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我们的学习:有钱不会花,抱着金库抓瞎

有钱不会花,抱着金库抓瞎


啥意思?先做一个自测题:
1、你是否有一块移动硬盘/U盘,里面装满了从各种途径搜集的学习资料?
2、你是否有一张刻着学习资料的光盘?
3、你在网上看到一本电子书,就有下载的冲动?
4、你是不是经常疑惑,这个资料我是不是已经下过了?
5、你的收藏夹或者其它网页收藏机制是不是已经有超长的列表?
6、你准备学习一样东西,发现搜集资料的时间比读资料的时间还长,而且大部分收集的资料都没有读。

如果对以上问题的回答有三项以上为 是,或者深有感受,
那么,这句话说得可能就是你。


我今天想说的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误区,我也身在其中 ,到今天还没有完全走出来。

软件行业需要不停的学习,似乎没有人反对这个观点。
有些人是因危机感而不得不如此,也有些人因为热爱技术而喜欢学习新东西。

万能的互联网,给予我们快速获取资料的能力,
03年的时候,我一度大量的下载电子书,
java方面,XML方面,数据库管理,操作系统管理,WEB开发等等,
然后刻成光盘。

下载的时候,我自信满满,发誓每一本书我都会看,
但实际上,这些光盘很快被丢在角落,再也没有进过光驱,
然而,再碰到技术资料,我还是想下。

现在回头看看,我发现下载东西也会上瘾 ,分析下来有几个原因:
1、占有欲。
免费而有价值的资料,就像天上掉馅饼,谁不想收为己有?

2、寻求安全感。
没有足够的资料,总感觉心里空落落的,不放心。
有了大量的资料,似乎找到了一种依靠。

3、成就感。
我感觉有时候下载东西就跟玩游戏一个道理,玩游戏追求的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分数,
而下载就是追求越来越全的资料库,每下到一本新书,就像游戏中又捡到装备一样。

我的资料宝库越来越大,但我的知识却没有随之增多。


最近,我准备研究OSGi,然后习惯性的开始收集资料,昨天晚上,我突然发现,
我的硬盘上有07年就已经下载的OSGi的规范,至今未读过。

我突然有所触动,赶紧反思,就发现了前面所说的问题:
我经常为学习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耗费了很多精力,实际上是无用功,
还不如一开始就把时间花在一本书上,在学习的过程中碰到问题再去查找相关资料。

“书非借而不能读也”,这句话真是太经典了,
一旦资料在手,觉得它再也跑不出我的手掌心,总有一天我会抽出时间读,结果往往是永远没有读。

互联网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带给我们不少的负担,我要丢掉我的坏习惯,轻装上阵。


