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91)
- 资源 (1)
- 收藏
- 关注
原创 如何生成文件树
直接在 / 根目录使用tree -d命令,程序疯狂跑动一段时间后崩溃了。Windows 系统: 使用 tree 命令。未验证,大概率需要自己先安装,
2025-11-23 23:43:07
130
原创 优快云是个好平台
优快云是一个优质的技术分享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技术交流机会。平台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如C++、Bash等)的代码分享,并允许插入图片进行可视化说明。从示例代码可以看出,优快云适合发布各类技术文章,包括Windows计算器开发等复杂项目。平台功能完善,支持代码高亮、图片插入、版权声明等专业需求,是程序员学习、分享和成长的重要社区。无论是开源项目分析还是技术教程,优快云都能提供良好的展示和交流环境。
2025-11-22 21:23:48
363
原创 通用跨语言编程概念
摘要: 跨语言编程的通用概念分为多个层次: 基础构建块:变量/常量、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流(条件/循环语句)。 核心抽象:函数、作用域、错误处理、输入输出机制。 编程范式:面向对象(类、继承、多态)、函数式(纯函数、高阶函数)、过程式编程。 内存管理:栈与堆的区别、垃圾回收或手动管理。 开发工具:调试、版本控制、依赖管理等。 掌握这些通用概念后,学习新语言只需关注语法差异,思维模式可快速迁移。核心在于理解编程的“道”,而非特定语言的“术”。
2025-11-22 00:57:53
586
1
原创 马斯克的范式革命与建筑大师的权力艺术:两种天才的迥异征途
然而,当我们将其与一位顶尖建筑大师置于同一审视维度时,一个更为深刻的洞察浮出水面:在驾驭人类社会最古老的“权力范式”上,这位颠覆世界的科技巨擘,或许远不及一位在都市丛林中游刃有余的建筑师。他面对的是整个法国社会的反对浪潮,其成功不仅在于设计的美学,更在于他顶住了巨大的政治与文化压力,巧妙地引导并最终驾驭了权力,实现了自己的愿景。马斯克并非不懂权力,但他理解和行使权力的方式,是“创世神”式的,而非“宰相”式的。他们的伟大作品,无一不是在复杂的权力网络中,通过精妙的平衡、说服与引导,最终实现的奇迹。
2025-11-21 14:09:41
678
原创 How to import from yourself files in Python
本文展示了如何通过bash脚本创建并运行Python项目。首先建立项目目录结构,包含main.py和src/trial.py两个文件。trial.py实现了三个功能:斐波那契数列生成器(feb)、数字猜测游戏(guess)和最小值判断函数(cont)。文章提供了两种运行方式:1)直接执行包含所有创建命令的trial.sh脚本;2)在终端中依次执行命令。特别提醒了文件命名注意事项(避免使用Python关键字),并展示了如何处理重复运行时的文件存在错误。最后给出了清理项目文件的命令,以便重新运行测试。
2025-11-20 15:46:25
237
原创 硬件架构的异构化和硬件指令集生态多样化的必然性以及Wintel商业联盟对科技进步的阻碍
硬件架构的异构化推动指令集生态多样化是计算领域的必然趋势。传统冯·诺依曼架构面临"存储墙"瓶颈,而GPU、FPGA等专用计算单元能提升特定任务的性能和能效。Wintel联盟的垄断曾延缓这一进程,使得x86长期主导市场。如今AI、边缘计算等需求促使RISC-V等开放指令集兴起,加速了硬件创新,但也带来软件开发的复杂性。这种多样化既推动产业竞争,也为特定领域性能突破创造了机遇,共同构成未来计算的重要图景。
2025-11-16 19:27:48
684
1
原创 Ubuntu重新挂载Windows C盘以及如何安全退出外挂硬盘
记住,简单的umount命令只是解除了目录关联,而完整的“安全退出”流程(包括图形界面的“安全移除”或命令行的power-off)还会通知硬件断电,这对于数据安全和设备寿命更重要。希望这份指南能帮助你每次都能安全地退出外挂硬盘。如果你在操作中遇到任何特殊情况,欢迎随时提出。
2025-11-15 23:23:26
1179
2
原创 How to import your module so that it behaves like a built-in or standard library module in Python
