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pad的一些解释

PAD:缓冲/存器单元(在电子电路板上它也可以表示焊盘)
I/O PAD:输入/输出缓存器
I/O PAD Structure:输入/输出缓冲器结构
Output PAD:输出缓冲器(单元)
Input PAD:输入缓冲器(单元)
Tri-State PAD:三态缓冲器(三态就是高电平,低电平,和高阻态。)
Bidirectional PAD:双向缓冲器(也就是在此时刻可以做输入缓冲器输入数据,在彼时刻可以做输出缓冲器输出数据,数据在不同时刻传输可以是输入或输出是双向的)
VDD:电源正极,比如+3/+5/+9/+12/+15/+18/+28v
VSS:电源负极或地电位,比如-3/-5/-9/-12/-18/-28v(双极性时)或0v(单极性时)

缓冲器是数字元件的其中一种,它对输入值不执行任何运算,其输出值和输入值一样,但它在计算机的设计中不可或缺。
缓冲器分为两种,常用缓冲器(常说缓冲器)和三态缓冲器。常规缓冲器总是将值直接输出,用在推进电流到高一级的电路系统。三态缓冲器除了常规缓冲器的功能外,还有一个选项卡通输入端,用E表示。当E=0和E=1时有不同的输出值。
当E=1时,选通,其输入直接送到输出;
若E=0,缓冲器被阻止,无论输入什么值,输出的总是高阻态,用Z表示。高阻态能使电流降到足够低,以致于象缓冲器的输出没有与任何东东相连。

电子电路中缓冲器使用极为广泛,其作用不可或缺。主要有:
1 在数据传输中,使高速工作的CPU与慢速工作的外设起协调,使中断得以实现,提高了CPU的效率。把数据存放到缓冲器中的技术叫做缓冲。
2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电路的驱动即带负载能力
3 可以延时满足某些需要延时的场合
4 可以起隔离作用,可以避免外部信号或瞬间浪涌电流等对内部电路和CPU的冲击,起保护内部电路作用

### IO Pad 的基本概念 IO Pad 是集成电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芯片外部引脚与内部电路之间的连接。它不仅提供了电气特性的转换功能,还支持多种工作模式以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需求[^1]。 在 DFT(Design for Test)领域中,JTAG 接口通常通过一组特定的信号来实现测试功能。这些信号包括 TRST_L、TMS、TCK、TDI 和 TDO 等标准 JTAG 信号,以及额外的控制信号如 ATPG_MODE_L 和 PAD_TRI_L。这些信号可以通过配置使能相应的输入或输出模式。 #### 输入/输出模式详解 IO Pad 支持两种主要的工作模式: - **输入模式**:在此模式下,数据从外部传输到芯片内部。此时,PAD 被配置为高阻态以便接收来自外界的数据。 - **输出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数据由芯片内部发送至外部设备。PAD 配置为驱动状态以确保能够向外部提供稳定的电平信号。 为了灵活切换这两种模式,在实际应用中会引入一个三态门逻辑结构。该结构允许通过控制信号 OEN 来决定当前处于哪种操作方式之下——当 OEN 设置为有效值时进入接收状态;反之则转为驱动状态[^2]。 以下是基于 Verilog 实现的一个简单 I/O pad 模块示例: ```verilog module pad( input DATA_OUT, output reg DATA_IN, input OEN, // 控制信号 (OEN=1 表示读取,OEN=0 表示写入) inout IO ); assign IO = OEN ? 'bz : DATA_OUT; always @(*) begin if(OEN == 1) begin DATA_IN <= IO; end else begin DATA_IN <= 'bz; end end endmodule ``` 上述代码片段定义了一个通用型 I/O 垫模块 `pad` ,其中包含四个端口参数: - `DATA_OUT`: 输出方向上的数据源; - `DATA_IN`: 输入方向上捕获的数据目标寄存器; - `OEN`: 外部提供的使能信号用于指定当前应执行的操作类型; - `IO`: 双向物理引脚实例化对象。 此设计方案利用了条件语句判断机制配合连续赋值表达式共同完成整个流程管理任务,并且充分体现了硬件描述语言简洁明快的特点。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