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性分析:贝叶斯方法解读
在物理系统中,不确定性的表征是一个关键问题。目前并没有一种通用的最佳表征方法,选择何种方法应取决于具体的应用领域。而任何归纳推理的合理性和机制都依赖于所采用的不确定性表征方式。
1. 不确定性的表征理论
在当前的认知状态下,对不确定性的任何表征都会考虑到现有的信念(假设)。当数据(事实观察)带来知识的增长时,这些信念可能会发生改变。贝叶斯理论为此提供了一个统计框架,它将现有信念与手头的数据相结合进行更新。在贝叶斯框架中,所有未知量都被视为随机变量,未知参数的概率分布被解释为对其可能值的置信程度。
在进行实验分析之前,会为每个未知量构建一个先验概率分布 (P),以反映当前对该未知量的了解。使用概率分布来表示先验知识,为处理实验前的精确信息和模糊信息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方法。当对某个特定参数的了解较少时,可以使用非信息性(即平坦形状)的分布,但完全无知的表征可能会存在问题。如果有更强的先验知识,则应尽可能恰当地在先验分布中体现这些信息。
虽然贝叶斯方法在分析不确定性方面很方便,但经典统计学也是一个可靠的替代方案。这两种理论各有优缺点,为了简洁起见,后续将重点关注贝叶斯框架内对不确定性的概率表征。
2. 不确定性的成因
不确定性分析的首要目标除了降低不确定性,还包括识别其来源并制定量化方法。不确定性通常被认为是所研究物理系统固有的,但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有限的知识才是不确定性的唯一来源。例如,生物系统产生的响应往往难以精确预测,我们将这种响应视为不确定的,但实际上不确定的是我们的预测,而非响应本身,并且在任何建模过程中都必须考虑建模者的参与。因此,不确定性的最终来源是对观测背后因果关系的不完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