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基础
一.网络七层结构
应用层 抽象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 编码
表示层 编码-->二进制
会话层 提供会话地址--无标准--应用程序自行设定(如QQ号微信号)
上三层为应用程序对数据的加工处理-故统称为应用流层
下四层负责数据传输转发--统称为传输流层
传输层 分段、端口号 TCP/UDP
网络层 internet协议 -- IP -- IP地址
数据链路层 = 逻辑链路控制层--LLC+介质访问控制层 --MAC
物理层 物理硬件
分段:共享式网络中,数据包容量不易过大,否则将可能无法正常传输;必须进行合理切分
分段的大小由MTU值决定;
MTU--最大传输单元 -- 设备限制的一个数据包的最大容量 默认1500字节
端口号:用于区分同一设备上不同程序产生的不同进程(不同服务)
16位二进制 十进制使用0-65535
其中1-1024注明端口 静态端口:注明端口,服务器发使用
1025-65535 动态端口 高端口:随机端口,终端接收使用
UDP:用户数据报文协议 -- 传输层的基本工作协议
仅完成传输层的基本--分段(受MTU限制) 提供端口号
TCP:传输控制协议-- 在完成了传输层的基本工作外,还需要保障传输的可靠性
除了进行正常的分段和提供端口号;还会进行可靠性的保障机制---面向连接 可靠传输
面向连接:通过三次握手建立端到端的虚链路;TCP3次握手、4次断开规则
三次握手-- 在转发真正需要传递的数据前,先通过3次交流,来确定是否可以发送和接收,如何接收。
可靠传输:4种可靠机制-确认、排序、流控(滑动窗口机制)、重传
IPV4报头:internet协议-- 最重要的功能为逻辑寻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