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竞赛笔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素数筛函数

文章介绍了如何计算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辗转相除法)和最小公倍数,并展示了使用最大公约数来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接着,重点讨论了素数筛的实现,包括分界筛(埃拉托斯特尼筛)和优化策略,强调了sqrt(n)在算法优化中的作用。最后提到了单个质数的判断方法及其局限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1.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

最小公倍数的求算一般依赖于最大公约数的获取。

假设求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直觉告诉我们是36,解释起来就是:

18/12!=0,18%12==6;

12%6==0;

最大公约数即为6.

最小公倍数=两数乘积/最大公约数

即12*18/6=36.可见,核心函数是最大公约数的求算函数.

最大公约数的求算一般有辗转相除法:

那么写最小公倍数就非常简单了,两函数并用即可:

2.素数筛函数

素数筛的实现比较灵活,有多种方法都可以达成。按照一本通上介绍的方法分题型展开:

(1)分界筛,埃拉托斯特尼筛

它针对求某区间的质数,尤以2-n为方便。

sqrt(n)对朴素算法进行优化.

sqrt(n)怎么优化的呢?

首先明确我们需要找两因子相乘也就是标为false的合数;

我们知道如果要找两个因子相乘等于n,两因子必定分布在sqrt(n)两侧;可以作简单证明:

假设{n∈R|n>0},k*k=n,k=sqrt(n);

那么若使两因子双双出现在n的右侧,k*k=sqrt(n)*sqrt(n)>n;明显违反了定义;

同样可证双因子落于左侧的情况.

所以两因子只可能是分布在两侧,或者恰好相等且等于sqrt(n).

那么换句话说,我们可以通过sqrt(n)这一分界线确定k1的位置范围,之后遍历另一因子的位置就可以标记完;

(遍历一次)另一因子的范围确定基于n/i,也就是说基于k1。它有点像握手问题。n/i的一直在缩小,因为i也就是第一个因子在增大,时间越往后需要标记的越少。这样利用分界线减少了计算量,避免了重复标记,时间复杂度减小(特别是数据量大的时候替代试除法),效率提高。

所以在实际筛数的时候,要灵活使用sqrt(n).

埃拉托斯特尼筛法:

(2)单个质数筛模块

一本通上的例子微调后:

但该代码往往只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现实操作更可能需要遍历区间内所有质数,且使用数组。所以还是更推荐以上两种筛法。

总结一下:

分界筛注重sqrt(n)的分界作用和合数标记;

埃筛注重构造合数标记;

单个质数筛注重sqrt(n)的分界作用.

理解了这些构造筛子就会很快.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城主_全栈开发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