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员工、选择、矛盾

领导必须持续提高自身水平

我在离职之前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即想清楚了“为什么要离职”这个问题的。但是有一点当时没有太留意,就是当我离开时,我能够从我的上司  -- 公司老板那里学到的东西已经越来越少了。与此同时,却越来越多地看到了他身上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可以说是此消彼长吧。起初我进公司的时候,还是一个乳臭未干,什么都不懂,只晓得写代码的程序员,而这位老板所表现出的气度、格局、为人处事是让我衷心崇拜的;而当我离开的时候,尽管他身上还保留着许多优秀的地方,但很多问题也在我眼里一览无余,而这些问题,一般情况下是很难观察得到的。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我的进步速度大过他的进步速度。我前段时间发了一个兼职的招聘贴,很短的时间内收到了很多的简历。从评论中我也看得出,有不少人并不是完全奔着钱去的,而是希望有一个和我共事的机会,能学到一些东西和经验。

我相信每一个有上进心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那么作为领导就必须持续的去完善和提升自己。否则,如果一个人跟了你三年,每天都从你身上学习东西,而你却止步不前。当有一天,你的下属发现你身上已经没有更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时,你就很难驾驭得了他了。当他的水平赶上或者超过你的水平时,你的决策力、你的判断力、你的不足,都会被他看出看准,此时,你就会变得非常被动。

总之,如果想成为一个好的领导好的员工,那么持续学习坚持学习是必需的,千万不要自以为是,产生“老子已经很牛B”的想法,这种想法产生之日,就是你停步不前的那一天。

关于员工需要了解的

我觉得作为领导,多多少少要了解一点人性,即人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为什么不喜欢。这样在面对员工、合伙人、客户、供应商时,都会更加游刃有余一些。

对于员工,要搞清楚的第一件事,就是他为什么要跟着你干?我觉得,最主要的就下面两点:

第一个,薪资和福利。谁没有老婆孩子?谁不想买房买车?谁不希望在亲朋好友面前意气风发?所以,谈钱并不是一件很俗的事情,我觉得任何一个领导,都需要正视员工的这个需求。有些老板喜欢谈愿景,也就是俗称的“画大饼”,可是要想清楚,不是所有员工都有这样的想法,如果他们和你一样,那自己去做老板就可以了嘛,何必还要跟着你干啊?当然,公司在创业初期,员工可以,并且也愿意接受较低的工资,但实际上,他还是抱着这样的一种期望:“等公司发达了我的收入自然增高了,现在低只是暂时的”,其实就是我讲过的的高风险高收益。那么,对于这样的员工,你要清楚地告诉他,公司的盈利水平和你的收入水平是如何挂钩的。比如说,如果公司今年盈利100万,你的工资由5000涨到9000;如果盈利50万,由5000涨到7000。而不能就一句“你放心,公司做好了少不了你的”,就把员工打发了。

第二个,发展空间。发展空间分为现有空间和预期空间。现有空间是说,我有能力做团长,为什么要在你这里做个排长?预期空间是说,我虽然现在在你这里做个排长,但是三年后有很大的可能性,我可以做个军长。军长比团长大多了,那么我跟着你干。因此,领导要为员工提供这样的发展空间和平台。这里最重要的就是公平公正,军长只有一个,为什么是他不是我?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举贤不避亲”,意思是说只要一个人有能力,不管他是不是自己的亲人都可以任用。但这句话是有问题的,你清楚的知道你任用他,是因为看重他的能力,而不是血缘关系。但是,你能保证其他人这么想吗?他们会想“哎,那货能当主管不就因为是老板的小舅子嘛!?”因此,我觉得举贤是要避亲的。

关于员工,还要知道的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打工者心态和创业者心态。

打工者心态很好理解,我就打一份工,拿一份钱,上班认真工作,下班看电视带小孩。很多的人都是这样的一种心态,他们认为只要公司的法人不是自己,股东不是自己,自己就是一个打工的。对于这样的人,我是不会去跟他讲愿景的,我只跟他讲钱,你一个月做多少事,可以拿多少钱。这种心态的危险之处就在于永远不会被重用,永远第一个被裁员,永远第一个被替代。假如我付你月薪一万,你可以干一万二的活,换一个和你同类型的人,可以干一万五的活,我为什么要继续用你呢?

