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多年。略知上海人。一家之言。请拍砖者绕行。
1998年来的上海,10年有余。先说老上海人,(definition:土生土长的)。不管是中心城区还是郊县,中间还是有一部分是出去过的,下过乡,或是其他的支边等行动的知青或是干部,这些人还是有点见识的。土生的人是很憎恨外地人的,甚至城区的憎恨郊区的,喜欢说“乡卧宁(发音xiāng wò níng,意思=乡下人)”,这是十分鄙视的说法,有骂祖宗的味道,让人想上去扇Ta几记耳光。殊不知他们自己30年前或是80年前几辈子人都是“乡卧宁”,给上海发展做贡献的多是外地人才,老上海有的只是地皮卖了、拆迁了、政府照顾给了福利、祖辈留下几处房产,才有他们自以为牛B哄哄的。
论做生意,还是浙江人,甚至广东人。
老上海人不一定是老的,老上海人中的子孙80后及以后的更是毁灭上海的一代,一无是处,素质低下,言行庸俗。他们极度心理不平衡,外地人包括新上海人给他们的压力太大了,虽有上代的资本够他们吃用一辈子或更长,可惜他们没有任何用武之地。
老上海人走到哪里都有爱贪小便宜的习惯,还会找很多好听的措辞来解释这种贪小便宜,其他老上海人也爱扎堆,便一起来贪小便宜,如同在超市发现了劣质便宜货,还都说好,挤着挑。
老上海还会评头论足,多管闲事,以为自己是城管,说的很庸俗的道理,反复以不同的话来说,以表明自己太有道理了。老上海人说的全是道理,少有车上让座者,让座者多为外地青年,这么多年也看到了。
再说新上海人(definition:外地人通过各种方式加入上海户籍的)。这群人,不管怎么说,还有一点点幸运。至少有户籍,即使是集体户口。这群人总想融入到上海人中去,俨然自己就是老上海人,但他们总有个疙瘩:如流行的说法,他们的身份证永远都不会是310开头的,有人称为“硬盘户口”,存档而已。他们说着流行的上海话(地道的土话也会几句),也开始排斥外地人。不过新上海人总会取代老上海人,新上海人是否会同老上海人一样的陋习呢?我想不会了,至少新上海人整体素质要高些,以上海的政策,这新上海人的户籍也不是随便弄来的。上海的居转户政策也是偏袒有才的人,还诸多限制,手续繁琐。哪天这个长久以来垒筑的户籍壁垒会取消呢?Never!永远不会!请参看我的另一篇博文:
房子和户籍是永远的痛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上海人正在逐渐成为新上海人眼中的“乡卧宁”,无论他们承认与否。
政府的政策指向哪里,哪里就会发展起来。政府可以造就一个上海,一个深圳,同样可以复制造就N个上海和深圳。武汉、长沙、重庆、成都、昆明、郑州、合肥、南昌、厦门、大连、青岛(其他沿海城市及其周边城市已经无需考虑了)等应该成为新的一批,然后再有其他西部的批次。(非官方,鄙人拙见)。
写完这篇文章,全是自己的看法。不觉想看看别人怎么看,当然这样的看法必然不少。google一搜“看上海人”,结果还真不少,醒目的是这样一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虽不尽然,但也不无道理(一分为二是个普遍的道理)。http://bbs.bj.sina.com.cn/thread-180-0/table-56481-1067.html
看这些争论是不是受打击了或是怀才不遇,或是仇富心理在作怪呢?莫衷一是。见仁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