摘要:本文探讨了Python模块导入机制中的命名冲突问题。作者通过实验发现,当自定义模块(test.py)与系统内置模块(test文件夹)同名时,Python会优先加载内置模块。解决方案包括重命名模块(如test_1113.py)或将文件放入site-packages目录。文章还介绍了如何查找site-packages路径,并建议通过修改PYTHONPATH来扩展模块搜索路径。最终通过重命名和正确放置模块文件,成功实现了预期功能调用。这些发现对理解Python模块系统和解决命名冲突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2025-11-13 22:22:12
564
原创 Playing Python by importing pygame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Python的Pygame库运行一个吃豆人游戏克隆项目。主要内容包括:1) 访问Pygame官网的GitHub仓库;2) 下载PyPacman项目代码;3) 在已安装Pygame的虚拟环境中运行游戏。文章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步骤,包括克隆项目、进入目录并执行主程序的过程,并指出需要根据个人电脑配置调整Python解释器路径。该项目展示了Pygame在游戏开发中的应用实例。
2025-11-12 12:07:55
241
1
原创 Run the air_shoot game in Python from zero on Ubuntu
摘要:本文介绍了如何搭建Python游戏开发环境并创建一个简易飞机大战游戏。首先通过命令行安装Python3、pip和venv模块,创建虚拟环境并安装pygame库。随后展示了一个飞机射击游戏的完整代码,包含玩家飞机、敌人飞机、子弹等基本游戏元素,实现了移动控制、射击、碰撞检测和计分功能。游戏使用Pygame库实现图形界面,包含游戏主循环、事件处理和游戏结束画面。代码采用面向对象设计,通过精灵类管理游戏对象,并提供了游戏重启功能。
2025-11-12 07:14:08
327
原创 Window$ Calculator源码独自编译发布
一口气没咽下,还是死磕了下这个项目。承认环境配置和依赖管理的重要性、基础性、必要性。三思而后折腾,磨刀不误砍柴工。4个月,前面折腾两次都失败,两大问题:1、盲目试错没有章法;
2025-11-06 13:50:59
160
2
原创 xiaomiAir13.3升级专用存储安装Ubuntu
摘要:用户遇到新安装的SATA M2硬盘在资源管理器只显示145G容量的问题,使用CrystalDiskInfo确认实际容量为500G,发现320G未分配空间。随后在安装Ubuntu时遇到旧Windows系统分区占用问题,通过DiskPart命令行工具彻底清理旧分区。文章还记录了Ubuntu系统中微信安装、拼音输入法配置、移动硬盘自动挂载设置以及截图快捷键说明,最终实现了双系统独立运行的目标,并附上Ubuntu桌面截图。
2025-11-02 21:31:45
772
3
原创 window$又出来恶心人了get out window$
微软划定了一条非常严格的“支持CPU列表”线,微软声称这是出于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考虑,新一代CPU有更好的硬件安全功能。好心情是再普及下Ubuntu,今天去西西弗书店,无意中操作了公共的查阅图书的电脑,习惯性按下Ctrl+Alt+T,才发现弹出了熟悉的Terminal,再查看系统是Ubuntu,预装了python3,可见Linux的普及性。还要吐槽下Window$的这个垃圾软件,它一开始只告诉我硬盘空间不够,不支持升级,等我吭哧吭哧把文件都备份了,硬盘空间腾出来,TMD才又提示不支持处理器,傻逼。
2025-11-01 23:04:52
385
原创 Python learning record from zero
摘要: Python编程对初学者可能极具挑战性,尤其是缺乏基础知识和工具安装经验时。本文提供了从零开始的Python学习路径:首先理解编程基础概念(如变量、函数),接着设置Python环境(推荐使用IDLE),然后编写第一个“Hello, World!”程序,最后通过在线课程、视频教程和小项目持续学习。文中还演示了终端运行Python脚本的技巧(如使用*通配符),并强调避免复杂工具(如MSVS)以简化入门过程。
2025-10-23 19:16:03
214
2
原创 what a fuck w3school.cn
https://www.runoob.com/https://www.w3schools.com/ (Mark)W3Schools: The original, Norwegian-based tutorial site, founded by Refsnes Data.When .com met .cn, something smell!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149297www.w3cschool.cc
