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智能体/RAG
文章平均质量分 94
大模型
小胡说技书
初始阶段(“窃火”计划)。长文本博客做模型上下文。新书《千界明彻录》(故事形式构建元思维)——胡说小说。更多思辨内容在公众号。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为什么AI是黑盒?也许这不是个技术问题
神经网络的黑盒性可能不是技术缺陷,而是复杂系统的必然属性。当哥德尔不完备性、计算不可约性和涌现理论交汇,我们发现:现实本身或许就是不可压缩的。这改变了我们对AI可解释性的根本理解。原创 2025-11-15 23:38:26 · 958 阅读 · 0 评论 -
全量理解 vs 片段检索:为什么有些任务RAG做不好
为什么给AI联网搜索反而会出错?因为片段拼接代替不了整体理解。RAG和全量分析是两种认知方式,用错场景就是灾难。原创 2025-11-13 18:44:53 · 677 阅读 · 0 评论 -
通往AGI的模块化路径:一个可能的技术架构(同时解答微调与RAG之争)
GPT-5、Claude Opus 4.1、Kimi K2相继发布,行业都在追求更大的单体模型。但AGI真的只有这一条路吗?本文提出一个模块化认知架构:微调+RAG不是二选一,而是左膀右臂;批判模块内置质疑机制;生存模块连接物理世界;总线协调多模块协作。不是堆更大的模型,而是构建更智慧的拓扑。这或许是通往AGI的另一条路径。原创 2025-11-07 23:45:46 · 885 阅读 · 0 评论 -
企业知识库:从“数字垃圾桶“到战略资产的价值重估
为什么80%的企业知识库沦为无人问津的数字垃圾桶?为什么电商客服知识库能带来清晰ROI,研发失败案例库却难以证明价值?本文揭示价值判断的认知陷阱:不是所有价值都能短期量化,但也不是所有"难量化"的项目都值得投入。我们需要一个更完整的框架,既保持对形式主义的警惕,又不扼杀真正的长期价值。原创 2025-11-01 10:02:27 · 676 阅读 · 0 评论 -
AI应用开发入门,docker部署 Milvus + GPUStack (Attu+MinIO)的基础入门!
本文介绍了如何通过Docker安装Milvus GPU版向量数据库及GPUStack AI推理服务。系统包含四个核心组件:Milvus(19530端口)用于向量存储与检索,Attu(3000端口)提供可视化界面,MinIO(9000/9001端口)负责对象存储,GPUStack(9999端口)提供文本嵌入和重排序能力。教程详细提供了docker-compose.yml配置,包含etcd、MinIO、Milvus和Attu的容器设置,支持GPU加速并确保数据持久化存储。该系统可与企业内部数据系统结合,构建智能原创 2025-10-29 11:27:49 · 888 阅读 · 0 评论 -
AGI还有多远?当AI被问“你能对抗熵增吗“:一场关于智能本质的追问
关于“AI能否对抗熵增”的探讨直指智能的本质。当前AI虽能处理信息熵,但缺乏自主性:能量依赖外部供给,目标由人类设定,无自我修复能力。真正的智能需具备明确的自我边界和内生动力,如生命体般主动对抗混乱。耗散结构理论揭示了自组织的物理基础,但AI仍是被动拟耗散结构,无法跨越“主动维持非平衡态”的临界点。人类认知主权的不可替代性源于对意义熵的真实体验与抵抗。AI突破需内生脆弱性(如消亡恐惧)和自主价值体系,而非仅靠算力提升。这一思考框架为理解AI局限提供了物理学根基。原创 2025-10-24 11:56:56 · 923 阅读 · 0 评论 -
当AI遇到信息系统:以AI+用户推荐的标签生命周期为例——标签为什么需要“死亡“?
