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配电网故障定位与机器人系统组件系数计算研究
1. 分布式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研究
在我国,由于人口众多,为满足客户需求,采用分布式配电网进行电力输送。然而,分布式配电网结构复杂、密度高,故障概率逐渐增加,其中单相接地故障概率最高,占总故障概率的 75%以上。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中性点与地不能直接连接,接地电容会取代中性点,降低电流,同时相电压变化时线电压可自动调整以保证配电网稳定运行。但我国规定配电网故障运行只能维持 1 - 2 小时,且近年来电缆线路增多,故障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扩大,会给客户带来损失。因此,研究高密度分布式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区间定位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1 配电网零序等效模型的建立
为准确确定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区间,需建立配电网零序等效模型,主要分为正常线路、故障区间后线路和故障区间前线路的等效模型。
- 正常线路和故障区间后线路的等效模型 :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其零 - 序等效阻抗为:
[Z = \frac{1 - j\omega R_0C_0}{2L_0C_0 - j\omega R_0C_0} \cdot \frac{1}{j\omega C_0}]
其中,(j) 是线路数量;(\omega) 是零序等效阻抗的计算参数;(C_0) 是线路电容;(L_0) 是线路电感;(R_0) 是线路电阻。在实际配电网环境中,与电感 (L_0) 相比,(R_0) 电阻的影响基本可忽略,此时串联谐振频率公式为:
[f_0 = \frac{1}{2\pi\sqrt{L_0C_0}}]
当分母为零时,并联谐振频率等于 (\sqrt{2}f_0)。当 (0 <) 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