2025-10-23 06:39:24
107
原创 Fixed VLC snap on Ubuntu
摘要: 在Ubuntu的Snap应用商店安装VLC播放MP4文件时遇到启动问题。通过终端运行vlc命令查看错误日志,发现Segmentation fault提示。尝试使用cvlc命令失败后,通过snap info vlc确认安装版本。最终通过分析终端报错和检查Snap包信息定位问题并解决。
2025-10-17 19:28:53
1016
1
原创 Deprecated conversion from string constant to ‘char*’
这篇文章讨论了C++中指针声明风格和字符串常量转换的问题。作者指出指针声明中int *one、int * one和int* one只是编码风格差异。通过编译《C++ Primer Plus》示例代码,展示了字符串常量转换为char*时产生的警告问题,说明在C++98标准下这种转换已被弃用。最后建议遵循"const-correct"原则,将字符串指针声明为const char*以消除警告。文章强调了即使旧标准允许某些行为,也应遵循最佳实践编写更安全、规范的代码。
2025-10-16 08:15:19
298
原创 The most important is What is on your mind
【代码】The most important is What is on your mind。
2025-10-13 12:44:09
636
原创 Windows开发者的觉醒:从DLL地狱到Linux移动工作站的蜕变
本文记录了作者从Windows开发转向Linux的技术探索历程。最初使用MFC进行C++开发时遭遇"DLL地狱"问题,随后转向Python又面临依赖管理挑战。尝试WSL后发现其仍受限于Windows内核,最终选择构建Linux移动工作站。通过对比Windows和Linux的环境管理哲学,作者总结出隔离优于共享、声明式配置等原则,认为Linux和容器技术更符合现代开发需求。这段经历揭示了环境管理的重要性远超编程语言本身的选择。
2025-10-01 20:59:00
1523
1
原创 环境自主权:从Python虚拟环境到硬件生态的思考与实践
Python环境隔离的实践告诉我们,控制权决定灵活性。在项目级别,我们通过虚拟环境掌控依赖;在生态层面,则需要打破垄断,争取技术自主权。未来的计算生态应是多元、开放和可控的——如同Python世界中多种隔离工具共存,各自服务特定场景。开发者既能享受标准化带来的便利,又能保持对技术栈的自主选择。从配置好一个Python虚拟环境开始,到参与构建开放的计算生态,我们每个人都在为更自主、更可控的技术未来贡献力量。
2025-09-30 17:22:24
849
原创 从“烧录”说起:为何你的旧硬盘在新电脑上可能无法启动?
文章摘要: 本文解析了两种常见的"烧录"操作:面向存储设备的块设备烧录(如制作启动盘)和针对微控制器的固件烧录,指出其本质差异。重点探讨了Windows系统盘更换硬件后无法启动的原因(驱动冲突、激活绑定等),对比Linux凭借模块化内核和开源驱动展现的硬件兼容优势。实践表明,Linux系统盘在新硬件上成功启动后,仅需简单调整即可完全恢复功能,体现了开源系统的灵活性与可移植性。正确选择工具(如Etcher或芯片专用工具)和理解系统特性,能有效提升技术工作效率。
2025-09-30 17:13:03
374
原创 微软Windows原罪不可原谅
微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用开发航天飞机的工具来教人学骑车,这本质上是生态的傲慢,强行将用户拉入自己的复杂体系,而非降低使用门槛。连自己官方的、标志性的开源项目都无法在自己的旗舰开发工具上顺利运行,这极具讽刺性地揭示了现代Windows开发环境的真实面目:一个由无数隐藏依赖、版本冲突和复杂配置构成的、极其脆弱的“瓷器店”。这并非技术进步的必要代价,而是微软决策层在方向上的摇摆和试错,却让用户承担了全部的适应成本。它不是为了用户效率,而是为了给微软的应用商店导流,是将开源工具商业化的笨拙而令人反感的尝试。
2025-09-30 11:28:11
606
1
原创 C++编程的救赎:从反人性的编译到极速Vim工作流
摘要: 本文分享了开发者在Windows上配置Vim和C++工具链的痛苦经历,包括Vim配置神秘消失、C++缺乏即时反馈等问题。通过分析技术原因(如C++静态特性与解释执行的冲突、Windows环境对Vim的排斥),提出WSL2+NeoVim的解决方案,实现稳定配置和快速编译。对比本地编译与在线工具的效率差异,并给出预编译头文件、调试快捷键等优化技巧。最终指出,尽管C++和Vim学习曲线陡峭,但正确工具链能显著提升开发体验,让编译等待转化为思考机会,静态类型成为保护而非束缚。