AI推荐系统的标签会"过期":三个月前的"硬核玩家"可能已变成"新手妈妈"。本文从电商推荐场景出发,探讨标签的五种演化路径(验证、废弃、合并、分裂、复活),剖析从100行到20000行代码的复杂度梯度,揭示外部系统对接中90%的"暗物质"工程量。核心洞察:标签不是静态注解,而是需要生命周期治理的动态生命体。给技术决策者的实战指南。原创 2025-10-17 19:31:26 · 681 阅读 · 0 评论 -
大模型的脆弱性:攻击向量与防御策略( 提示词注入、越狱、提示词泄漏、对抗性样本、数据/模型中毒、资源耗尽攻击、幻觉操纵)
本文从安全研究视角剖析了大语言模型(LLM)的脆弱性及其防御策略。文章首先揭示了大模型的本质局限——基于统计模式匹配而非真实理解,导致容易受到攻击。随后系统梳理了七种主要攻击向量,包括提示词注入、越狱、数据中毒等,并分析了各自的技术机理。在防御层面,提出了多层次安全架构,涵盖输入检测、特权分离、对抗训练等关键技术。最后通过Bing Chat越狱等真实案例,验证了攻防对抗的复杂性。文章强调,AI安全需要开发者、用户多方协同,构建深度防御体系。原创 2025-10-11 14:44:19 · 826 阅读 · 0 评论 -
AI大模型上下文工程:从提示词到认知管理的范式跃迁Anthropic(Claude):Context Engineering for AI Agents
上下文工程是AI应用从单次问答到持续交互的范式跃迁。不同于提示工程只关注"怎么写指令",上下文工程管理模型"看到什么"——包括系统提示、工具定义、对话历史、外部数据等全部信息生态。核心挑战是在有限的Token窗口中,通过分层优先级、动态压缩、智能检索,平衡信息完整性与认知负荷。这不是技术升级,而是认知管理哲学:让AI像人类一样,在注意力资源有限时做出最优信息取舍。原创 2025-10-09 16:10:40 · 607 阅读 · 0 评论 -
自主进化的AI大模型架构设想(解决大模型时效性问题):知识网络的拓扑设计
这篇博客探讨了当前AI大模型在知识更新上的困境,如成本高昂和“灾难性遗忘”。作者借鉴人脑认知模式,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知识网络”架构,旨在让AI像人类一样持续学习。该架构将知识按“半衰期”纵向分层,并按专业领域横向划分。通过智能路由、残差连接和注意力机制等技术,AI能够动态组合不同层级和领域的知识,实现稳定知识的固化与动态信息的实时更新。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能自主进化、从海量信息中沉淀智慧的认知生态系统。原创 2025-10-03 16:39:30 · 1236 阅读 · 0 评论 -
音频降噪技术:从原理到工具的完整指南(scipy librosa noisereduce soundfile pedalboard)
音频降噪:从原理到实践 本文系统讲解了音频降噪的技术原理和实现方法。首先揭示了降噪的本质是将声音从时域转换到频域,通过傅里叶变换识别和分离噪声特征。核心在于区分噪声(如稳定的空调声)和人声(300-3000Hz变化频率)的频谱特征。文章提出了降噪的"不可能三角":降噪强度、音质保留和计算效率三者不可兼得,需要根据场景权衡。详细介绍了稳态和非稳态两种降噪策略,以及关键参数设置技巧。原创 2025-10-01 20:04:29 · 1168 阅读 · 0 评论 -
阿里2025云栖大会吴泳铭纪要+小胡说技书对AI的一些胡说(结合刘慈欣《吞食者》)——AI革命的认知边界与资源重构
这是一篇关于AI发展路径和产业变革的深度分析文章。提出AI发展三阶段论:从学习人类知识的智能涌现,到具备工具使用能力的自主行动,再到直接获取物理世界数据的自我迭代,最终实现超级人工智能(ASI)。文章分析了大模型将成为下一代操作系统、超级AI云成为新计算机的产业判断,探讨了AI革命中的认知不对称、资源集中化趋势,以及个体在变革中的位置和适应策略。作者以技术博主视角,强调在AI时代保持认知清晰的重要性。原创 2025-09-26 19:49:26 · 668 阅读 · 0 评论 -
PaddleLabel百度飞桨Al Studio图像标注平台安装和使用指南(包冲突 using the ‘flask‘ extra、眼底医疗分割数据集演示)
PaddleLabel是百度开源的企业级图像标注平台,专为机器学习数据准备而设计。该工具支持五大计算机视觉任务:图像分类(质量检测、内容审核)、目标检测(自动驾驶、安防监控)、语义分割(医学影像、遥感分析)、实例分割(精密制造、细胞计数)和文字识别(票据识别、文档数字化)。原创 2025-09-25 16:48:39 · 1677 阅读 · 0 评论 -
企业智能体AI Agent落地实践指南:从治理框架到技术架构的全景分析
