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Oracle)这十年

从2003年起,甲骨文通过一系列大规模收购,如PeopleSoft、Siebel和Hyperion等,增强了其在应用软件市场的竞争力。尽管面临产品整合与市场竞争的挑战,甲骨文依然确立了其在企业计算领域的领导地位。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甲骨文(Oracle),企业软件领域的巨头,已经度过了它30岁的生日,对于一个人,30岁正是如日中天,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尤其是新技术层出不穷的IT公司,每十年就是一道坎,很多公司就倒在了这些坎坎上。要说oracle这十年来的发展,也可谓是波澜壮阔。总体而言,是以应用产品(ERP,CRM,BI等等)为中心,大肆收购的年代,并且逐步在企业计算领域树立起今时今日的江湖地位,这些都与这十年的发展密不可分。



首先说说甲骨文的应用产品,早在八十年代,甲骨文就开始涉足应用产品领域,但是一直不愠不火,直到90年代,随着EBS(Enterprise Business Suite)的发展,站住了市场第二名的位置(第一名被SAP牢牢地掌控)。从创业之初到90年代,甲骨文一直是自己研发做产品,很少有大规模的收购,然而,这一切从2003年发上了变化。当时应用市场排名第三的PeopleSoft(仁科)成功收购了第四的J.D.Edwards, 对Oracle形成了巨大的威胁(当然也对SAP形成挑战),而Larry Ellison 强势的应对,对仁科提出了收购,并被仁科拒绝。当时,仁科的发展可以说是如日中天,而Oracle应用这一块尽管还有不错的市场份额,但是增长乏力。在当时收购仁科可谓是轰动一时,历经18月的反反复复,包括反垄断的调查,恶意收购的质疑,Oracle最终拿下仁科,而后,犹如一发不可收拾,在十年的时间收购了大大小小几十个公司。


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出,最大的规模的收购都给予了应用软件,包括PeopleSoft, Siebel 和Hyperion,无疑显示出Oracle在应用市场上一往无前的决心,但是,很多人也质疑,Oracle能否消化这些大型的公司,如何处理会产品线的重叠,公司文化差异的问题。现在, 我们有机会回过头来看看,当时的这些决策是否得当。

不妨看看这些年Oracle各个领域的营收变化,数据库中间件不仅在营收绝对值上保持着优势,在增长率上也高于其他几块。这不仅得益于BEA的收购,而且Oracle在数据库方面的金字招牌还是被大家所接受的。以至于大家提到Oracle,就想到是数据库公司,而不知道它还有应用软件等等。而应用系统在收购开始的头几年,有着显著的攀升,09年开始,就放慢了前进的步伐。



而从Oracle对应用软件的整合略窥一二,在刚刚收购了PeopleSoft,Siebel的时候,Oracle 宣称收购的市场上这个领域最好的产品,这么说也不为过,PeopleSoft在HR这一块一枝独秀,Siebel在CRM市场也是遥遥领先。有了这些一流的产品,一个自然而然的想法就是,合为一体,实现1+1>2的目的。Oracle提出了AIA等方案, 探索如何将这些产品整合起来,然而,很快的,这个层面的整合就放弃了,原因很简单,和SAP竞争时,这是个天然的劣势, SAP的各个模块可以非常方便的集成,没有不同产品线整合的烦恼,而Oracle则没有一个统一的解决方案,集成的成本还是要远远高出SAP,难怪SAP对于Oracle在应用产品领域的收购一直是乐见其成的。



