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Linux 中,静态库(Static Library)和动态库(Dynamic Library,又称共享库 Shared Library)是两种不同的代码复用方式,用于将可重用代码打包供其他程序使用,核心区别在于链接时机和代码加载方式。
一、静态库(.a
文件)
静态库是编译时被完整复制到目标程序中的库文件,扩展名通常为 .a
(Archive)。
特点:
- 编译时链接:在程序编译阶段(链接阶段),静态库中的代码会被完整复制到可执行文件中。
- 独立运行:生成的可执行文件不依赖外部库,可单独运行(无外部依赖)。
- 文件体积大:由于包含库代码,可执行文件体积较大。
- 更新麻烦:若静态库更新,依赖它的程序必须重新编译才能使用新功能。
创建与使用步骤:
- 编译源文件为目标文件(
.o
):gcc -c func1.c func2.c # 生成 func1.o、func2.o
- 打包为静态库:
ar rcs libmylib.a func1.o func2.o # 生成静态库 libmylib.a
- 链接静态库编译程序:
gcc main.c -L. -lmylib -o myapp # -L. 指定库路径,-lmylib 链接 libmylib.a
二、动态库(.so
文件)
动态库是程序运行时才被加载的库文件,扩展名通常为 .so
(Shared Object)。
特点:
- 运行时链接:编译时仅记录库的引用,程序运行时才从系统加载库文件。
- 共享代码:多个程序可共享同一个动态库,节省内存和磁盘空间。
- 文件体积小:可执行文件仅包含库的引用,体积较小。
- 更新方便:动态库更新后,依赖它的程序无需重新编译(只需重启程序)。
- 依赖外部文件:程序运行时必须能找到对应的动态库,否则会报错(如
error while loading shared libraries
)。
创建与使用步骤:
- 编译源文件为位置无关目标文件(
.o
):gcc -fPIC -c func1.c func2.c # -fPIC 生成位置无关代码(动态库必需)
- 生成动态库:
gcc -shared -o libmylib.so func1.o func2.o # 生成动态库 libmylib.so
- 链接动态库编译程序:
gcc main.c -L. -lmylib -o myapp # 编译方式与静态库相同,但运行时需加载.so文件
- 运行程序:
需确保动态库可被系统找到(可将库路径添加到LD_LIBRARY_PATH
环境变量,或放入/usr/lib
等系统默认路径):export LD_LIBRARY_PATH=.:$LD_LIBRARY_PATH # 临时指定库路径 ./myapp
三、核心区别对比
特性 | 静态库(.a ) | 动态库(.so ) |
---|---|---|
链接时机 | 编译时(链接阶段) | 运行时(程序启动或调用时) |
可执行文件体积 | 大(包含库代码) | 小(仅包含引用) |
内存占用 | 高(多个程序各自包含副本) | 低(多个程序共享一份库代码) |
库更新影响 | 必须重新编译程序 | 无需重新编译,重启程序即可 |
依赖性 | 无外部依赖,可独立运行 | 依赖外部 .so 文件,缺失则无法运行 |
典型使用场景 | 小型程序、需独立部署的程序 | 大型程序、多个程序共享的通用功能 |
四、如何选择?
- 用静态库:当需要程序独立运行(无外部依赖)、对启动速度要求高,或库更新频率低时。
- 用动态库:当多个程序共享同一功能、希望减小可执行文件体积,或需频繁更新库功能时。
例如:系统工具(如 ls
)常用动态库节省资源;嵌入式设备中的程序常用静态库避免依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