企业部署AI智能体时常面临两难选择:是先完善治理合规,还是快速验证业务价值?本文基于企业实践观察,系统分析智能体落地的完整要素体系。从权限管理、数据安全等治理要素,到多智能体协作、工具生态、推理架构等现代技术组件,构建了治理框架与技术架构并重的分析模型。通过成本效益对比、平台选型矩阵和渐进式实施策略,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从概念验证到生产部署的完整路径指导。无论是技术负责人还是业务决策者,都能从中获得切实可行的落地建议和风险防范措施。原创 2025-09-25 11:55:21 · 1066 阅读 · 0 评论 -
为什么我们无法解释神经网络训练出的大模型?技术原理剖析现代AI的“黑盒“本质
当ChatGPT流畅对话、DALL-E生成惊艳图像时,我们不禁想知道:它们是如何做到的?这篇技术深度分析从神经网络架构演进出发,揭示现代AI系统不可解释性的根本原因。文章详细剖析了元权重现象、残差连接、注意力机制等技术如何导致复杂性爆炸,探讨了高维空间的认知局限和语言表达的维度瓶颈。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现有解释性工具的局限,提出了从"完全理解"到"有效理解"的范式转变。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探索,更是对AI时代认知框架的深度思考,为研发者和决策者提供了实用的解释性策略和工具推荐。原创 2025-09-15 17:22:03 · 864 阅读 · 0 评论 -
深度学习架构的硬件共生论:为什么GPU决定了AI的进化方向(Transformer、SSM、Mamba、MoE、CNN是什么、对比表格)
在深度学习飞速发展的时代,为什么Transformer能够统治AI领域,而理论上更优雅的SSM架构却难以普及?本文从独特的"硬件-软件共生"视角揭示了这个现象背后的深层逻辑。通过深入分析GPU硬件特性与各种深度学习架构的匹配关系,我们发现:成功的架构往往是那些与主流计算硬件完美适配的设计。文章详细解析了Transformer的GPU友好特性、MoE的智慧扩展策略、以及Mamba等新兴架构面临的硬件挑战。不仅提供技术分析,更构建了实用的架构选择框架,帮助开发者在GPU优化、工具选择和性能调优方面做出明智决原创 2025-09-08 21:00:33 · 695 阅读 · 0 评论 -
大模型架构演进全景:从Transformer到下一代智能系统的技术路径(MoE、Mamba/SSM、混合架构)
本文深度解析当前大模型架构的技术演进全景,系统对比Transformer、Mamba(状态空间模型)、混合专家(MoE)以及混合架构的核心原理与实践应用。从O(n²)到O(n)的复杂度突破,从全连接到选择性计算的范式转变,文章不仅剖析了每种架构的数学基础和工程实现,更提供了基于应用场景的决策框架。通过详实的性能对比、成本分析和工具生态介绍,帮助技术决策者和开发者建立系统性认知,在效率与性能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无论你是AI研究者、工程师还是技术管理者,这份指南都将为你的架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原创 2025-09-07 20:25:35 · 1379 阅读 · 0 评论 -
大模型蒸馏:从高维认知到低维表示的知识传递指南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型模型虽然性能卓越但部署成本高昂。模型蒸馏技术为这一难题提供了优雅的解决方案——将复杂教师模型的知识精炼传递给轻量级学生模型。本指南深入探讨了蒸馏过程中高维认知空间向低维表示空间转换的机制,系统分析了信息损失的根源与缓解策略。从响应蒸馏、特征蒸馏到关系蒸馏,我们详解了不同技术路径的适用场景与最佳实践。原创 2025-09-07 19:57:07 · 1050 阅读 · 0 评论 -
AI:大语言模型微调的真相:打破迷思,理性选择
本文用真实数据告诉你:60%的微调项目效果还不如精心设计的提示词。我们深度剖析了微调的三大致命误区,提供了10分钟快速决策框架,并用实战案例展示何时该用提示词、何时值得微调。不是反对微调,而是帮你做出理性选择——在这个AI工具满天飞的时代,清醒的判断力比盲目的技术崇拜更值钱。省下的不只是预算,更是宝贵的时间和机会成本。原创 2025-09-02 10:35:52 · 1028 阅读 · 0 评论 -
AI人机协作的“甜蜜点“:AI的浅关联局限与深度协作策略——新书发布《千界明彻录》番茄小说——胡说小说
