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NOv2: A Self-supervised Vision Transformer Model

DINOv2是Meta新发布的无监督学习模型,通过类似NLP领域的预训练方法,使用142M图像数据和DINO、iBOT损失函数,训练出可应用于多种任务的通用视觉特征。模型包含两个ResNet网络,借助动量更新和数据增强技术,无需微调即可在ImageNet上取得SOTA性能,显示了无监督学习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潜力。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论文地址:[2304.07193] DINOv2: Learning Robust Visual Features without Supervision (arxiv.org)

演示地址:DINOv2 by Meta AI

Meta 在开源了Segment Anything (参见我的另外两篇文章:北方的郎:Meta:segment anything, 北方的郎:Meta Segment Anything 测试效果)之后又开源了一组DINOv2模型。这次的功能更多了,包括分类、分割、图像检索、深度估计等。

作者指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近期在大规模数据的模型预训练方面取得的突破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类似基础模型铺平了道路。这些模型可以通过产生通用的视觉特征大大简化任何系统中图像的使用,即在不进行微调的情况下适用于图像分布和任务的特征。这也是本文的中心思想,即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来训练模型,生成一些通用的视觉特征,这些特征适用于不同的图像分布和不同的任务,无需进行进一步的微调即可使用。而最重要的是,仅需使用已有的自监督学习方法便能够生成这样的特征。

文章获取了142M的图像数据,结合DINO和iBOT losses,KL正则化等训练策略训了一个foundation model,在一些下游任务上不用finetune也可以去的不错的效果。

关键做法:

1. 网络结构:DINOv2包含两个完全相同的ResNet网络,其中一个作为学生网络,另一个作为教师网络。两者输入不同的图像,输出通过动量更新机制交互学习。

2. 数据增强:输入图像进行随机裁剪、翻转和颜色扰动,以学习图像的局部特征与全局特征。中心偏移机制进一步减轻数据增强导致的特征偏移。

3. 动量更新:学生网络的输出通过带有动量的更新规则不断逼近教师网络的输出,实现自下而上的特征学习过程。动量可以平滑更新并加速学习。

4. 实验设置:使用ImageNet-1k数据集, Resize图像到256x256,batch size为4096, total epochs为800。所用设备为8个V100 GPU。

5. 实验结果:学习得到的特征在ImageNet分类与检测任务上取得了SOTA性能,表明具有很强的泛化能力。特征可视化结果显示学习到的特征层次逐渐由低级到高级。

DINOv2证明了通过非监督学习可以学习到高质量的视觉特征,这开创了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新方向。其学习到的特征甚至超过了监督学习方法,这为未来大规模学习视觉特征提供了思路。

### 融合Transformer和V-Net的半监督情境感知网络 在医疗图像分割领域,融合 Transformer 和 V-Net 的架构展示了显著的优势。这种组合旨在利用两者各自的特点来提升模型性能。 #### 半监督学习背景 半监督学习方法通过结合少量标注数据和大量未标注数据来进行训练,在减少人工标注成本的同时保持较高的预测精度。对于医学影像分析而言,获取高质量的手动标注非常耗时且昂贵,因此半监督技术显得尤为重要[^1]。 #### 架构设计原理 该类网络通常采用编码器-解码器结构,其中编码部分基于多层卷积操作提取特征图谱;而解码阶段则负责逐步恢复空间分辨率并最终生成像素级分类结果。为了增强上下文理解能力以及捕捉全局依赖关系,引入了自注意力机制作为补充模块嵌入到传统 CNN 层之间形成混合型框架。 具体来说: - **编码路径 (Encoder Path)** 使用类似于 V-Net 或 U-Net 中的标准下采样过程; - **中间桥接组件 (Bridging Component)** 将低维表示传递给后续处理单元之前应用 Transformer 编码器堆栈对其进行转换,从而更好地建模远程交互模式; - **解码路径 (Decoder Path)** 则遵循上采样的原则重建原始输入尺寸,并可能再次融入局部细节信息以提高边界定义准确性。 ```python import torch.nn as nn 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ViTModel class TransUNet(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config): super(TransUNet, self).__init__() # Define the encoder part using a pre-trained Vision Transformer model self.encoder = ViTModel.from_pretrained('google/vit-224-in21k') # Decoder layers can be implemented similarly to UNet architecture self.decoder_blocks = ... # Implement decoder blocks here def forward(self, x): encoded_features = self.encoder(x).last_hidden_state output = self.decoder_blocks(encoded_features) return output ``` 此代码片段展示了一个简化版的 TransUNet 实现方式,它集成了预训练好的视觉变换器(Vision Transformer)用于特征抽取,并在其基础上构建了解码器部分完成端到端的任务需求。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