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I+实践之路(一)

本文介绍了GDI+相关知识及程序编写方法。GDI+是GDI扩展,用于二维图象处理,依赖低。编写GDI+程序需先了解其组成,准备好library及头文件,在Win32环境下要进行初始化和收尾工作,Graphics类很重要,最后给出画蓝线示例完成首个程序。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当我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你是不是会觉得我很花心呢?一项技术都没有摸透,就去看其他的技术了。我又何尝不想专注于一个方面呢?不过,跟着需求走就意味着“一日看尽长安花”了,目不暇接无所谓,脑袋瓜跟上了就好,你说呢?
        实践之路的第一步是急着动手去做吗?不是的,应该对GDI+有个概括的了解才行。GDI+是GDI(Graphic Device Interface)的扩展版本,也是Windows XP和Windows Server 2003的组成部分。使用GDI+提供的API可以很轻松的进行二维图象的处理,并且编写的程序对输出设备的依赖性也相当的低。GDI+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二维矢量图形、图片资源的显示处理和文本的显示。
        有了这些概括的认识之后,我们就可以动手去写第一个GDI+程序了。GDI+程序设计属于图象处理的范畴,跟Windows编程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些Windows编程的基础知识是必须具备的,至少懂得如何去依靠SDK写一个最简单的窗口程序,当然如果你是在.NET下面使用GDI+的话,WinForm的编程则会简单得多了。这里讲到关于GDI+的内容都是在基于C++的Win32开发环境下的。
        好了,言归正传。要编写GDI+的程序,首先得有GDI+的library及头文件,根据Microsoft的文档介绍,从最新的Platform SDK中可以找到这些必须的文件,但是XP的Platform SDK有200多兆,下载那么多的文件就为了一个lib和一些头文件,真的太浪费了。这里有一个我找了大半天才找到的链接,从这里可以找到所需要的文件:http://www.codersource.net/mfc_gdi_plus_common_issues.html。有了这些必需的文件之后,就可以开始着手写代码了。在Win32开发环境下使用GDI+,必须在创建任何GDI+对象之前调用GdiplusStartup函数进行初始化,而在销毁了所有程序中创建的GDI+对象之后,还需要调用GdiplusShutdown函数去告诉系统去做一些收尾的工作,如内存的释放等等。在GDI+的对象体系中,Graphics类是最重要的一个类,GDI+的三个部分都离不开它,不管是画各种的矢量图形(DrawLine等方法),图片显示(DrawImage等方法),还是文本的显示(DrawString方法)。下面就是一个引自MSDN的例子——在窗口中画一条线的程序,你可以发现在画一条线的时候,需要的对象有三个:一个是Graphics,一个是Pen,而另一个则是Color:

None.gif#define UNICODE
None.gif#include 
<windows.h>
None.gif#include 
<gdiplus.h>
None.gif
using namespace  Gdiplus;
None.gif
None.gifVOID OnPaint(HDC hdc)
ExpandedBlockStart.gifContractedBlock.gif
dot.gif {
InBlock.gif   Graphics graphics(hdc);
InBlock.gif   Pen      pen(Color(
25500255));
InBlock.gif   graphics.DrawLine(
&pen, 00200100);
ExpandedBlockEnd.gif}