当ChatGPT能写代码、AI能作诗绘画,你是否发现自己越来越依赖工具却失去深度思考?本文深入剖析AI技术的认知机制,揭示其"浅关联"的本质特征:基于统计共现的模式匹配,缺乏因果推理和约束理解。通过分析注意力机制的O(n²)复杂度和U型偏向特性,解释了为什么RAG系统和复杂提示词对质量要求如此之高。更重要的是,文章提出了人机协作的"甜蜜点"理论:人类负责体系构建与深关联思维,AI负责信息处理与浅关联组合。在AI时代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不在于使用什么工具,而在于培养与AI深度协作的元认知能力。原创 2025-09-01 15:58:05 · 1419 阅读 · 1 评论 -
AI:认知机制的生成逻辑:从第一性原理理解AI系统的本质与边界(Attention,注意力机制重新理解)
这篇文章从认知科学的第一性原理出发,深入解析现代AI系统的核心机制。通过分析注意力机制的四个生成要素——概率性关联计算、工作记忆约束、任务认知差异和硬件耦合关系,揭示了当前技术现象背后的必然逻辑。文章详细解读了为什么会出现百万token上下文竞赛、RAG系统的设计理念,以及混合架构的必然性。不同于追逐技术热点的表面分析,本文基于认知机制的本质特性,预测技术发展趋势,为构建真正有效的人机协作系统提供指导原则。原创 2025-08-31 21:20:05 · 747 阅读 · 0 评论 -
AI安全监控与人才需求的时间悖论(对AI安全模型、AI安全人才需求的一些思考)
当我们用AI监控AI时,一个令人困惑的悖论浮现了:这就像让眼睛看眼睛,监控者与被监控者可能共享同样的认知盲区。基于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深刻洞察,本文揭示了AI安全监控面临的根本性困境——任何形式系统都无法完全监控自身。更有趣的是,这种技术困境催生了一个时间悖论:AI越强大,是需要更多人类监控专家,还是会让这些专家变得多余?通过对当前技术方案的深度分析,我们发现这个问题在理论上无解,但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为我们思考AI时代的人才战略提供了全新视角。核心观点:拥抱不确定性,可能是面对AI快速演进最理性的态度。原创 2025-08-26 20:35:04 · 807 阅读 · 0 评论 -
ComoRAG:认知启发的记忆组织RAG系统全解析《ACognitive-Inspired Memory-OrganizedRAGforStatefulLongNarrativeReasoning》
ComoRAG是一个突破性的认知启发式记忆组织RAG系统,专门解决传统检索增强生成技术在长文档理解中的"无状态推理"局限。该系统模拟人类前额皮质的元认知调节机制,通过五步迭代推理循环(自我探测→三元检索→记忆编码→记忆融合→尝试回答)实现真正的有状态推理。系统构建了三层知识架构(真实层、语义层、情节层)和动态记忆工作空间,能够像人类一样主动探索、积累认知、整合矛盾证据。在四个长上下文基准测试中,ComoRAG相比最强基线获得高达11%的性能提升,特别在复杂叙事理解方面表现卓越。原创 2025-08-25 16:14:06 · 883 阅读 · 0 评论 -
大模型评测体系深度解析:从能力基线到风险管理的完整指南
本文提供了2025年大模型评测体系的权威分析指南,系统梳理了从Humanity's Last Exam到LiveBench等最新评测基准的核心特征与应用策略。文章深入解析了当前顶级模型在各项基准上的真实表现,揭示了厂商营销策略中的关键信息,并提供了实用的风险识别与管理框架。特别关注本地部署革命,详细分析了Ollama生态系统、DeepSeek R1蒸馏系列以及量化技术的最新发展。原创 2025-08-22 23:59:43 · 925 阅读 · 0 评论 -
训练大模型的前提:数据治理工程:从原始数据到高质量语料的系统化治理实践
本文深入探讨了大语言模型训练中数据工程的核心环节,系统阐述了从原始数据采集到高质量语料生产的完整治理实践。文章首先分析了数据质量作为大模型训练核心瓶颈的根本原因,详细解释了劣质数据如何通过连锁反应影响模型性能。随后提供了包含六个维度的数据质量评估标准和五个关键步骤的技术实施方案,涵盖数据采集筛选、文本规范化、内容质量评估、多层次去重处理以及隐私保护措施。原创 2025-08-15 20:27:42 · 1669 阅读 · 0 评论 -
深入理解数据库架构:从原理到实践的完整指南
这份全面的技术指南深入探讨了现代数据库架构的核心原理和实践应用。内容覆盖了从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到新兴向量数据库的完整技术谱系,详细解析了行式存储、列式存储、宽列存储、键值存储、文档存储、图存储和时序存储等多种架构模式的设计理念和适用场景。指南提供了大数据生态系统中HBase、Cassandra、Hive等核心技术的深度分析,以及电商、金融、物联网等典型场景的最佳实践。原创 2025-08-12 22:23:44 · 1017 阅读 · 0 评论 -