为了应对这一不利的局面,Oracle开创了一个大手笔,一个堪比微软Vista的大手笔,就是Fusion, 一个融合的产品,这个一个宏伟的目标,她企图把现在市场上最好的产品的成果放到Fusion中,解决产品集成的问题,有点像是SAP all in suite。 Fusion可以为你带来一切,ERP,CRM,BI等等,只要是你能在现在市场上看到的,Fusion就有。 Fusion刚刚推出时,整个Oracle内部都是趋之若鹜,一些大牛,小牛们纷纷涌入Fusion部门,试图拥抱住这个拥抱明天的产品。 然而,实际的结果是,自Oracle开始这个目标就注定了它的失败。Fusion的计划太过庞大,大到工程师们一直和无数个bug奋斗不息。 而另一方面,由于担心Fusion的推出会终止现有的产品的支持,很多客户投入到了竞争对手的怀抱。所以在Fusion迟迟无法推出之际,Oracle眼睁睁的看着客户流失,为此推出了一个新的计划,Application Unlimited, 应用无极限,宣称对原有的系统继续提供支持,包括功能的更新,技术支持等等。这样,也就意味着Fusion成为Oracle新的一个重叠的产品线,而不是像原来设想的取代现有的产品。而从市场上看,Oracle无论是在ERP,还是CRM都没有占据第一的位置,不得不说是一大败笔。



应用领域的战争似乎告一段落,到了08年,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Oracle低价收购了两个公司BEA和SUN,Oracle顺势提出了新的口号,尤其是收购Sun,让Oracle成为产品线最为全面的企业,从硬件,存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 到应用,无所不包,甚至把公司的宣传语都变成了Hardware and Software, Engineered to work together. 提到收购Sun,不得不说个看似不相关的小花絮。 当时不仅Sun摇摇欲坠, HP也是深陷泥潭,甚至借用丑闻将Mark Hurd 赶下台,其真实原因并非大家所看到的丑闻,而是Mark精于成本控制,在HP大幅裁员和降薪,引发了员工的不满,董事会也渐渐对他失去了耐心,原本HP是和IBM竞争的高科技公司,变成了和DELL,Canon 打得不亦乐乎的工厂。在Hurd离开之后,Larry马上抛出橄榄枝,强烈批评HP的不当,并引入Hurd为Oracle的总裁。 有了Hurd的加盟, 原本不善于硬件的Oracle也多了不少底气,敢于和IBM,HP叫板了。



总体而言,Larry Ellison一如既往,尽管他并不是以技术见长,但是他却对市场有着深刻的洞察力,而且有着超强的执行力,一连串的收购,大大增强了甲骨文的产品线,让甲骨文在那些新兴企业的冲击下屹立不倒。但是这些年的发展也为甲骨文带来了隐患,这些也决定了下一个十年Oracle的成败。一大隐患是强调高利润的追求,正如创新者的窘境提到的,来自于新的低成本的创新技术迫使市场上的成熟企业越来越往高利润的方向移动,这也是甲骨文目前最大的隐患。也许有人会质疑,追求高利润不正是企业的目标吗,而且如果比较几个主要竞争对手在这10年来的市值变化,会发现,甲骨文是最好的,从02年到现在增长了190%,微软14%,IBM140%,SAP100%。正是这种收购使甲骨文稳步前进,但是如果比较近几年的市值变化,你会发现,甲骨文的表现差强人意,显然这种通过收购,往高利润业务移动的模式已经不能支持甲骨文的高增长了。无他,威胁来自与salesforace 这类运计算企业。这是甲骨文的命门所在,正如微软错失互联网的后果一样,甲骨文是输不起这个战役的,但是摆在甲骨文面前的一个问题是,云计算更多的针对中小企业用户的,这并不是甲骨文的强项,尤其是利润率来说,它会拉低甲骨文的利润率。然而除了在高端领域继续创新,诸如一体机这样的大企业客户的产品,继续稳固这个方面的优势外,甲骨文更应该关注中小企业领域,并且推出自己的强有力的产品和服务。在云计算领域,产品和服务是密不可分的,做产品是甲骨文的强项,但服务亟待加强。甲骨文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通过收购RightNow, Taleo加强自己在这个领域的话语权。未来鹿死谁手,未可知也,或许10年之后在看,能够盖棺定论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