接下来说的就是创业者心态,从法人和股东的角度来讲,拥有创业者心态的人也是一个打工仔。我之前的老板喜欢用董明珠和杨元庆来做例子。董明珠进入格力的时候是一个最基层的销售员,单亲妈妈;杨元庆进入联想时,面试的人仅仅是觉得他研究生,长得还不错就录用了,他的工作是骑着自行车卖电脑。但是为什么会成功呢?因为他们从来不当自己是个打工的,当他们将公司当成自己的,最后的结果自己真成了公司的主人,哪怕他们一开始就是打工的。董明珠现在是格力集团的董事长,而杨元庆是联想集团的主-席。

我们老板说这话的意思显然是希望我用创业者的心态去做事,其实我一直都这样,但是他漏掉了一点:他的公司不是格力,他自己也不是柳传志,我相信中国有成千上万的董明珠和杨元庆,但是为什么没有人知道他们?因为他们选择的公司和老板没能成就他们而已。但这些话,是我没有当面反驳他的。

打工者心态和创业者心态体现在结果上,就是一个打工者当半个人用,而一个创业者当两个人用。因为创业者可以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不感觉疲惫,而打工者一天8小时里可能有3个小时在偷懒。因此,尽管我公司现在只有3个人,但我觉得和六七个人的生产力差不多。

关于员工,还想说的最后一点就是抱怨。

我举个例子,10个人抬钢琴,没有电梯,从一楼抬到八楼,可能抬到5楼的时候大家都很累了,有人就会开始抱怨“这个偷懒”,“那个不给力”,抱怨完就会想“我一个人再使劲,你们这帮家伙不给力也没用,老子不抬了”,然后就离开了。可是,当只有3个人抬钢琴的时候,他还是这么想,为什么就不想想“现在就只有3个人,谁有没有使劲还看不出来吗?如果抬不上去,一定是自己的能力有问题”。

不能因为自己能做什么,就去做什么

举一个例子,你能把地扫得很干净,那你就要去做环卫工吗?这个问题显得很可笑,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就不那么明显。对于我自己而言,我能写技术文章,能写技术书,那我是不是就去当技术作家呢?因为我的人生规划中没有技术书作家这一项,所以对于我而言显然不是。那么从这个角度而言,花时间去写一本书,当几个月的技术书作家偏离了我预定的人生轨迹。因此,尽管我完成了一本书,但回想起来觉得这不是一个很明智的决定。

但并不是说不应该继续写博客,写博客其实就是写总结,更侧重于自我学习,如果对其他人有所帮助则属于附加效果。所以应该是轻松愉快地进行,在时间上也没有任何要求。它不应该成为一种负担,所以没有必要要求自己多长时间必须写一篇,除非想成为技术作家,将写博客作为一种预先的演练。

人们经常会说“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情”,但是我觉得,大多数情况下,只要你喜欢做某件事,有决心做成某件事,并且坚持不懈地去钻研、学习、锻炼以后,自然会擅长这件事。所以,有了一个长远的规划、路线之后,以后在做一些重大的决定之前先思考一下,看看做这件事情是否偏离了既定的路线,如果是,那么就不要去做,要懂得放弃一些东西。有些东西只是一时擅长,但不代表就要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很多矛盾是因为强求他人按你的想法来做所导致的,即你想要“管人”

有一次,我和老婆吵架,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我朋友邀请我和老婆去他家做客,因为这个朋友已经带着他老婆来我家做客过两次了,我们还一次都没有过去,那么从礼尚往来的角度讲,我们是应该过去的。因为他两次过来都是携妻子的,那么我过去最好也是带上老婆,这样更显得尊重一些。但是我老婆不愿意去,因为她不喜欢我那位朋友,我觉得出于礼节不管喜不喜欢,面子上总要过得去,所以你应该去;但是她就不想去,而且就不去。我当时很生气,觉得不可理喻,就发了火,还甩下一句“以后你朋友和同事的聚会,我也不参加了”,然后就独自赴约了。事后想想,其实都没有错,错就错在我想要管她,非要让她按我的想法去做。当然,事情过去了也就算了,我不会真的“我朋友和同事的聚会,也不会再邀请你了”,我本来也不该这样说。以后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还是会问她一下要不要去,但是我只问一遍,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不勉强。

藉由这件事,我仔细回想了一下,觉得对于成年人来说,相处时有三个要注意的地方:

1、尊重他人的想法,人很难被说服,也不喜欢被说服;

2、自己有想法、有意见,看到对方有问题、有可能犯错,应该提出来,把自己的道理说出来,这是身为朋友、亲戚、伙伴应该做的。但说完以后,不要介意对方是不是按我们的想法去做;

3、如果对方不采纳我们的建议,那么就让他按自己的想法去做,有可能他是对的,是我们自己想错了;有可能他错了,碰了钉子撞了壁,那也没关系,要清楚“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言行的后果负责”,至少我们做了自己该做的,心安理得就好。

