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总结

参考:https://blog.youkuaiyun.com/login_sonata/article/details/75268075

B树和B+树:

B树是由平衡二叉树为雏形,特点:
M阶(指的是某个节点的最多的孩子节点数,即某个节点的指针数)的B树具有如下属性:
1、 根结点的儿子数为[2, M]
2、 除根结点以外的非叶子结点的儿子数的范围是[M/2, M],左边向上取整;
3、 非叶子结点的关键字个数=儿子数-1;即指针数-1,同时满足查找树的大小关系;
4、 所有叶子结点位于同一层;

记忆顺序:根—非根非叶子节点—-叶子节点;

有关b树的一些特性,注意与后面的b+树区分:
1. 关键字集合分布在整颗树中;
2. 任何一个关键字出现且只出现在一个结点中;
3. 搜索有可能在非叶子结点结束;
4. 其搜索性能等价于在关键字全集内做一次二分查找;
,在B-Tree中按key检索数据的算法非常直观:首先从根节点进行二分查找,如果找到则返回对应节点的data,否则对相应区间的指针指向的节点递归进行查找,直到找到节点或找到null指针,前者查找成功,后者查找失败。

B+树:
1. 有n棵子树的非叶子结点中含有n个关键字(b树是n-1个),这些关键字不保存数据,只用来索引,所有数据都保存在叶子节点(b树是每个关键字都保存数据)。
2. 所有的叶子结点中包含了全部关键字的信息,及指向含这些关键字记录的指针,且叶子结点本身依关键字的大小自小而大顺序链接。
3. 所有的非叶子结点可以看成是索引部分,结点中仅含其子树中的最大(或最小)关键字。
4. 通常在b+树上有两个头指针,一个指向根结点,一个指向关键字最小的叶子结点。
5. 同一个数字会在不同节点中重复出现,根节点的最大元素就是b+树的最大元素。

b+树相比于b树的查询优势:
1. b+树的中间节点不保存数据,所以磁盘页能容纳更多节点元素,更“矮胖”;
2. b+树查询必须查找到叶子节点,b树只要匹配到即可不用管元素位置,因此b+树查找更稳定(并不慢);
3. 对于范围查找来说,b+树只需遍历叶子节点链表即可,b树却需要重复地中序遍历

数据库检索的性能分析:

B树:
可知检索一次最多需要访问h-1个节点(根节点常驻内存)。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者巧妙利用了磁盘预读原理,将一个节点的大小设为等于一个页,这样每个节点只需要一次I/O就可以完全载入
B+树:
从上面介绍我们知道,B树的搜索复杂度为O(h)=O(logdN),所以树的出度d越大,深度h就越小,I/O的次数就越少。B+Tree恰恰可以增加出度d的宽度
真实的情况是,3层的b+树可以表示上百万的数据,如果上百万的数据查找只需要三次IO,性能提高将是巨大的,如果没有索引,每个数据项都要发生一次IO,那么总共需要百万次的IO,显然成本非常非常高。

索引:

索引的本质
MySQL官方对索引的定义为:索引(Index)是帮助MySQL高效获取数据的数据结构。提取句子主干,就可以得到索引的本质:索引是数据结构
先从B-Tree分析,根据B-Tree的定义,可知检索一次最多需要访问h-1个节点(根节点常驻内存)。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者巧妙利用了磁盘预读原理,将一个节点的大小设为等于一个页,这样每个节点只需要一次I/O就可以完全载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实际实现B-Tree还需要使用如下技巧:每次新建节点时,直接申请一个页的空间,这样就保证一个节点物理上也存储在一个页里,加之计算机存储分配都是按页对齐的,就实现了一个node只需一次I/O。
B-Tree中一次检索最多需要h-1次I/O(根节点常驻内存),渐进复杂度为O(h)=O(logdN)。一般实际应用中,出度d是非常大的数字,通常超过100,因此h非常小(通常不超过3)。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采用B-Tree存储结构,搜索时I/O次数一般不会超过3次,所以用B-Tree作为索引结构效率是非常高的。
从上面介绍我们知道,B树的搜索复杂度为O(h)=O(logdN),所以树的出度d越大,深度h就越小,I/O的次数就越少。B+Tree恰恰可以增加出度d的宽度,因为每个节点大小为一个页大小,所以出度的上限取决于节点内key和data的大小:
由于B+Tree内节点去掉了data域,因此可以拥有更大的出度,从而拥有更好的性能。

