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ava中的equals()方法以及与”==”的区别:
基本类型,如int,char,long,boolean。
没有equals方法,只有==只比较值,因为基本数据类型存在栈里也不能new,最关键的一点是只有对象才能调方法
(总结:基本数据类型只有==进行比较,只比较值)
引用数据类型,如Integer,Byte,Long,Character,Boolean
引用数据类型是可以new的,而new出来的对象都会在堆中有开辟一个内存地址空间
通常用==比较对象时,比较的就是内存地址和内容
equals是用==判断两个对象是否相等,比较内存地址和内容,当两者都相等时才返回真
(总结:引用数据类型除String特殊外,equals和==都比较内存地址和内容)
String类型的
equals重写了object的方法,所以此方法比较的是内容,不比较内存地址
==比较内容和地址,因为String也属于引用数据类型
注意:String是特殊的在声明对象时可以写new也可以不写(不写默认就是new)
(总结:==比较内存地址和内容,equals方法被重写只比较内容)
参考:https://blog.youkuaiyun.com/fox_bert/article/details/50654557
总结来说:
==比较地址,equals比较内容,如果是自己新建的类,那么因为没有重写equals,而equals还是用的是==,所以比较的是地址。
1)对于==,如果作用于基本数据类型的变量,则直接比较其存储的 “值”是否相等;
如果作用于引用类型的变量,则比较的是所指向的对象的地址
2)对于equals方法,注意:equals方法不能作用于基本数据类型的变量
如果没有对equals方法进行重写,则比较的是引用类型的变量所指向的对象的地址;诸如String、Date等类对equals方法进行了重写的话,比较的是所指向的对象的内容。
参考:https://www.cnblogs.com/www123—-/p/7857298.html
Java 几道常见String面试题
本篇谈谈几个常见的java关于 String的面试题。
(1)
String s1=”abc”;
String s2=”abc”;
System.out.println(s1==s2);
System.out.println(s1.equals(s2));
/*output:
true
true
*/
本题主要考察对于java常量池的理解。java中的常量池技术,是为了方便快捷地创建某些对象而出现的,当需要一个对象时,就可以从池中取一个出来(如果池中没有则创建一个),则在需要重复创建相等变量时节省了很多时间。常量池其实也就是一个内存空间,常量池存在于方法区中。根据代码顺序,先在常量池中创建”abc“,并指向s1,而后在创建s2时,由于常量池中已经存在”abc“,只需指向s2就可以,而不需要再创建。”==”在这里比较的是对象引用,故结果为”true”,String 中的equals方法经过重写后操作为“比较此字符串与指定的对象。当且仅当该参数不为 null,并且是表示与此对象相同的字符序列的 String 对象时,结果才为 true”。很明显,s1和s2的字符序列相同,故而结果为true。
(2)“ String s1=new String(“abc”)”语句创建了几个对象?
该语句首先String s1是声明,new String(“abc”)先在常量池中查找,若没有则创建“abc”,而后通过new在堆内存中创建对象,把“abc”拷贝赋值。String 定义为初始化一个新创建的 String 对象,表示一个与该参数相同的字符序列;换句话说,新创建的字符串是该参数字符串的一个副本。故创建常量池和堆内存中两个对象,两个对象的地址值不一样。
(3)
String s1=new String(“abc”);
String s2=”abc”;
System.out.println(s1==s2);
System.out.println(s1.equals(s2));
/*output:
false
true
*/
由(2)分析可知s1在堆内存中,s2在常量池中,故结果为false,true
(4)
String s1=”a”+”b”+”c”;
String s2=”abc”;
System.out.println(s1==s2);
System.out.println(s1.equals(s2));
/*output:
true
true
*/
本题主要考察java中常量优化机制,编译时s1已经成为“abc”在常量池中查找创建,s2不需要再创建。
(5)
String s1=”ab”;
String s2=”abc”;
String s3=s1+”c”;
System.out.println(s3==s2);
System.out.println(s3.equals(s2));
/*output:
false
true
*/
Java 语言提供对字符串串联符号(”+”)和其他对象到字符串的转换的特殊支持。字符串串联是通过 StringBuilder(或 StringBuffer)类及其 append 方法实现的,字符串转换是通过 toString 方法实现的。在本题中,先在常量池中创建”ab“,地址指向s1,再创建”abc”,指向s2。对于s3,先创建StringBuilder(或 StringBuffer)对象,通过append连接得到“abc”,再调用toString()转换得到的地址指向s3。故(s3==s2)为false.