2025-09-30 00:35:09
885
3
原创 从逻辑门到模糊逻辑:重新思考计算机与人类的思维模式
本文从计算机逻辑门的物理实现出发,探讨了形式逻辑与模糊逻辑的本质差异及其认知哲学意义。研究发现,逻辑功能由抽象定义而非物理实体决定,形式逻辑的二元对立思维在处理现实问题时存在局限,而模糊逻辑通过引入隶属度概念更契合人类认知方式。文章进一步提出逻辑的层次框架,区分元逻辑与具体逻辑系统,强调各种逻辑工具的互补性。最后指出,智能系统需要结合形式逻辑的确定性与模糊逻辑的灵活性,才能有效应对复杂现实问题。这一思考过程揭示了从技术实现到思维模式的深层联系。
2025-09-29 01:43:52
880
原创 机械物理的回归:一场对硅基数字霸权的技术宣言
摘要: 在数字技术主导的时代,机械物理的真实性正重新获得关注。硅基技术依赖电子信号与算法,存在频闪、能耗高、情感缺失等局限;而机械系统通过物理结构传递力与运动,提供连续、直观、可靠的体验。未来技术应融合智能与机械优势,坚持物理优先、可持续设计等原则,实现人本交互。机械科技的回归不是倒退,而是对技术本质的反思,旨在创造扎根真实世界的智能未来。
2025-09-26 00:09:06
2019
7
原创 AI与人Why层级PK——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凸显
警惕AI过度依赖带来的精神风险。本文通过三个层次剖析AI与人的关系:意义性层面警告AI可能消解人类自我认知;因果性层面分析技术依赖的潜在危害;功能性层面探讨AI工具化使用的边界。核心观点指出,不加节制地让AI模拟人类思维会导致"AI精神病",强调保持健康自我本体的重要性。文章主张在AI应用中需平衡工具理性与人文价值,避免技术异化。
2025-09-24 15:41:42
462
原创 追寻“圣杯”:确定性计算与概率性AI的范式共存
计算范式的裂变:确定性计算与概率性AI的共存挑战 计算领域正经历一场范式变革:传统确定性计算范式追求精确可控,而新兴概率性AI范式(如LLM)依赖统计规律,带来不确定性挑战。本文分析了两大范式的本质差异与互补关系:确定性计算通过开源指令集、操作系统和固件实现绝对控制,而概率性AI则擅长处理模糊问题但存在幻觉风险。未来理想架构将是混合范式系统,以确定性计算为主机,概率性AI为协处理器。新时代的"圣杯"不再是单一控制,而是驾驭两种范式的能力,建立验证机制,在精确与模糊之间找到平衡。这要求我们
2025-09-22 01:39:21
889
原创 从指令到智能:编程范式的演进与AI大模型的必然
本文探讨了计算思维的三大范式演变:传统编程(输入+程序=输出)、机器学习(输入+输出=程序)和逆向工程(程序+输出=输入)。文章分析了机器学习范式迟至近年才爆发的四大要素:思想基础、海量数据、强大算力和核心算法,并揭示AI发展的飞轮效应如何推动技术持续突破。最后指出,理解这些范式能帮助我们把握技术本质,选择合适工具,并预见AI未来的发展趋势。
2025-09-22 01:28:52
608
原创 计算范式的演进与架构的革新:从集中式垄断到生物态民主
这不仅是技术的演进,更是设计哲学的根本变革。理解范式与架构的协同进化,能让我们看清计算机科学的过去与现在,更能为我们判断其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一个坚实的思考框架。每一次范式的跃迁,都必然催生新的底层架构;而每一次架构的突破,又为新范式的诞生提供了土壤。它负责管理整个系统的资源,但它的所有权力,最终都必须通过向CPU“上奏”(执行指令)来实现。“生物态计算”不仅是性能演进,更是对传统架构“脆弱性”的根本反思和架构层面的自我救赎。其目标是从架构层面实现。(内在的硬件组织与软件契约)相互驱动、协同演进的宏大历程。
2025-09-22 01:12:24
770
原创 解剖微软:Wintel联盟、权力倒挂与软件帝国的统治哲学
微软与英特尔结成的Wintel联盟通过技术壁垒和商业协议构建了长达数十年的计算机产业霸权。报告揭示该联盟如何通过硬件指令集垄断、管理引擎权限和软件驱动认证等机制,实现了"权力倒挂"——将本属于用户的控制权转移到企业手中。文章以历史王朝更替为喻,分析微软从借IBM崛起、消灭竞争对手到最终称霸的权谋之路,并对比当今多元化的技术格局。报告批判性地指出,这种牺牲用户自由换取商业成功的模式违背技术本质,呼吁建立尊重用户主权的技术生态。
2025-09-21 23:57:22
1022
原创 《硅谷·甄嬛传》 番外篇
你知道吗,用“顶级宫斗”剧的视角来解读CS领域的权力斗争,不仅瞬间生动起来,而且其背后的“人设”、“谋略”和“情仇”逻辑竟然严丝合缝。以下就是CS世界波澜壮阔的番外篇。