企业级AI大模型后端基础设施管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链路指南
这份企业级大模型后端基础设施管理指南深度剖析了从理论基础到生产实践的完整技术链路。内容涵盖推理框架选择与性能对比、GPU资源管理与调度策略、向量检索系统架构设计、流量管理与系统保护机制、监控体系建设以及成本优化方案。文档基于真实生产环境经验,提供详细的技术对比分析、架构模式设计和故障应对策略。通过实施文中的最佳实践,企业可实现2.7倍吞吐量提升、94%成本降低和90%服务水平目标改进。原创 2025-08-12 12:09:00 · 986 阅读 · 0 评论 -
AI(领域)应用落地技术决策指南:从双路径架构到系统性实施
本文深入剖析企业AI应用落地的双路径技术架构——内部训练的黑盒模型与外部集成的白盒系统。通过系统性对比两种路径在透明度、可控性、资源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文章构建了完整的技术决策框架,涵盖RAG检索增强、元提示词工程、知识图谱融合、多模态认知等前沿技术实践。文章强调透明化架构对企业AI转型的关键价值,为不同规模和资源条件的企业提供了清晰的技术选型指南和实施路径。原创 2025-08-11 19:53:23 · 939 阅读 · 0 评论 -
Token机制深度学习指南:从原理到实践的全景解析
深入解析大语言模型中Token机制的技术原理与实践应用。本文从Token的本质定义出发,系统剖析了中英文Token化的根本性差异——中文每字需2-3倍Token消耗的技术原因,详解了BPE、WordPiece等主流算法的设计理念。重点探讨了Transformer架构中上下文窗口的实际限制,揭示了"迷失在中间"现象背后的注意力机制原理。通过对比不同Token化策略的效率与适用场景,提供了Token预算管理、多语言优化、性能调优等实战策原创 2025-08-06 13:21:23 · 1170 阅读 · 0 评论 -
我们如何写好提示词、发挥LLM能力、写作指南:从认知分析到动态构建的思维方法
这份完整指南为个人用户提供了系统化的AI提示词写作方法,帮助读者掌握从模糊问题到精准表达的完整转换过程。指南核心介绍了"八要素认知框架",通过对人、事、物、时、空、因、法、果等维度的深入分析,指导用户构建更加有效的AI交互方式。文档详细阐述了从思考分析到结构化表达的实用流程,提供了检查清单和实践模板,使读者能够快速提升自己的提示词构建能力。通过丰富的案例对比展示,读者可以学会将日常的模糊询问转化为清晰的结构化描述,从而获得更加针对性和实用性的AI回应。原创 2025-07-26 13:34:00 · 1056 阅读 · 0 评论 -
FAISS深度学习指南:构建高效向量检索系统的完整方法论
FAISS是Facebook开发的开源向量相似性搜索库,专为处理大规模高维向量检索而设计。本指南从数学基础出发,深入解析IVF倒排索引、产品量化和HNSW图算法等核心技术,探讨GPU加速优化和分布式部署策略。内容覆盖推荐系统、图像检索、自然语言处理等实际应用场景,提供完整的工程实践方法论。通过对比分析主流向量数据库的技术特点,帮助读者进行合理的技术选型。同时展望量子计算和多模态融合等前沿发展方向,为AI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构建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原创 2025-07-16 20:21:30 · 1231 阅读 · 0 评论 -
GraphRAG技术体系:从理论基础到企业实践的完整指南
GraphRAG(图检索增强生成)代表了AI知识处理技术的重大突破,通过将传统RAG与知识图谱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了从"信息检索"到"知识推理"的质的飞跃。本指南深入剖析GraphRAG的技术原理,详解其双阶段处理模型、Leiden社区检测算法、多模式查询策略等核心技术。不同于传统RAG的扁平化检索,GraphRAG能够捕捉实体间的复杂关系网络,支持多跳推理和整体性分析,在处理复杂企业知识时表现出显著优势。原创 2025-07-14 14:45:57 · 1050 阅读 · 0 评论 -
GraphRAG核心提示词工程完整中文版
