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排序算法的分类
- 内部排序:
指将需要处理的所有数据都加载到内部存储器(内存)中进行排序。 - 外部排序法:
数据量过大,无法全部加载到内存中,需要借助外部存储(文件等)进行排序。 - 常见的排序算法分类
一、希尔排序(Shell Sort)的基本概念
1.基本介绍
希尔排序是希尔(Donald Shell)于 1959 年提出的一种排序算法。希尔排序也是一种插入排序,也称为缩小增量排序。它是简单插入排序经过改进之后的一个更高效的一个插入排序算法。
举例子:
数组 arr = {2,3,4,5,6,1} 这时需要插入的数 1(最小), 这样的过程是:
{2,3,4,5,6,6}
{2,3,4,5,5,6}
{2,3,4,4,5,6}
{2,3,3,4,5,6}
{2,2,3,4,5,6}
{1,2,3,4,5,6}
结论: 当需要插入的数是较小的数时,后移的次数明显增多,导致效率低下。
2.执行逻辑
希尔排序是把数据按下标的一定增量 进行分组,对每组使用直接插入排序算法排序,随着增量逐渐减少,每组包含的关键词越来越多,当增量减至 1 时,整个文件恰被分成一组,最后在进行最后一次直接插入排序就可完成。
3.图解过程
- 对于使用增量分组这个概念,就是大概地去“平和”数据,把上面说举例的{2,3,4,5,6,1}这种让直接插入排序效率低下的情况减去。
- 增量的算法是每次长度除以2等于的数就是所分的组的数也是同一组数的步长。
举例:长度等于10
10/2 = 5
5就是代表分为5组,而且在原数组中步长为5作为同一组。
4.代码实现
package com.datastructure.sort;
import java.util.Arrays;
/**
* @author Hacah
* @date 2020/10/13 20:21
*/
public class Shell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8, 9, 1, 7, 2, 3, 5, 4, 6, 0};
shellSort(arr);
}
// 插入法
public static void shellSort(int[] arr) {
int count = 0;
for (int gap = arr.length / 2; gap > 0; gap = gap / 2) {
// 从第gap个元素,逐个对其所在的组进行直接插入排序
for (int i = gap; i < arr.length; i++) {
int j = i;
// 记录要插入的数据
int temp = arr[j];
if (arr[j] < arr[j - gap]) {
while (j - gap >= 0 && temp < arr[j - gap]) {
// 移动
arr[j] = arr[j - gap];
j -= gap;
}
}
arr[j] = temp;
}
System.out.println("第" + ++count + "次循环" + Arrays.toString(arr));
}
}
}
四、排序算法的情况
相关文章:
《冒泡排序》的思想以及代码实现–排序算法(一)
《选择排序》的思想以及代码实现–排序算法(二)
《插入排序》的思想以及代码实现–排序算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