OSGi,我来了。

转载自:http://blog.youkuaiyun.com/jinxfei

<think>嗯,用户询问如何备份或克隆Ubuntu 14.04.4操作系统,这应该是个系统管理员或开发者,想迁移环境或做灾难恢复。用户可能刚接触系统维护,需要详细但易懂的指导。 引用资料里提到Clonezilla和tar备份两种主流方案。Clonezilla适合整盘克隆,操作像Ghost;tar更灵活但依赖命令行。用户没说明具体场景,所以得把两种方案都解释清楚。 先整理Clonezilla方案:引用[2]提到它要ISO启动,确实如此。步骤上得强调制作启动盘、选择设备模式这些关键点。用户可能分不清source/destination,需要明确提示连接外置硬盘。恢复时最容易出错的是分区表覆盖,得加警告。 tar方案要更谨慎:引用[2]的排除目录列表很关键,/proc和/sys这些虚拟文件系统必须跳过。用户可能不知道要备份软件列表,这个在dpkg步骤必须强调。恢复时的分区准备和grub重装容易遗漏,得单独列注意事项。 性能方面,Clonezilla速度占优但tar节省空间。用户如果硬盘小或需要增量备份,tar更合适;要是服务器整机迁移,Clonezilla更省心。最后得提醒测试恢复——引用[2]特别强调这点,很多用户跳过这步导致实际灾难时抓瞎。 用户环境是14.04.4,但方法其实通用。结尾加个版本确认更稳妥,毕竟16.04之后有些工具变化。相关问题设计成阶梯状:先问工具选择,再深入优化,最后场景适配,这样能覆盖用户后续可能的需求。</think>以下是备份或克隆Ubuntu 14.04.4操作系统的两种主流方法,根据需求选择: --- ### **方案一:整盘克隆(适合硬件迁移/快速恢复)** **推荐工具:Clonezilla(开源磁盘镜像工具)** **步骤:** 1. **准备环境** - 下载Clonezilla Live ISO:[官网链接](http://clonezilla.org/downloads.php) - 制作启动U盘(推荐工具:`dd`命令或Rufus) ```bash sudo dd if=clonezilla-live.iso of=/dev/sdX bs=4M status=progress # sdX为U盘设备 ``` 2. **启动Clonezilla** - 从U盘引导系统,选择默认选项进入命令行模式。 3. **执行克隆** ```plaintext 选择模式:device-device(磁盘到磁盘) 类型:Beginner(简易模式) 操作:disk_to_local_disk(全盘克隆) 源磁盘:选择Ubuntu系统盘(如sda) 目标磁盘:选择外接硬盘(如sdb,容量需≥源盘) 后续选项:按默认设置(跳过检查、不加密) ``` - 确认后开始克隆,耗时取决于数据量。 4. **恢复系统** - 用Clonezilla启动目标机器,选择`local_disk_to_disk`,将镜像还原到新硬盘。 **优点**:完整备份分区表、引导扇区、系统文件,支持异机恢复[^2]。 **注意**:目标磁盘需**完全覆盖**,提前备份重要数据! --- ### **方案二:文件级备份(适合系统迁移/自定义恢复)** **推荐工具:`tar`命令(系统内置)** **步骤:** 1. **备份系统核心文件** ```bash sudo tar cvpzf backup.tar.gz --exclude=/proc --exclude=/sys --exclude=/dev --exclude=/mnt --exclude=/media --exclude=/run --exclude=/tmp --exclude=/lost+found --exclude=/home/*/cache / ``` - `--exclude`:跳过虚拟文件系统及缓存(减少体积) - 生成`backup.tar.gz`存放至外部存储 2. **备份软件列表**(关键!) ```bash dpkg --get-selections > packages.txt # 保存已安装软件 ``` 3. **在新环境恢复** - 用Live USB启动目标机,挂载根分区(假设到`/mnt`) - 解压备份并修复权限: ```bash sudo tar xvpzf backup.tar.gz -C /mnt --numeric-owner ``` - 重新生成虚拟目录: ```bash sudo mkdir /mnt/{proc,sys,dev,run,tmp} # 重建排除的目录 ``` - 恢复软件配置: ```bash chroot /mnt # 切换到目标系统环境 dpkg --set-selections < /path/to/packages.txt apt-get update apt-get dselect-upgrade # 重装所有软件 ``` 4. **修复引导** ```bash sudo grub-install /dev/sdX # sdX为目标磁盘 sudo update-grub ``` **优点**:灵活控制备份内容,支持跨分区恢复[^2]。 --- ### **关键注意事项** 1. **备份验证** - 检查压缩包完整性:`tar -tzf backup.tar.gz | head` - Clonezilla克隆后建议启动测试。 2. **数据一致性** - 备份前停止数据库服务(如MySQL),避免写入中断[^2]。 3. **LVM用户** - 创建快照再备份:`lvcreate --snapshot -L 10G -n snap /dev/vg/root`[^2]。 4. **目标系统兼容性** - 异机恢复时,新旧硬件差异(如显卡驱动)可能导致启动问题,需提前准备通用驱动。 --- ### **相关问题** 1. Clonezilla克隆后如何调整分区大小以适应不同容量的硬盘? 2. 使用`tar`备份时如何实现增量备份以减少耗时? 3. Ubuntu系统克隆到新机器后出现驱动不兼容怎么办? 4. 如何验证系统备份文件的完整性? > 提示:Ubuntu 14.04.4已于2019年停止支持,建议优先考虑升级到LTS新版本(如20.04/22.04)以获得安全更新[^1]。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