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普通列转换为标识列

本文介绍了一个SQL存储过程,用于将指定表中的指定整数列转换为标识列,并允许设置标识增量。此过程首先验证表的有效性,然后检查目标列是否适合作为标识列使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CREATE PROC p_ToIDENTITY
@TableName sysname, --要处理的表名
@FieldName sysname, --要转换的列名,必须是整型数据字段
@increment int=1    --标识值的增量
AS
IF ISNULL(OBJECTPROPERTY(OBJECT_ID(@TableName),N'IsUserTable'),0)=0
BEGIN
	RAISERROR('"%s" 必须是当前数据库中已经存在的用户表',12,16,@TableName)
	RETURN
END

--标识列转换处理检查
DECLARE @s1 nvarchar(1000),@s2 nvarchar(4000),@bkTableName sysname
SELECT @s2='',@bkTableName=CAST(NEWID() as char(36)),
	@s1=CASE
		WHEN c.status=0x80 
		THEN N'表"%s"中已经有标识列'+QUOTENAME(c.name,N'"')
			+N',列"%s"不能再被转换成标识列'
		WHEN t.name LIKE '%int' 
		THEN N','+QUOTENAME(c.name)
			+N'=IDENTITY('+QUOTENAME(t.name)
			+N',1,'+CAST(@increment as varchar)+N')'
		WHEN c.scale=0 AND t.name IN(N'decimal',N'numeric') 
		THEN N','+QUOTENAME(c.name)
			+N'=IDENTITY('+QUOTENAME(t.name)
			+N'('+CAST(c.prec as varchar)+N')'
			+N',1,'+CAST(@increment as varchar)+N')'
		ELSE N'表"%s"中的列"%s"定义"'+QUOTENAME(t.name)
			+CASE WHEN c.scale>0 
				THEN N'('+CAST(c.prec as varchar)
					+N','+CAST(c.scale as varchar)+N')'
				ELSE N'' END
			+N'无效,不能转换为标识列'
		END
FROM sysobjects o,syscolumns c,systypes t
WHERE o.name=@TableName
	AND o.id=c.id
	AND c.xusertype=t.xusertype
	AND(c.name=@FieldName OR c.status=0x80)
IF @@ROWCOUNT=0
BEGIN
	RAISERROR(N'表 "%s" 中无列 "%s"',12,16,@TableName,@FieldName)
	RETURN
END
IF LEFT(@s1,1)<>','
BEGIN
	RAISERROR(@s1,12,16,@TableName,@FieldName)
	RETURN
END

--生成要处理的列
SELECT @s2=@s2+N','+QUOTENAME(c.name)
FROM sysobjects o,syscolumns c
WHERE o.name=@TableName
	AND o.id=c.id
ORDER BY c.colid
SELECT @s1=REPLACE(@s2+N',',N','+QUOTENAME(@FieldName)+N',',@s1+N','),
	@s1=SUBSTRING(@s1,2,LEN(@s1)-2),
	@s2=STUFF(@s2,1,1,N'')

--修改原表名
EXEC sp_rename @TableName,@bkTableName

--转换为标识列处理
SELECT @TableName=QUOTENAME(@TableName),
	@bkTableName=QUOTENAME(@bkTableName)
EXEC('
SELECT '+@s1+' INTO '+@TableName+N' 
FROM '+@bkTableName+' WHERE 1=0
SET IDENTITY_INSERT '+@TableName+N' ON
INSERT '+@TableName+N'('+@s2+N')
SELECT '+@s2+N' FROM '+@bkTableName+N'
SET IDENTITY_INSERT '+@TableName+N' OFF
DROP TABLE '+@bkTableName)
资源下载链接为: https://pan.quark.cn/s/d37d4dbee12c A:计算机视觉,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分支,致力于赋予计算机系统 “看懂” 世界的能力,从图像、视频等视觉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并据此决策。 其发展历程颇为漫长。早期图像处理技术为其奠基,后续逐步探索三维信息提取,与人工智能结合,又经历数学理论深化、机器学习兴起,直至当下深度学习引领浪潮。如今,图像生成和合成技术不断发展,让计算机视觉更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计算机视觉综合了图像处理、机器学习、模式识别和深度学习等技术。深度学习兴起后,卷积神经网络成为核心工具,能自动提炼复杂图像特征。它的工作流程,首先是图像获取,用相机等设备捕获视觉信息并数字化;接着进行预处理,通过滤波、去噪等操作提升图像质量;然后进入关键的特征提取和描述环节,提炼图像关键信息;之后利用这些信息训练模型,学习视觉模式和规律;最终用于模式识别、分类、对象检测等实际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机视觉用途极为广泛。在安防领域,能进行人脸识别、目标跟踪,保障公共安全;在自动驾驶领域,帮助车辆识别道路、行人、交通标志,实现安全行驶;在医疗领域,辅助医生分析医学影像,进行疾病诊断;在工业领域,用于产品质量检测、机器人操作引导等。 不过,计算机视觉发展也面临挑战。比如图像生成技术带来深度伪造风险,虚假图像和视频可能误导大众、扰乱秩序。为此,各界积极研究检测技术,以应对这一问题。随着技术持续进步,计算机视觉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
内容概要:该论文探讨了光纤通信中光脉冲传输性能的数值仿真方法,重点研究了光脉冲在光纤中传输时受到色散、损耗和非线性效应的影响。文章采用分步傅里叶方法求解非线性薛定谔方程(NLSE),并对高斯脉冲、超高斯脉冲和双曲正割脉冲三种常见光脉冲的传输演化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显示,双曲正割脉冲在相同的传输条件下具有最佳的抗色散和非线性能力。此外,论文还通过改变群速度色散(GVD)和非线性系数等参数,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条件对光脉冲传输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脉冲选择策略和系统设计建议。最后,通过性能评估指标对三种脉冲的传输性能进行了量化分析,验证了分步傅里叶方法的有效性,并为光纤通信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指导。 适合人群:从事光纤通信领域研究的技术人员、研究生以及对光脉冲传输感兴趣的科研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光脉冲在光纤中传输时所受的色散、损耗和非线性效应的影响;②掌握分步傅里叶方法求解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具体步骤;③评估不同脉冲形状在光纤中的传输性能,选择合适的脉冲类型和优化系统参数;④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其他说明:论文不仅提供了详细的仿真代码和结果分析,还通过扩展仿真展示了不同参数对光脉冲传输性能的影响,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理解光脉冲传输的物理机制和工程应用前景。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