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
[b]提高知识型员工的生产效率,必须将知识型员工视为资产而不是成本。
[/b]
虽然对知识型员工生产效率的研究才刚刚开始,但我们已经知道了很多答案。当然还有很多挑战性的问题有待解决。
以下的6个主要因素,决定了知识员工的生产效率:
1.提高知识型员工的生产效率,先得回答这个问题:“任务是什么?”
2.每一个知识型员工需要对自己所创造的生产力负责。他们必须自己管理自己,同时要有自主性。
3.不断的创新必须得成为知识型员工工作、任务和责任的一部分。
4.脑力工作要求知识型员工进行持续不断的学习,以及给他们持续不断的指导。
5.生产效率不是,至少不仅仅是重视“量”的产出,因为“质”也同样重要。
6.最后,必须将知识型员工视为资产而不是成本;必须使得知识型员工在有其他就业机会时,仍愿意为这个组织工作。
[b]行动指南:
[/b]
在你的脑力工作中,注重上述因素。
[b]摘自:
[/b]
彼得·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Managing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
[/quote]
[b]评注:
[/b]
德鲁克认为,决定知识工作者生产效率的有六大因素。六大因素的最后一条最关键,就是要把知识工作者视为资产,而不是成本。把人力看作成本,就会想方设法减少成本;把人力看成资本,就会用心去经营,让资本增值出资本。前面五大因素都很具体,可以看作是资本增值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有明确的任务。知识工作者的资源,主要是知识和时间。如果没有明确的任务,只是一些宽大的工作范围,非常容易出现隐性的“磨洋工”。收收邮件、看看新闻、写写博客、聊聊大天,一天的时间很快就浪费掉了。多长时间、哪些资源、如何考核、遇到紧急事件如何处理等等,这些制订目标的Smart原则很简单,也很有效。提升知识工作者生产效率的基础,是制订出明确清晰的工作目标。
其次,要强调自我管理。知识工作者的自我管理,实际上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体力工作者的成果很直观,容易量化。而知识工作者,就算有了工作目标,事情究竟做得怎么样,绩效是好是坏,往往缺少量化的考核标准。监督不容易,那就靠自觉。
然后,是鼓励创新。营销和创新,是现代企业面临的两大关键任务。创新是营销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知识工作者的创新,企业只能活在产业链的最低端。据说苹果的iPhone有200%的利润,而代工生产iPhone的企业,只有2%的利润。
再者,要持续学习。人力资本不是矿山,挖空一个地方只能换一个地方。人力资本可再生,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持续不断的学习和培训,是人力资本增值保值的必须手段。像对待机器、对待包身工那样对待知识员工,其实是在挥霍浪费资本,怎么能指望干涸的身体和头脑,流出创新的清泉呢。
最后,衡量知识工作者绩效的是“质”和“量”的统一。“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总共就写了这么十几本书,读者群早就过亿,几乎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迷。另外一件事情也很有说服力:中国家电行业位居全球第一,但是重“量”不重“质”,缺乏自有品牌和核心技术,整体利润率一直偏低。中国最大家电企业当属海尔集团,2009年销售收入约1300亿元,而三星电子收入为1100亿美元,净利润为80亿美元,几乎是所有中国家电企业净利润的总和。
知识工作者的生产效率,是现代企业的根本。要提升效率,只能将人力当成资本去经营。
[b]提高知识型员工的生产效率,必须将知识型员工视为资产而不是成本。
[/b]
虽然对知识型员工生产效率的研究才刚刚开始,但我们已经知道了很多答案。当然还有很多挑战性的问题有待解决。
以下的6个主要因素,决定了知识员工的生产效率:
1.提高知识型员工的生产效率,先得回答这个问题:“任务是什么?”
2.每一个知识型员工需要对自己所创造的生产力负责。他们必须自己管理自己,同时要有自主性。
3.不断的创新必须得成为知识型员工工作、任务和责任的一部分。
4.脑力工作要求知识型员工进行持续不断的学习,以及给他们持续不断的指导。
5.生产效率不是,至少不仅仅是重视“量”的产出,因为“质”也同样重要。
6.最后,必须将知识型员工视为资产而不是成本;必须使得知识型员工在有其他就业机会时,仍愿意为这个组织工作。
[b]行动指南:
[/b]
在你的脑力工作中,注重上述因素。
[b]摘自:
[/b]
彼得·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Managing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
[/quote]
[b]评注:
[/b]
德鲁克认为,决定知识工作者生产效率的有六大因素。六大因素的最后一条最关键,就是要把知识工作者视为资产,而不是成本。把人力看作成本,就会想方设法减少成本;把人力看成资本,就会用心去经营,让资本增值出资本。前面五大因素都很具体,可以看作是资本增值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有明确的任务。知识工作者的资源,主要是知识和时间。如果没有明确的任务,只是一些宽大的工作范围,非常容易出现隐性的“磨洋工”。收收邮件、看看新闻、写写博客、聊聊大天,一天的时间很快就浪费掉了。多长时间、哪些资源、如何考核、遇到紧急事件如何处理等等,这些制订目标的Smart原则很简单,也很有效。提升知识工作者生产效率的基础,是制订出明确清晰的工作目标。
其次,要强调自我管理。知识工作者的自我管理,实际上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体力工作者的成果很直观,容易量化。而知识工作者,就算有了工作目标,事情究竟做得怎么样,绩效是好是坏,往往缺少量化的考核标准。监督不容易,那就靠自觉。
然后,是鼓励创新。营销和创新,是现代企业面临的两大关键任务。创新是营销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知识工作者的创新,企业只能活在产业链的最低端。据说苹果的iPhone有200%的利润,而代工生产iPhone的企业,只有2%的利润。
再者,要持续学习。人力资本不是矿山,挖空一个地方只能换一个地方。人力资本可再生,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持续不断的学习和培训,是人力资本增值保值的必须手段。像对待机器、对待包身工那样对待知识员工,其实是在挥霍浪费资本,怎么能指望干涸的身体和头脑,流出创新的清泉呢。
最后,衡量知识工作者绩效的是“质”和“量”的统一。“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总共就写了这么十几本书,读者群早就过亿,几乎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迷。另外一件事情也很有说服力:中国家电行业位居全球第一,但是重“量”不重“质”,缺乏自有品牌和核心技术,整体利润率一直偏低。中国最大家电企业当属海尔集团,2009年销售收入约1300亿元,而三星电子收入为1100亿美元,净利润为80亿美元,几乎是所有中国家电企业净利润的总和。
知识工作者的生产效率,是现代企业的根本。要提升效率,只能将人力当成资本去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