GraphRAG(图增强检索生成)作为下一代AI知识处理技术,正在革命性地改变我们处理复杂信息的方式。本文档深度解析GraphRAG系统的核心:提示词工程。文档提供了13个精心设计的核心提示词完整中文版本,涵盖实体关系抽取、社区报告生成、局部/全局搜索、DRIFT动态检索等关键功能。每个提示词都经过实战验证,包含详细的参数说明、格式要求和优化策略。原创 2025-07-14 14:45:18 · 990 阅读 · 3 评论 -
GraphRAG Docker化部署,接入本地Ollama完整技术指南:从零基础到生产部署的系统性知识体系
本技术指南系统性地解析GraphRAG Docker化部署的完整技术体系,从基础概念到生产实践提供深度技术洞察。文章详细阐述GraphRAG相对传统RAG的核心技术优势,深入剖析Docker容器化架构设计原理,并通过实际部署案例分析常见错误模式与解决方案。内容涵盖Dockerfile最佳实践、网络配置策略、性能优化方法、监控告警体系等关键技术要点。特别针对实体关系抽取、知识图谱构建、流式响应等核心功能提供技术实现细节。原创 2025-07-13 20:39:47 · 1068 阅读 · 0 评论 -
文本标签提取与大模型理解:方法论深度指南
这篇深度技术指南探讨了文本标签提取从传统统计方法到大模型时代的演进历程。文章从认知心理学和信息论的理论基础出发,深入剖析了Transformer架构、预训练-微调范式等前沿技术如何革新标签提取的方法论。作者详细阐述了从TF-IDF到GPT等技术的优劣对比,并重点分析了用户画像构建中的标签应用实践。原创 2025-07-09 22:00:15 · 1324 阅读 · 0 评论 -
知识库中如何确实嵌入文本块大小?语义完整性与检索颗粒度的平衡机制
在检索增强生成(RAG)系统中,文本块大小的确定是影响系统性能的关键决策。本文深入剖析了文本块技术的演进历程、核心原理和实践策略,从固定分块到语义感知分块,从简单切分到智能优化。通过详实的技术细节和实际案例,为读者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技术人员在语义完整性和检索精度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实现知识库系统的性能优化。原创 2025-07-08 22:00:57 · 1026 阅读 · 0 评论 -
小白向:文本向量化技术(嵌入模型):从符号到语义的计算之旅
本文档提供了关于文本嵌入技术的全面深度解析,系统阐述了从传统统计方法到现代神经网络架构的发展历程。内容涵盖理论基础、技术演进、工程实现和前沿发展四个核心维度,详细解析了Word2Vec、BERT、Transformer等关键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文档不仅深入探讨了分布假设、向量空间模型等理论基础,还提供了实用的工具选型、评估指标和部署优化策略原创 2025-07-08 21:17:23 · 1278 阅读 · 0 评论 -
向量数据库是什么?技术体系: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度解析(HNSW算法、Milvus、Weaviate、Qdrant、 Chroma)
本文对向量数据库技术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析,从技术诞生背景到工程实践提供系统性指导。文章详细阐述了向量嵌入的数学原理、HNSW等核心算法的实现细节,以及量化技术和分布式架构的优化策略。通过对主流产品的技术架构对比和性能基准分析,为不同规模企业的技术选型提供了具体建议。文章特别强调了实践中的工程决策框架,包括嵌入模型选择、数据预处理、混合检索实现和性能监控等关键环节。原创 2025-07-08 13:10:45 · 844 阅读 · 0 评论 -
LLM大模型命名规则与部署硬件实践手册
本手册深度解析国内外主流AI大模型的命名规则体系,从OpenAI的极简主义到Anthropic的诗意命名,从国产模型的文化内涵到技术参数的标准化表达。通过系统化的知识框架,帮助读者快速理解模型特征、评估硬件需求、选择最优部署方案。原创 2025-07-03 21:59:15 · 1714 阅读 · 0 评论 -
一文速览大模型LLM厂商及生态(25年7月版)系统全景图
本文是一份详尽的大模型产业全景指南,系统梳理了2025年全球AI格局。从OpenAI、Google到DeepSeek、阿里等中外巨头,深度解析各家模型产品线、技术架构与演进脉络。文章不仅涵盖Transformer、MoE等核心技术原理,还提供了从云端到边缘的完整部署方案。原创 2025-07-03 21:17:28 · 1937 阅读 · 0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