真实的情况是,3层的b+树可以表示上百万的数据,如果上百万的数据查找只需要三次IO,性能提高将是巨大的,如果没有索引,每个数据项都要发生一次IO,那么总共需要百万次的IO,显然成本非常非常高。

MySQL索引实现

MyISAM的索引文件仅仅保存数据记录的地址。在MyISAM中,主索引和辅助索引(Secondary key)在结构上没有任何区别,只是主索引要求key是唯一的,而辅助索引的key可以重复。

虽然InnoDB也使用B+Tree作为索引结构,但具体实现方式却与MyISAM截然不同。
第一个重大区别是InnoDB的数据文件本身就是索引文件。从上文知道,MyISAM索引文件和数据文件是分离的,索引文件仅保存数据记录的地址。而在InnoDB中,表数据文件本身就是按B+Tree组织的一个索引结构,这棵树的叶节点data域保存了完整的数据记录。这个索引的key是数据表的主键,因此InnoDB表数据文件本身就是主索引。

上图是InnoDB主索引(同时也是数据文件)的示意图,可以看到叶节点包含了完整的数据记录。这种索引叫做聚集索引。因为InnoDB的数据文件本身要按主键聚集,所以InnoDB要求表必须有主键(MyISAM可以没有),如果没有显式指定,则MySQL系统会自动选择一个可以唯一标识数据记录的列作为主键,如果不存在这种列,则MySQL自动为InnoDB表生成一个隐含字段作为主键,这个字段长度为6个字节,类型为长整形。
第二个与MyISAM索引的不同是InnoDB的辅助索引data域存储相应记录主键的值而不是地址。换句话说,InnoDB的所有辅助索引都引用主键作为data域。
用非单调的字段作为主键在InnoDB中不是个好主意,因为InnoDB数据文件本身是一颗B+Tree,非单调的主键会造成在插入新记录时数据文件为了维持B+Tree的特性而频繁的分裂调整,十分低效,而使用自增字段作为主键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B+树索引和哈希索引的区别:
如果是等值查询,那么哈希索引明显有绝对优势,因为只需要经过一次算法即可找到相应的键值;当然了,这个前提是,键值都是唯一的。如果键值不是唯一的,就需要先找到该键所在位置,然后再根据链表往后扫描,直到找到相应的数据从示意图中也能看到。
如果是范围查询检索,这时候哈希索引就毫无用武之地了,因为原先是有序的键值,经过哈希算法后,有可能变成不连续的了,就没办法再利用索引完成范围查询检索;

同理,哈希索引也没办法利用索引完成排序,以及like ‘xxx%’ 这样的部分模糊查询(这种部分模糊查询,其实本质上也是范围查询);
哈希索引也不支持多列联合索引的最左匹配规则;
B+树索引的关键字检索效率比较平均,不像B树那样波动幅度大,在有大量重复键值情况下,哈希索引的效率也是极低的,因为存在所谓的哈希碰撞问题

MySQL常见的四种索引的使用:https://blog.youkuaiyun.com/u013927110/article/details/46636765

查询数据库中的执行比较慢的sql语句:
1、 模糊查询对应的查询参数:show variables like ‘%que%’;
2、 开启慢查询命令:set global slow_query_log = on;
3、 设置慢查询的时间限制:set global long_query_time=1 单位为一秒;
4、 查看慢查询存放日志,命令: show variables like ‘slow_query_log_file’;
去相应目录下查看即可。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