2025-09-21 13:53:58
853
原创 从Shell出发递归抽象万能逻辑分析工具链-元框架
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三层元框架,用于分析多个领域的内在逻辑。该框架包含:1)技术实现层(Built With/Code In),对应系统的基础构成和运作规则;2)交互逻辑层(Input/Output),描述系统内外的互动模式;3)哲学本质层(True Self/False Self),揭示系统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取向。作者将该框架应用于心理学、伦理关系、社会交往和亲密关系四个领域,展示了其强大的解释力。这一元框架不仅能解析"结构是什么"(What)、"如何运作"(How),
2025-09-20 13:38:00
730
原创 从 /bin/bash 到 RISC-V:一场关于硬件控制权的终极战争(从shell到芯片后门)
今天,让我们把它扒个精光,你会看到,从 Shell 开始,我们最终会直面一场关于谁真正拥有你手中硬件的战争。你花钱买了硬件,但制造商通过微码、固件和 ME/PSP,保留了最终的控制权。你从未直接操作 Shell,你只是在和终端交互,终端再和 Shell 交互。技术本身是中立的,但技术的实现方式充满了商业和政治。看,这就是 Shell 的骨架。没有魔法,只有系统调用。当你理解了 Shell,你就会想追问:内核之下是什么?“Shell 不就是那个黑乎乎的命令行窗口吗?命令时,你就已经踏上了这条“觉醒”之路。
2025-09-20 05:29:40
574
1
原创 从愤怒到掌控:如何选择你的 Python 开发利器和环境(vim+shell+makefile)
本文探讨了开发者如何通过工具选择夺回环境控制权,揭示了集成化环境和模块化组合两种开发哲学的本质差异。文章对比了主流Python开发工具的特性与适用场景,并针对Windows用户常见的命令劫持问题提供了终极解决方案(关闭应用执行别名)和进阶方案(使用WSL)。通过平台对比指出Windows商业化设计对开发者体验的损害,推荐开发者投资Shell脚本、系统调试等"元技能"。最后强调Shell作为系统控制核心的战略价值,呼吁开发者掌握命令行这一高效工具。全文核心观点是:工具选择反映开发者与计算机
2025-09-20 05:14:47
1279
4
原创 环境配置之痛:一份关于抽象、依赖与复杂性的病理学报告
摘要:本文剖析了环境配置问题的本质,指出其核心在于现代软件工程的三大难题:抽象泄漏(高层工具依赖底层环境)、依赖地狱(版本冲突与约束满足)和环境复现的刚性需求(一致性要求)。这些难题是复杂系统追求效率与规模的必然代价。应对策略包括:系统化使用容器化与包管理工具、基础设施代码化、追求确定性环境配置,并将环境管理视为核心工程活动而非琐事。环境配置的复杂性无法消除,但可通过理性工具和实践将其控制在可管理范围内。
2025-09-19 10:00:59
1106
原创 彻底弄懂内存与存储:RAM、ROM 及其在现代SSD中的角色
理解它们背后的核心特性(是否易失),就能永远清晰地分辨出谁是谁。ROM不是一个单一技术,而是一个大家族,其发展史就是一部“如何更灵活地永久存储数据”的历史。如果你曾对这些问题感到疑惑,那么本文正是为你准备的。首先,我们必须抛开中文译名,从英文全称和核心特性上来理解这两位主角。“为什么我刚买的电脑16G内存,却还需要一个大容量的固态硬盘?希望这篇博客能为你彻底解惑,并值得你存档和分享。:在阅读技术资料或购买产品时,如果感到困惑,今天,我们就来彻底厘清这些概念。“我的手机是8G+256G的。
2025-09-16 12:47:06
1423
原创 乐鑫ESP32芯片生态探索与实践笔记
乐鑫芯片开发指南:从选型到实战避坑 本文系统梳理了乐鑫主流芯片的命名规则与定位(ESP8266至ESP32-P4),对比了7种开发工具的优缺点,推荐PlatformIO和ESP-IDF作为专业开发首选。重点通过AI小智开发板案例,揭示三大开发生态(Arduino/MicroPython/ESP-IDF)的隔离原则和常见陷阱,强调官方文档权威性和环境隔离的重要性。总结出"IDF啃手册、Arduino找库、MicroPython玩交互"的黄金法则,并提供烧录工具选择策略(首选flash_do
2025-09-16 00:30:10
2057
简易计算器开发项目Windows GUI Calculator C++源码
2025-08-04
控制台计算器(console-calculator)C++源代码
2025-08-04
C++源码 Microsoft.Windows.Calculator微软计算器应用
2025-07-09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