
对象的多态
-
抽象类和街口
-
类中的特殊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