None.gif
None.gifLRESULT CALLBACK WndProc(HWND, UINT, WPARAM, LPARAM);
None.gif
None.gifINT WINAPI WinMain(HINSTANCE hInstance, HINSTANCE, PSTR, INT iCmdShow)
ExpandedBlockStart.gifContractedBlock.gif
dot.gif {
InBlock.gif   HWND                hWnd;
InBlock.gif   MSG                 msg;
InBlock.gif   WNDCLASS            wndClass;
InBlock.gif   GdiplusStartupInput gdiplusStartupInput;
InBlock.gif   ULONG_PTR           gdiplusToken;
InBlock.gif   
InBlock.gif   
// Initialize GDI+.
InBlock.gif
   GdiplusStartup(&gdiplusToken, &gdiplusStartupInput, NULL);
InBlock.gif   
InBlock.gif   wndClass.style          
= CS_HREDRAW | CS_VREDRAW;
InBlock.gif   wndClass.lpfnWndProc    
= WndProc;
InBlock.gif   wndClass.cbClsExtra     
= 0;
InBlock.gif   wndClass.cbWndExtra     
= 0;
InBlock.gif   wndClass.hInstance      
= hInstance;
InBlock.gif   wndClass.hIcon          
= LoadIcon(NULL, IDI_APPLICATION);
InBlock.gif   wndClass.hCursor        
= LoadCursor(NULL, IDC_ARROW);
InBlock.gif   wndClass.hbrBackground  
= (HBRUSH)GetStockObject(WHITE_BRUSH);
InBlock.gif   wndClass.lpszMenuName   
= NULL;
InBlock.gif   wndClass.lpszClassName  
= TEXT("GettingStarted");
InBlock.gif   
InBlock.gif   RegisterClass(
&wndClass);
InBlock.gif   
InBlock.gif   hWnd 
= CreateWindow(
InBlock.gif      TEXT(
"GettingStarted"),   // window class name
InBlock.gif
      TEXT("Getting Started"),  // window caption
InBlock.gif
      WS_OVERLAPPEDWINDOW,      // window style
InBlock.gif
      CW_USEDEFAULT,            // initial x position
InBlock.gif
      CW_USEDEFAULT,            // initial y position
InBlock.gif
      CW_USEDEFAULT,            // initial x size
InBlock.gif
      CW_USEDEFAULT,            // initial y size
InBlock.gif
      NULL,                     // parent window handle
InBlock.gif
      NULL,                     // window menu handle
InBlock.gif
      hInstance,                // program instance handle
InBlock.gif
      NULL);                    // creation parameters
InBlock.gif
      
InBlock.gif   ShowWindow(hWnd, iCmdShow);
InBlock.gif   UpdateWindow(hWnd);
InBlock.gif   
InBlock.gif   
while(GetMessage(&msg, NULL, 00))
ExpandedSubBlockStart.gifContractedSubBlock.gif   
dot.gif{
InBlock.gif      TranslateMessage(
&msg);
InBlock.gif      DispatchMessage(
&msg);
ExpandedSubBlockEnd.gif   }

InBlock.gif   
InBlock.gif   GdiplusShutdown(gdiplusToken);
InBlock.gif   
return msg.wParam;
ExpandedBlockEnd.gif}
  // WinMain
None.gif

None.gifLRESULT CALLBACK WndProc(HWND hWnd, UINT message, 
None.gif   WPARAM wParam, LPARAM lParam)
ExpandedBlockStart.gifContractedBlock.gif
dot.gif {
InBlock.gif   HDC          hdc;
InBlock.gif   PAINTSTRUCT  ps;
InBlock.gif   
InBlock.gif   
switch(message)
ExpandedSubBlockStart.gifContractedSubBlock.gif   
dot.gif{
InBlock.gif   
case WM_PAINT:
InBlock.gif      hdc 
= BeginPaint(hWnd, &ps);
InBlock.gif      OnPaint(hdc);
InBlock.gif      EndPaint(hWnd, 
&ps);
InBlock.gif      
return 0;
InBlock.gif   
case WM_DESTROY:
InBlock.gif      PostQuitMessage(
0);
InBlock.gif      
return 0;
InBlock.gif   
default:
InBlock.gif      
return DefWindowProc(hWnd, message, wParam, lParam);
ExpandedSubBlockEnd.gif   }