参考:https://blog.youkuaiyun.com/Sqirt/article/details/72765071
- Java方法之–System.arraycopy方法和Arrays.copyOf()
System.arraycopy方法:如果是数组比较大,那么使用System.arraycopy会比较有优势,因为其使用的是内存复制,省去了大量的数组寻址访问等时间
Arrays.copyof最后还调用了system.arraycopy();
参考:https://blog.youkuaiyun.com/ochangwen/article/details/50587937
java中System.arraycopy(a,0,b,0,10)什么意思?
从数组a中的第0个位置开始复制10个数,复制到b中,从b中的0位置开始存放
3. JDK源码学习系列04—-ArrayList
参考:https://blog.youkuaiyun.com/sheepmu/article/details/27711445
参考:https://juejin.im/post/5a58aa62f265da3e4d72a51b
4. Java并发编程:volatile关键字解析
1、 内存模型:
当程序在运行过程中,会将运算需要的数据从主存复制一份到CPU的高速缓存当中,那么CPU进行计算时就可以直接从它的高速缓存读取数据和向其中写入数据,当运算结束之后,再将高速缓存中的数据刷新到主存当中
缓存一致性协议
2、 Java的内存模型
java内存模型规定所有的变量都是存在主存当中(类似于前面说的物理内存),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的工作内存(类似于前面的高速缓存)。线程对变量的所有操作都必须在工作内存中进行,而不能直接对主存进行操作。并且每个线程不能访问其他线程的工作内存。执行线程必须先在自己的工作线程中对变量i所在的缓存行进行赋值操作,然后再写入主存当中。而不是直接将数值10写入主存当中。
Java内存模型具备一些先天的“有序性”,即不需要通过任何手段就能够得到保证的有序性,这个通常也称为 happens-before 原则。如果两个操作的执行次序无法从happens-before原则推导出来,那么它们就不能保证它们的有序性,虚拟机可以随意地对它们进行重排序。
下面就来具体介绍下happens-before原则(先行发生原则):
• 程序次序规则:一个线程内,按照代码顺序,书写在前面的操作先行发生于书写在后面的操作
• 锁定规则:一个unLock操作先行发生于后面对同一个锁额lock操作
• volatile变量规则:对一个变量的写操作先行发生于后面对这个变量的读操作
• 传递规则:如果操作A先行发生于操作B,而操作B又先行发生于操作C,则可以得出操作A先行发生于操作C
• 线程启动规则:Thread对象的start()方法先行发生于此线程的每个一个动作
• 线程中断规则:对线程interrupt()方法的调用先行发生于被中断线程的代码检测到中断事件的发生
• 线程终结规则:线程中所有的操作都先行发生于线程的终止检测,我们可以通过Thread.join()方法结束、Thread.isAlive()的返回值手段检测到线程已经终止执行
• 对象终结规则:一个对象的初始化完成先行发生于他的finalize()方法的开始
这8条原则摘自《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
3、 volatile一旦一个共享变量(类的成员变量、类的静态成员变量)被volatile修饰之后,那么就具备了两层语义:
1)保证了不同线程对这个变量进行操作时的可见性,即一个线程修改了某个变量的值,这新值对其他线程来说是立即可见的。
2)禁止进行指令重排序。
volatile的原理和实现机制
“观察加入volatile关键字和没有加入volatile关键字时所生成的汇编代码发现,加入volatile关键字时,会多出一个lock前缀指令”
lock前缀指令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内存屏障(也成内存栅栏),内存屏障会提供3个功能:
1)它确保指令重排序时不会把其后面的指令排到内存屏障之前的位置,也不会把前面的指令排到内存屏障的后面;即在执行到内存屏障这句指令时,在它前面的操作已经全部完成;
2)它会强制将对缓存的修改操作立即写入主存;
3)如果是写操作,它会导致其他CPU中对应的缓存行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