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与财富伦理

本文探讨了儒家文化背景下的财富伦理,强调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遵循道德规范的重要性。文章回顾了中国古代商业活动及其伦理准则,并介绍了儒家关于义利统一的思想,提出了在现代社会中遵循“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原则。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儒家文化与财富伦理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财富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物质财富的巨大增长较好地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与此同时社会中也出现了某些精神和道德方面的问题,经济生活中特别是在追求财富过程中往往存在不讲公平、不讲信用甚至不择手段等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因此倡导并遵循合乎理性与道义的财富伦理,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在我国古代,虽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但商业活动出现得相当早。《周易》中已有“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描述。到周朝时,商业已成为一个重要职业,商人已是社会的重要阶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道德或伦理逐渐被人们认识。如西周王朝便规定了许多物品不准进入市场:“布帛精粗不中数,幅广狭不中量,不粥于市;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粥于市;木不中伐,不粥于市;禽兽鱼鳖不中杀,不粥于市。”
    诸子百家的典籍中包含了丰富的伦理思想,尽管差异较大,但都以“义”作为其基本的道德规范。义者,宜也。义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不宜自私,不宜侵占别人的利益。如管子提倡“义不自进”(即有道德的人不会只照顾自己);孔子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人之利而利之”(即根据他人的利益要求而成全他人);墨子主张义与利的统一,指出“万事莫贵于义”,“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孟子主张“舍己从人”(即舍弃自己的利益以成全别人),等等。以上几种思想都以“义”为导向,体现了以义取利的价值观。
在人们的印象中,儒家似乎重义而轻利。其实,儒家并不笼统排斥财富(利),也不拒绝合乎道义的财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是儒家所倡导的财富伦理。这个伦理的第一要义,就是强调人在对待财富问题上应当一个君子。所谓君子,也就是具备儒家所描述的理想人格的人。从现代意义上,一个诚实守信、遵守法纪、富有责任、讲究公德的公民。取之有道,意味着君子在追求财富的时候应该采取合乎道德和法律的方法或手段,否则便“取之无道”。
今天我们追求财富应当遵循一定的伦理规则,“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仍有很强的导向意义。具体来说,“取之有道”必须遵循四个原则。第一个是人道原则,即孔子所主张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因人之利而利之”,这一原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自己独立自强,也要让他人独立自强;自己兴旺发达,也要让他人兴旺发达;自己的发展也能意味着帮助其他人的发展。与此原则相对应的是丛林法则,即所谓赢家通吃、弱肉强食和权力垄断,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他人的生存和发展。第二个是恕道原则,即孔子所提倡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能强加给别人;自己不能做到的,不可勉强他人做到,应该尊重他人的生命、财产和人身自由;与此原则相对应的是极端利己主义,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只要自己能够获得财富,不惜以损害他人的利益甚至生命为代价。第三个是和谐原则,即“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也就是王阳明所说的“一体之仁”,这一原则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求人们在追求财富的时候,不能以破坏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为前提,所获得的财富,从社会伦理上讲应该是清白无污垢的财富,从自然伦理上讲应该是绿色无公害的财富。
除了以上三个儒家所倡导的原则,还应当补充一个原则——责任原则。这个原则强调人们的道德责任感,哈耶克认为,市场经济最重要的道德基础就是“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源于每个人对自己行为的一切后果负有责任感。没有基于道德感基础之上的责任感,任何职业或经济行为都将失去它的社会价值:对于社会,它不能实现职业职能、创造效益、稳定社会的价值;对于个人,它不能实现为社会创造服务与作出贡献的价值。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