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环背后的另一面
提到华为和海思,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大厂、高薪、顶尖科技,几乎等于“成功”的代名词。朋友圈里,如果有人说自己进了华为,九成的评论都是“牛啊”“厉害了”“前途无量”。
但真正走进那栋大楼,你才会发现另一面。灯火通明的办公室里,凌晨一点还有人改 PPT;食堂半夜依旧有员工端着餐盘,眼神空洞却动作娴熟。
有位在华为干了十来年的老员工,最近爆料了他如今在海思图灵的真实状态:晚上基本10点半以后才能走,午休固定在12点到13点半,加班节奏接近9116。听起来像段子,但那是他的日常。

一天的轨迹,几乎被工作填满
早上八点多,闹钟响起。他的第一反应不是起床,而是再掂量一下昨晚熬夜的疲惫。刷牙洗脸,随便抓个面包上车,等他赶到办公室时,差不多已经九点出头。
上午时间被会议和代码填得满满当当,稍有一丝松懈,就会被新需求追着跑。中午十二点,大家像约定好的一样,蜂拥而至食堂,迅速扒拉几口饭,然后倒头在工位午休。那一个半小时的午休,是撑住下午与晚上的关键。
下午两点,新的战斗开始。无休止的讨论、修改、测试,一直持续到夜幕降临。真正离开办公室,往往要等到晚上十点半,甚至更晚。那时候,地铁里早已没了上班族的喧嚣,只有散落的夜班工人和沉默的程序员。
“这就是我的日常。”他说。
自豪与疲惫的矛盾
说起华为,他并不是没有骄傲感。十年前进来时,家人都觉得他是天之骄子。他自己也认为,这份工作代表着未来和成就。
可当这种高强度持续十年后,心态开始转变。曾经的激情被无数个夜晚的疲惫消磨,家庭聚会缺席、孩子的成长错过、身体的小毛病越来越频繁。
“钱是多一点,但生活像被掏空。”这是他最直接的感受。
这份矛盾几乎困扰着所有在大厂打拼的人:既想抓住平台和高薪的机会,又无力承受透支身体和生活的代价。
选择留下的人,也有自己的理由
在海思图灵,不止他一个人如此。
有人调侃:“这里的灯,晚上十二点前不会熄。” 也有人把加班看作理所当然:“你不做,总有人愿意做。”
有同事因为身体吃不消,选择离职,去了一家节奏更慢的企业。虽然收入少了三分之一,但他换来的是可以陪孩子写作业的时间。还有人却觉得,青春就该在这里燃烧,趁年轻拼尽全力,才不后悔。
甚至有人说:“至少华为的钱给够了,累也累得值。”
不同的选择背后,是不同的价值观。没有对错,只有适不适合。
加班文化何以成为常态
这位老员工的故事,只是大厂的一个缩影。
互联网、芯片、金融……哪个行业不“卷”?如果说 996 是过去几年的代名词,那么如今的 9116,更像是一种升级版的残酷现实。企业追求效率、市场竞争激烈,员工只能跟着节奏跑。
有人说,这是一种无奈的博弈。大厂需要用高薪买时间,员工用青春和健康换未来。看似公平的交易,却让很多人感到失衡。
年轻可以透支,但幸福感不该延期
每当深夜走出办公楼,他心里总会冒出一个念头:这真的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工作重要,但生活同样重要。努力没错,可如果把所有的精力都押在工作上,留给自己和家人的只剩下疲惫和空白,那些钱和头衔,是否真的值得?
他说:“我不后悔在华为这十年,但我开始想,接下来的十年,我是不是要做点不一样的选择。”
这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它不仅是他的思考,也是无数职场人的心声。
加班文化,是企业的选择,也是个人的选择。有人愿意搏一搏未来,有人更看重眼前的幸福。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不同的取舍。
可无论如何,生活不应该只有工作。年轻时可以透支,但幸福感不能永远延期。
当夜深人静时,你会不会也问自己一句:如果明天依旧是9116,你还愿意继续吗?
感谢您的认真阅读,如果喜欢本篇文章,就点个“在看”或转发到朋友圈,让更多的人看到吧~

编程IT圈 ID:DeveloperIT
长 按 二 维 码 , 一 键 关 注

MORE | 更多精彩文章
217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