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计算机内存
文章平均质量分 86
hdanbang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深入理解缓存cache
首先言明,本文严格意义上将不能算作原创,因为我写这些东西只不过是博客 Gallery of Processor Cache Effect的学习心得,不能将版权划到自己名下,毕竟咱不是喜欢45度角仰望天空的郭四姑娘。由于原文是英文版,而且作者用的是C++。原文提到的实验,我做了一部分,加深了对Cache的理解。英文比较好的兄弟就不必听我聒噪了,直接点链接看原文好了。 O转载 2015-05-09 13:36:39 · 790 阅读 · 0 评论 -
Cache层次结构的引入
我经常尝试一些方法,试图去解决在存储器子系统存在的瓶颈问题,总会陷入长考。在我们所处的这个领域,这个时代,在不断涌现出一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会我们之前历千辛万苦学得一些知识和理念荡然无存。这些变化不会依赖你的喜好而改变。1975年,Moor将其定律修正为“晶体管的数目每18月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高一倍”。这个定律在维持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正确性之后逐步失效。首先体现在性能提高一倍上,使用过多转载 2015-05-10 10:29:25 · 2954 阅读 · 0 评论 -
L1 Cache(一级缓存)
CPU缓存(Cache Memory)是位于CPU与内存之间的临时存储器,它的容量比内存小的多但是交换速度却比内存要快得多。缓存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CPU运算速度与内存读写速度不匹配的矛盾,因为CPU运算速度要比内存读写速度快很多,这样会使CPU花费很长时间等待数据到来或把数据写入内存。在缓存中的数据是内存中的一小部分,但这一小部分是短时间内CPU即将访问的,当CPU调用大量数据时,就可避开内存直转载 2015-05-10 11:48:11 · 21210 阅读 · 0 评论 -
缓存一致性(Cache Coherency)入门
参考原文:http://fgiesen.wordpress.com/2014/07/07/cache-coherency/ 本文是RAD Game Tools程序员Fabian “ryg” Giesen在其博客上发表的《Cache coherency primer》一文的翻译,经作者许可分享至InfoQ中文站。该系列共有两篇,本文系第一篇。 我计划写一些关于多核场景下数据组织的转载 2015-05-10 11:59:00 · 681 阅读 · 0 评论 -
SRAM和DRAM的区别
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分为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 SRAM)和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一、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是随机访问存储器的一种。所谓的“静态”,是指这种存储器只要保持通电,里面储存的数据就可以恒常保持。相对之下,动态随机存取原创 2015-05-11 08:53:25 · 56477 阅读 · 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