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仪器的长期稳定性研究

对于精密仪器,大部分都会关注噪声和温漂。其中噪声可以通过滤波和选择更低噪声的元器件来解决,温漂可以通过在不同环境温度的标定或通过控制环境温度保持恒温来解决。在设计过程中,比较被容易忽视的两个参数:长期稳定性和输出迟滞。

  • 长期稳定性

长期稳定性通常具有对数特征,因此,1000 小时后的变化值往往比之前的小很多。第 2 个 1000 小时的总漂移通常不到第 1 个 1000 小时的三分之一,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漂移持续减小。线路板组装期间产生的 IC 和电路板材料之间的差异应力也会影响长期稳定性。

长期稳定性涉及的元器件有:参考源、运放的offset、电阻等

长期稳定性的测试条件:需要抽样样品,不宜socket装载,需焊板测试。

各元器件的长期稳定性量级:

1,参考源  

其单位为ppm/sqrt(kHr),所以在前1000小时的漂移最为明显。

LT1461

LT1236

ADR45XX系列  

2,运放

3,电阻

 

  • 输出迟滞

输出迟滞是由封装应力产生的,该应力取决于 IC 先前是处于更高还是更低的温度。输出电压总是在 25°C 下进行测量,但是在连续测量前,IC 在高温或低温极限值间循环。迟滞测量三个高温循环或低温循环下的最大输出变化平均值。对于存储在受控良好的温度(工作温度的 20 或 30 度范围内)条件下的仪器来说,迟滞通常不是主要的误差源。典型迟滞是从 25°C 到低温再到 25°C 或从 25°C 到高温再到 25°C(预先设定的一个热循环)下的最差情况。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双馈风力发电机(DFIG)在Simulink环境下的建模方法及其在不同风速条件下的电流与电压波形特征。首先介绍了DFIG的基本原理,即定子直接接入电网,转子通过双向变流器连接电网的特点。接着阐述了Simulink模型的具体搭建步骤,包括风力机模型、传动系统模型、DFIG本体模型和变流器模型的建立。文中强调了变流器控制算法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应对风速变化时,通过实时调整转子侧的电压和电流,确保电流和电压波形的良好特性。此外,文章还讨论了模型中的关键技术和挑战,如转子电流环控制策略、低电压穿越性能、直流母线电压脉动等问题,并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技术细节。最终,通过对故障工况的仿真测试,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适用人群:从事风力发电研究的技术人员、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对电力电子控制系统感兴趣的工程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DFIG工作原理、掌握Simulink建模技能的研究人员;旨在帮助读者理解DFIG在不同风速条件下的动态响应机制,为优化风力发电系统的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解释,还附有大量Matlab/Simulink代码片段,便于读者进行实践操作。同时,针对一些常见问题给出了实用的调试技巧,有助于提高仿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