感谢阅读,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帮助!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帮助用户解决一个SQL查询的问题,他们想查询emp表和dept表中所有员工的姓名以及对应的上级领导姓名。首先,我得理解用户的需求。用户提到两个表,emp和dept,需要获取所有员工的姓名和他们的上级领导姓名。这时候,我需要考虑这两个表的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根据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比如引用[3]和引用[5],emp表和dept表之间通常通过dept_id字段关联。但上级领导的信息可能存储在emp表内部,比如每个员工可能有mgr字段指向其上级领导员工编号。例如,引用[3]中提到查询上级领导姓名的例子,可能需要自连接emp表,即把emp表自己连接起来,通过mgr和empno的关联来获取上级的姓名。 接下来,我需要确认表结构。假设emp表有字段name(员工姓名)、mgr(上级领导员工编号,可能为NULL),以及dept_id(部门ID)。dept表有id和部门名称。不过用户的问题中并没有提到需要部门名称,所以可能不需要连接dept表,除非上级领导的信息涉及到部门。但用户的问题明确说需要查询emp和dept表,所以可能需要确认是否部门信息是必须的。不过根据用户的问题描述,可能他们只是需要所有员工的姓名和上级领导姓名,不管部门,但可能误加了dept表。需要仔细分析。 不过根据用户提供的引用,例如引用[3],其中有一个查询每个员工及其上级领导姓名的例子,使用的是自连接。比如,查询员工的姓名和上级领导的姓名,可以通过将emp表自连接,左连接自己,因为有些员工可能没有上级领导(mgr字段为NULL)。例如: SELECT e.name AS 员工姓名, m.name AS 上级领导 FROM emp e LEFT JOIN emp m ON e.mgr = m.empno; 但用户的问题中提到要查询emp表和dept表的所有员工姓名和上级领导姓名。这时候可能需要考虑是否需要部门信息。比如,是否每个员工属于某个部门,而上级领导可能属于另一个部门?但用户的问题并没有明确要求显示部门名称,只是要求所有员工的姓名和对应的上级领导姓名。可能用户误将dept表包含进来,或者他们可能想确保即使员工没有部门信息也显示出来,所以可能需要使用外连接。 不过根据引用[5],内连接(INNER JOIN)只会返回两个表都匹配的记录,而左连接(LEFT JOIN)会返回左表的所有记录,即使右表没有匹配。所以如果用户想要所有员工,包括那些可能没有关联部门的情况,可能需要LEFT JOIN dept表。但用户的问题是否需要部门信息呢?问题描述是“所有员工姓名以及对应的上级领导姓名”,所以可能dept表在这里是多余的,除非用户想显示部门信息,但问题中没有提到。可能用户提供的引用中有类似的例子,比如引用[3]中的查询包括部门编号,但用户的问题是否需要部门名称? 可能用户的问题存在误解,或者他们可能希望将部门信息包括进来,但问题描述中并没有明确。因此,我需要进一步确认。或者可能用户想同时连接dept表,例如,每个员工属于某个部门,而上级领导可能属于另一个部门,这时候可能需要同时连接dept表来获取部门信息。但根据问题描述,用户只需要员工的姓名和上级领导的姓名,所以可能不需要dept表。这可能是一个误导,用户可能误将dept表包含在问题中,而实际上只需要emp表的自连接。 不过,根据用户提供的引用,例如引用[3]中的例子,他们确实在查询中使用了连接操作,例如: select emp.empno 员工编号, emp.ename 姓名, emp.deptno 部门编号, emp.sal 工资, sum_sal.sumSal 本部门工资总和 from emp join ( (select emp.deptno, sum(emp.sal) sumSal from emp group by emp.deptno) ) sum_sal on emp.deptno = sum_sal.deptno; 这表明在需要部门信息时,可能需要连接dept表,但上级领导姓名在emp表中,所以可能需要自连接emp表,而是否需要dept表取决于是否要显示部门名称。但用户的问题明确提到要查询emp表和dept表,所以可能需要同时连接这两个表,即使部门信息不直接相关。 这可能意味着用户希望确保员工和他们的上级都属于某个部门,或者可能需要部门信息作为结果的一部分。但问题中并没有提到部门名称,所以这里可能存在矛盾。或者用户可能希望将员工和他们的上级所在部门的信息都显示出来,例如,员工的部门名称和上级的部门名称。但问题中没有提到这一点。 因此,我需要明确用户的需求。根据问题描述,用户的问题是“查询emp表和dept表中所有员工的姓名以及对应的上级领导姓名”,这可能意味着用户想获取员工姓名、上级领导姓名,同时可能关联部门信息,但具体需求不明确。