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
初中时冰心就说“好读书,读书好,读好书”,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我们读过的书怎么也不下几百本了。
可是,我们真的“会读书”吗?
就像会喝酒一样。
“你会喝酒吗?”“有什么不会的?喝呗!”——你会喝酒吗?
——你会读书吗?
之前我一直以为我是会读书的。
我最大的毛病就是:我很懒(过早的接触了《懒惰的智慧》这篇文章)。我之前读书,总喜欢拿一支笔、一张纸,把这本书的轮廓、要点和对我有启发的东西写在纸上(把它们从大脑中拿出来,有点像时间管理的第一步),这样我就不用花费大脑去记、去想,我就可以保留大脑去想其他的东西。
我的笔记写的可谓“详尽”,尽管有些缩写(如“新义”,表示“新民主主义革命”),却省去了我大脑的思考。
正是这“详尽”的笔记,害我不浅。
这样我看书的时候,不用思考;看完书,复习的时候,仍然不用思考,笔记很全面。——一本书看完了,我却几乎没有思考。偶有感触的时候,再“单独”用心去想,脱离了整本书的思考,可以想象,我的思考有多么局限。
前几天,米老师讲“快速阅读”的时候,提到“你的参与”“充分调动你自己”,我才开始慢慢醒悟。
“读书是在丰富你,读你自己。”
一本书读完,你的脑海里留下什么“印象”?
印象,不是一句话、一个段落、一篇文章。印象是这本书在我们头脑中形成的一个整体,是需要通过“编织知识网”,充分调动我们自己已有的知识,用我们头脑中已有的“结点”去勾连这本书中的结点,来延伸我们的知识网,或者new一个新的结点,来扩展我们的知识网。
一本书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其实就是用你已有的知识来分解这本书,然后消化、扩展我们自己的知识网。
所以说,读书丰富了我们,读书是在读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