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需求分析的任务和步骤(转)

本文详细阐述了需求分析的任务,包括建立分析模型和编写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SRS)。步骤涵盖需求获取、提炼、描述和验证。通过联合分析小组、客户访谈和快速原型法等方法获取需求。此外,探讨了领域模型、业务需求和用户需求的区分,以及功能需求的评估和验证。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需求分析的任务和步骤

任务:1. 通过对问题及其环境的理解,分析和综合,建立分析模型。
2.在完全弄清用户对软件系统的确切需要的基础上,用“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SRS)”把用户的需求表达出来。
分析模型包含问题及其环境所涉及的信息流,处理功能,用户界面,行为模型及设计约束等。
需求说明应该具备准确性,一致性,清楚性,没有二义性,直观,易读和易于修改。为此应尽量采用标准的图像,表格和简单的符号来表示,使不熟悉电脑的用户也能一目了然。

步骤:1.需求获取:从分析当前系统包含的数据开始,系统需求包括用户对软件功能的需求和界面的需求。
2.需求提炼:分析建模:图像化的分析模型包括数据流图,实体关系图,控制流图,状态转换图,用例图,类对象关系及其行为图等。除系统模型外,更有系统关联图,创建用户接口原型,确定需求优先级别等。
3.需求描述:编写SRS:统一格式的文档--模板
4.需求验证:改善需求中的二义性,不一致的问题。
常规的需求获取方法:
1.建立联合分析小组:由用户业务人员,系统分析员和领域专家组成。
2.客户访谈:进一步确定需求。这个过程需要系统分析员有充分的准备和良好的交流能力。
3.问题分析和确认:去掉错误的,无关的部分,整理有用的内容,以便给用户确认,并在次访谈,如此循环2-5次。
快速原型法:步骤:
1.利用各种分析技术和方法,生成一个简化的需求规格说明。
2.对需求规格说明进行必要的检查和修改后,确定原型的软件结构,用户界面和数据结构等。
3.在现有的工具和环境的帮助下快速生成可运行的软件原型并进行测试,改进。
4.将原型提交给用户评估并征求用户的修改意见。
5.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原型得到用户的认可。

3.3 分析建模

软件需求是指用户对目标软件系统在功能、行为、性能、设计约束等方面的期望。通过对应问题及其环境的理解与分析,为问题涉及的信息、功能及系统行为建立模型,将用户需求精确化、完全化,最终形成需求规格说明。


需求工程的活动划分为以下5个独立的阶段:  (1)需求获取:通过与用户的交流,对现有系统的观察及对任务进行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