根据引用中的例子,如引用[2],当查询员工和部门名称时,使用emp和dept的连接,条件为emp.dept_id = dept.id。而上级领导的信息可能在emp表中,通过自连接。所以,可能用户需要的是员工姓名、对应的部门名称,以及上级领导的姓名,以及上级领导的部门名称?但问题中只提到了员工姓名和上级领导姓名,没有部门名称。 因此,可能用户的问题存在表述错误,或者他们可能想通过连接dept表来确保部门的存在性,但实际查询中可能不需要。例如,如果员工必须属于某个部门,那么即使问题中没有要求显示部门名称,可能需要连接dept表作为验证。但根据SQL的最佳实践,如果不需要部门信息,则无需连接dept表。所以,可能用户的问题中的“dept表”是多余的,或者他们可能误解了需求。 现在,我需要参考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例如,引用[3]中的问题12是“查询每个员工的姓名和上级领导的姓名”,其解决方案是自连接emp表: SELECT e.ename 员工姓名, m.ename 上级领导 FROM emp e LEFT JOIN emp m ON e.mgr = m.empno; 这可能就是用户需要的,但用户的问题中提到要同时查询emp和dept表。所以,或许用户想查询员工姓名、部门名称,以及上级领导的姓名?例如,每个员工的姓名、所在部门名称,以及上级领导的姓名。这时候,需要连接emp表两次(自连接)和dept表一次。例如: SELECT e.name AS 员工姓名, d.name AS 部门名称, m.name AS 上级领导 FROM emp e LEFT JOIN emp m ON e.mgr = m.empno INNER JOIN dept d ON e.dept_id = d.id; 但用户的问题中并没有提到部门名称,只是说“所有员工姓名以及对应的上级领导姓名”,所以可能用户的问题中的“dept表”是多余的,或者他们可能想确保员工有对应的部门记录,即使不需要显示部门名称。这时候,可能需要使用内连接来排除那些没有部门的员工,或者使用左连接来包含所有员工,不管是否有部门。 例如,如果用户希望所有员工(包括没有部门的),那么连接dept表可能需要左连接。但根据问题描述,用户可能希望确保员工有部门信息,所以使用内连接。例如: SELECT e.name AS 员工姓名, m.name AS 上级领导 FROM emp e LEFT JOIN emp m ON e.mgr = m.empno INNER JOIN dept d ON e.dept_id = d.id; 这样,可以确保员工有对应的部门记录,但问题中用户可能不需要部门的信息,所以为什么要连接dept表呢?这可能是一个错误。或者用户可能希望显示部门名称,但问题中没有提到,所以可能用户的问题存在表述错误。 因此,我需要进一步分析。用户的问题可能实际上是希望查询员工姓名、部门名称以及上级领导姓名,但问题描述不够清楚。或者可能用户只是需要员工姓名和上级领导姓名,但误将dept表包含在问题中。在这种情况下,正确的SQL应该是自连接emp表,而不涉及dept表。例如: SELECT e.name AS 员工姓名, m.name AS 上级领导姓名 FROM emp e LEFT JOIN emp m ON e.mgr = m.empno; 这将返回所有员工的姓名及其上级领导的姓名,如果存在的话。使用LEFT JOIN是为了包括那些没有上级领导(mgr为NULL)的员工。如果用户确实需要连接dept表,即使不需要部门信息,可能需要进一步解释。例如,用户可能想确保员工属于某个部门,所以使用INNER JOIN dept表,但即使这样,部门信息不需要显示。例如: SELECT e.name AS 员工姓名, m.name AS 上级领导姓名 FROM emp e LEFT JOIN emp m ON e.mgr = m.empno INNER JOIN dept d ON e.dept_id = d.id; 这将只包括那些有部门记录的员工,但结果中不显示部门名称。这可能不是用户需要的,但根据问题描述,用户可能认为需要连接dept表,但实际上可能不需要。 总结来说,用户的问题可能需要自连接emp表来获取上级领导姓名,而是否需要连接dept表取决于是否需要部门信息。根据问题描述,用户可能误解了需求,或者可能想同时显示部门名称。因此,可能需要进一步询问用户,但作为回答,我需要基于现有信息和提供的引用内容,给出最可能的解决方案。 根据引用[3],他们展示了一个例子,其中使用自连接来获取上级领导姓名,没有涉及dept表。所以,正确的SQL应该是自连接emp表。但用户的问题中提到要查询emp表和dept表,这可能是因为用户认为上级领导的信息存储在dept表中,但通常上级领导员工,所以信息在emp表中。 因此,可能的正确SQL是: SELECT e.name AS 员工姓名, m.name AS 上级领导姓名 FROM emp e LEFT JOIN emp m ON e.mgr = m.empno; 这将从emp表中获取所有员工的姓名及其上级的姓名,使用自连接。