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给-1到3岁的产品经理
1.1 为什么要做产品经理
1.对于一个产品,用户总是分为新手、专家和中间用户
2.用好产品来改变世界
1.2 我们到底是不是产品经理
1.产品就是用来解决某个问题的东西
2.产品经理概念的进化
1.做产品的大前提是喜欢做产品。去大量尝试、注册各种各样的产品,去用,去玩,去想
2.有没有激情,是否机灵、好学,逻辑思维是否清晰,沟通表达是否顺畅
2. 一个需求的奋斗史
2.1 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
1.做产品经理最大的快乐来源于实现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执行别人给的任务
2.需求的本质是问题,问题的本质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3.用户是使用产品的人,而客户是购买产品的人
4.
Ø 听用户定性地说,确定产品方向,做什么?随机抽样40个用户做访谈,据此写出需求列表
Ø 听用户定量地说,确定需求优先级,先做什么?投放20万份调查问卷,确定需求优先级的排序
Ø 看用户定性地做,先做的那个几个需求,应该怎么做?一边设计,一边找10个用户来验证,做可用性测试
Ø 看用户定量地做,根据产品的用户使用情况做数据分析,不断改进产品
2.2 需求采集的大生产运动
1.用户访谈常见问题和对策:
① 说和做不一致:尽量在用户可以和产品发生交互的场合下进行,让用户在说的同时也做
② 样本少,以偏概全:先访谈5个用户得出基本结论,然后再访谈5个,观察结论是否有变
③ 用户过于强势:牢记访谈的目的,将话题转移到正道上
④ 我们过于强势:牢记访谈的目的,管好自己的嘴
2.访谈注意:
Ø 避免一组固定的问题:准备好问题清单
Ø 首先关注目标,任务其次:多问问用户为什么这么做
Ø 避免让用户成为设计师:听用户说,但不要照着做
Ø 避免讨论技术:不要纠缠产品的实现方式
Ø 鼓励讲故事
Ø 避免诱导性的问题
3.调查问卷与用户访谈区别:
Ø 调查问卷:封闭式问题,获得某些明确问题的答案,适合大用户量的信息收集
Ø 用户访谈:开放式问题,寻找产品方向,适合与较少的访谈对象进行深入交流
4.调查问卷:
1) 问卷目的
2) 样本对象
3) 调查渠道
4) 时间计划
5) 问卷内容:作答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0分钟
① 开头:一些简单不需要思考的问题
② 中间:很想知道、需要思考、叫敏感的问题
③ 最后:有关被访者个人信息
5.可用性测试:通过让实际用户使用产品或原型方法来发现界面设计中的可用性问题
1) 招募测试用户:尽可能地代表将来真实的用户
2) 准备测试任务:实际使用中的典型任务
3) 测试过程:用户完成任务,组织者观察记录问题
4) 测试结束:了解用户主观看法或感觉,为什么这么操作
5) 研究和分析:分析并记录产品可用性问题列表,并对问题分级
6.单项需求卡片模板:
1.用户需求:用户自以为的需求,用户的解决方案
产品需求:经过分析,找到真实需求,产品的解决方案
需求分析:从用户提出的需求出发,找到用户内心真正的渴望,再转化为产品需求的过程
2.满足需求的三种方式:
Ø 改变现状
Ø 降低理想
Ø 转移需求
3.产品有5+-2个模块比较合理,如果超过7个,考虑重新划分
4.需求种类:新增功能、功能改进、体验提升、bug修复、内部需求
5.产品需求+市场需求+开发需求+测试需求+服务需求+…=产品包需求
6.产品功能需求+产品非功能需求=产品需求
7.性价比=商业价值/实现难度(简化为开发量)
8..不要试图满足所有用户,一切皆看性价比
2.4 活下来的永远是少数
1.做项目,终极目标是:多快好省,即范围大、时间短、品质高、资源省
Ø 需求打包,打包类似功能点
Ø 需求依赖,功能互相之间的依赖关系,功能与人力资源之间的依赖关系
Ø 需求粒度,工作量最好不超过5人天
2.BRD商业需求文档:
Ø 项目背景: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解决了什么问题
Ø 商业价值:这个项目的价值,预测下相关数字的变化,提出商业目标
Ø 功能需求描述:通过做哪些事情来达到目标,把打包好的需求描述下,可以用功能列表的形式,最好画出业务逻辑关系
Ø 非功能需求描述
Ø 资源评估
Ø 风险和对策
3.少做就是多做,做得少不如做得巧
2.5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1.
2.需求的生命周期:
3.需求管理的附加值:
Ø 统计每个提交人的需求数量:反映某段时间内每个人的工作情况
Ø 统计提交时间发布时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