ExpandedBlockEnd.gif}
 //  WndProc
None.gif

        编译并运行,如果一切正常的话,你将看到一条蓝线。至此,第一个能够运行的GDI+程序就这样完成了。

基于数据挖掘的音乐推荐系统设计与实现 需要个代码说明,不需要论文 采用python语言,django框架,mysql数据库开发 编程环境:pycharm,mysql8.0 系统分为前台+后台模式开发 网站前台: 用户注册, 登录 搜索音乐,音乐欣赏(可以在线进行播放) 用户登陆时选择相关感兴趣的音乐风格 音乐收藏 音乐推荐算法:(重点) 本课题需要大量用户行为(如播放记录、收藏列表)、音乐特征(如音频特征、歌曲元数据)等数据 (1)根据用户之间相似性或关联性,给个用户推荐与其相似或有关联的其他用户所感兴趣的音乐; (2)根据音乐之间的相似性或关联性,给个用户推荐与其感兴趣的音乐相似或有关联的其他音乐。 基于用户的推荐和基于物品的推荐 其中基于用户的推荐是基于用户的相似度找出相似相似用户,然后向目标用户推荐其相似用户喜欢的东西(和你类似的人也喜欢**东西); 而基于物品的推荐是基于物品的相似度找出相似的物品做推荐(喜欢该音乐的人还喜欢了**音乐); 管理员 管理员信息管理 注册用户管理,审核 音乐爬虫(爬虫方式爬取网站音乐数据) 音乐信息管理(上传歌曲MP3,以便前台播放) 音乐收藏管理 用户 用户资料修改 我的音乐收藏 完整前后端源码,部署后可正常运行! 环境说明 开发语言:python后端 python版本:3.7 数据库:mysql 5.7+ 数据库工具:Navicat11+ 开发软件:pycharm
MPU6050是款广泛应用在无人机、机器人和运动设备中的六轴姿态传感器,它集成了三轴陀螺仪和三轴加速度计。这款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并提供设备的角速度和线性加速度数据,对于理解物体的动态运动状态至关重要。在Arduino平台上,通过特定的库文件可以方便地与MPU6050进行通信,获取并解析传感器数据。 `MPU6050.cpp`和`MPU6050.h`是Arduino库的关键组成部分。`MPU6050.h`是头文件,包含了定义传感器接口和函数声明。它定义了类`MPU6050`,该类包含了初始化传感器、读取数据等方法。例如,`begin()`函数用于设置传感器的工作模式和I2C地址,`getAcceleration()`和`getGyroscope()`则分别用于获取加速度和角速度数据。 在Arduino项目中,首先需要包含`MPU6050.h`头文件,然后创建`MPU6050`对象,并调用`begin()`函数初始化传感器。之后,可以通过循环调用`getAcceleration()`和`getGyroscope()`来不断更新传感器读数。为了处理这些原始数据,通常还需要进行校准和滤波,以消除噪声和漂移。 I2C通信协议是MPU6050与Arduino交互的基础,它是种低引脚数的串行通信协议,允许多个设备共享对数据线。Arduino板上的Wire库提供了I2C通信的底层支持,使得用户无需深入了解通信细节,就能方便地与MPU6050交互。 MPU6050传感器的数据包括加速度(X、Y、Z轴)和角速度(同样为X、Y、Z轴)。加速度数据可以用来计算物体的静态位置和动态运动,而角速度数据则能反映物体转动的速度。结合这两个数据,可以进步计算出物体的姿态(如角度和角速度变化)。 在嵌入式开发领域,特别是使用STM32微控制器时,也可以找到类似的库来驱动MPU6050。STM32通常具有更强大的处理能力和更多的GPIO口,可以实现更复杂的控制算法。然而,基本的传感器操作流程和数据处理原理与Arduino平台相似。 在实际应用中,除了基本的传感器读取,还可能涉及到温度补偿、低功耗模式设置、DMP(数字运动处理器)功能的利用等高级特性。DMP可以帮助处理传感器数据,实现更高级的运动估计,减轻主控制器的计算负担。 MPU6050是个强大的六轴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实时运动追踪的项目中。通过 Arduino 或 STM32 的库文件,开发者可以轻松地与传感器交互,获取并处理数据,实现各种创新应用。博客和其他开源资源是学习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些资源,开发者可以获得关于MPU6050的详细信息和实践指南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