LEFT JOIN确保即使员工没有上级领导(mgr为NULL),也会被包括在结果中。如果用户确实需要连接dept表,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条件,例如显示部门名称: SELECT e.name AS 员工姓名, d.name AS 部门名称, m.name AS 上级领导姓名 FROM emp e LEFT JOIN emp m ON e.mgr = m.empno INNER JOIN dept d ON e.dept_id = d.id; 这将显示员工姓名、所在部门名称和上级领导姓名。但用户的问题没有提到部门名称,所以可能不需要。因此,用户的问题可能存在表述错误,或者需要进一步澄清。 基于用户提供的引用,例如引用[3]中的问题12,正确的做法是自连接emp表,而不需要dept表。因此,用户的问题可能实际需要的是自连接emp表,而dept表的提及可能是一个错误。因此,回答应该建议自连接emp表,并解释可能存在的误解。 不过,用户明确提到“emp表和dept表中所有员工”,这可能意味着他们希望确保员工属于某个部门,所以即使不需要显示部门信息,也要连接dept表以过滤掉没有部门的员工。例如: SELECT e.name AS 员工姓名, m.name AS 上级领导姓名 FROM emp e LEFT JOIN emp m ON e.mgr = m.empno WHERE e.dept_id IS NOT NULL; 或者,使用INNER JOIN dept表: SELECT e.name AS 员工姓名, m.name AS 上级领导姓名 FROM emp e LEFT JOIN emp m ON e.mgr = m.empno INNER JOIN dept d ON e.dept_id = d.id; 这将确保员工有对应的部门记录。但用户的问题是否需要这样处理,需要看具体需求。 综上所述,最可能的正确查询是自连接emp表,使用LEFT JOIN来包括没有上级领导员工,同时如果必须确保员工属于某个部门,可以INNER JOIN dept表。但用户的问题中的“所有员工”可能包括那些没有部门的,所以是否需要LEFT JOIN dept表? 例如: SELECT e.name AS 员工姓名, m.name AS 上级领导姓名 FROM emp e LEFT JOIN emp m ON e.mgr = m.empno LEFT JOIN dept d ON e.dept_id = d.id; 但这样连接dept表但没有使用其字段,可能没有必要。因此,用户的问题可能实际只需要自连接emp表,而dept表的提及可能多余或者用户存在误解。因此,回答应该指出这一点,并提供正确的自连接查询,同时解释如果需要部门信息,应该如何调整。</think>### 分步解答 要实现查询所有员工的姓名及其上级领导姓名,需要利用**自连接**操作。由于上级领导信息存储在`emp`表自身中(通过`mgr`字段指向领导的`empno`),而`dept`表在此场景中并非必需,但根据需求描述需包含`dept`表,可能用于验证部门关联性。以下是两种实现方式: #### 方案一:仅需员工和上级信息(推荐) ```sql SELECT e.name AS 员工姓名, m.name AS 上级领导姓名 FROM emp e LEFT JOIN emp m ON e.mgr = m.empno; ``` - **LEFT JOIN**确保包含没有上级领导员工(如CEO) - 自连接通过`e.mgr = m.empno`关联员工领导 - 不涉及`dept`表,因问题核心仅需员工领导信息[^3] #### 方案二:包含部门验证(如需关联部门) ```sql SELECT e.name AS 员工姓名, m.name AS 上级领导姓名, d.name AS 所属部门 FROM emp e LEFT JOIN emp m ON e.mgr = m.empno INNER JOIN dept d ON e.dept_id = d.id; ``` - **INNER JOIN dept**确保只保留有部门信息的员工 - 增加部门名称字段`d.name`作为附加信息[^2] --- ### 关键点解析 1. **自连接逻辑** 通过将`emp`表别名化为`e`(员工)和`m`(领导),用`e.mgr = m.empno`建立关联,实现从同一表中提取上下级关系。 2. **LEFT JOIN的必要性** 若使用INNER JOIN,会过滤掉无上级领导员工(如最高管理者)。LEFT JOIN保留左表(员工表)所有记录[^5]。 3. **dept表的角色** 若需验证员工必须属于有效部门,可添加`INNER JOIN dept`。否则无需关联`dept`表,因问题未明确要求部门信息[^1][^2]。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