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b.net
◉蚂蚁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
VB.NET之旅(二)—构造与析构
大李在Form1窗体的实例被隐藏的时候,关闭了Form2窗体的实例,使我失去了对主线程的人工控制,进程无法正常关闭了。只好使用Ctrl+Alt+Del调出系统进程管理器,强行中止了该进程。为了避免抬头看见大李的笑脸,我只好低头想办法。 有了,我只要能截获Form2实例关闭的消息,不就可以再调出隐藏的主线程窗体了吗?在Form2的基类事件(Base Class Event)中重载Closing转载 2011-10-21 11:22:34 · 692 阅读 · 0 评论 -
VB.NET之旅(十三)—标准事件处理程序
“感兴趣就好!”大李微微点点头,然后问我道,“你知道程序是怎么知道哪些对象可以引发何种事件,以及怎么样把事件和事件处理程序关联起来?”见到我迷茫的眼神,大李用鼠标点击打开被Region合起来的“Windows 窗体设计器生成的代码”,指着中间的一句自动生成的代码: Friend WithEvents Button1 As System.Windows.Forms.Button转载 2012-01-05 14:51:56 · 817 阅读 · 0 评论 -
VB.NET之旅(十二)―事宜驱动
内容摘要:...当自己写代码来调用某事件程序时,就要写明sender是何物了......比如Mousedown事件,系统需要断定mouse的位置、判断是左中右哪个键点击了、判断点击了几下品等,因此该e就必需是System.Windows.Forms.MouseEventArgs类的范例...... “足以这样说,你难道看不出VB.NET提供给我们的是更通盘、更直接的克制吗?再说e,表示的是事件转载 2012-01-05 14:51:27 · 1848 阅读 · 0 评论 -
vb.net之旅(十一)可视继承
闭关修练了一晚上VB.NET的继承程序的我,早上进入公司时自信满满。白经理看到我,问了一句:“学习得怎么样?对VB.NET是不是已经可以上手了?”我点了点头:“应该可以做点事了吧。”“好的,”白经理拍了拍我肩膀说,“再跟大李好好学习几天,会有机会的。”得到领导的指示,我冲了杯咖啡,恭敬地走向大李,放在他的桌上。大李嘴角一翘,笑着说:“别这么客气,来,坐。让我看看你昨天继承学习得怎么样。今天转载 2012-01-05 14:51:00 · 641 阅读 · 0 评论 -
VB.NET之旅(十)—何时用接口
大李没告诉我接口与抽象类的区别,什么时候用接口,什么时候用实现继承。弄得我中饭也没吃好,老在琢磨这事,这不,一吃完饭,我就冲上楼,一个房间一个房间转,到处找大李。过了好一阵,这老哥才和几个同事说说笑笑地回到办公室,我立即走上前,半请半拉地把他拽到电脑旁。“大李哥,我实在想得头晕,既然在VB.NET中接口有了这么大的发展空间,在形式上与抽象类如此相似,那么它们有什么区别?什么时候用接口呢?”转载 2012-01-05 14:50:11 · 528 阅读 · 0 评论 -
VB.NET之旅(九)—接口继承
大李拍了拍我的肩膀说:“你真有想象力,不过的确,有很多文献把这种用Implements来实现接口的方法就称为接口继承。其实,接口自己也是可以进行继承的,在VB.NET中把接口间的继承形式称为接口继承。”我不禁跟着笑了起来:“接口继承要成为继承,当然要用Inherits,对吧?”大李点点头说:“既然你都清楚了,那你来模拟一个下拉框Combobox的接口吧。”“Combobox?”我不禁一转载 2012-01-05 14:49:34 · 1320 阅读 · 0 评论 -
VB.NET之旅(八)—接口
“还有两种继承方法?”我是真正被VB.NET的强大功能所折服了。求知的渴望驱使着我向大李露出了一个最灿烂的笑容,“行了,别傻笑了,我告诉你不就成了。”大李不禁也笑了起来。“刚才我说到‘脆弱的基类’时,就提到实现继承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基类与派生类之间的关系过于紧密,还记得吧?基类实现细节往往会泄露出来,这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封装情况,所以有很多程序设计师就想尽方法来改进这一问题,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转载 2012-01-05 14:48:59 · 853 阅读 · 0 评论 -
VB.NET之旅(七)—脆弱的基类
“既然说是脆弱,当然是指它象蛋壳一样不堪一击喽。这个问题其实很好理解。程序总是由人来设计与编写的,所以工作开始时考虑不到某些问题当然也是很正常的事。所以可能在工作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基类需要变更。你想,如果我在基类中更改了成员的数据类型,以及那些允许重写的那些方法和属性,那派生类及其子类还能正常工作吗?尤其是当一个团队中的多个开发人员一起来创作基类和派生类时,就更是要命了。很多情况下,大家可能已经转载 2012-01-05 14:47:58 · 627 阅读 · 0 评论 -
VB.NET之旅(十五)—动态事件处理方法?
“大李哥,”我不免为自己问了如此多的问题而不好意思起来,“您刚才所说的事件的委托是怎么回事呀?” 大李显然是明白我会提问的:“我所说过事件驱动设计中的三要素你还记得吧?” “当然,就是指对象、事件和事件处理程序。”我流利地回答道。 “对象和事件处理程序我们已经分析过了。要想彻底了解事件驱动程序的来龙去脉,我们必须了解事件的构成。”见到我又一次茫然地摇头,他就接着说,“转载 2012-01-05 14:54:36 · 655 阅读 · 0 评论 -
VB.NET中的线程操作(Thread,Mutex)
VB.NET中的线程操作(Thread,Mutex)By Tyouvivi 2008/04/16VB.NET 2005 中线程操作稍有点麻烦,Abort()方法调用时会产生System.Threading.ThreadAbortException异常信息,而继续已挂起的线程方法Resume()和挂起方法Suspend()也不再支持,线程的暂停、再开、结束不是很方便,在此使用Mute转载 2012-01-06 21:24:05 · 1721 阅读 · 0 评论 -
VB.NET之旅(六)—重载与隐藏
大李坐在转椅上左右晃动着,手中的一个硬币在他指间灵巧地翻滚着。“hi, Henry。你对重写与重载的意思理解是怎么样的呢?” 我正盯着他手中的硬币发愣呢,“哦,重写,就是您刚才举的示例中,在派生类中用Overrides重新编写有Overridable标识的基类的方法或属性;重载么,就是我们可以用同样的名称,在一个类中用不同的参数列表来创建多个方法和属性,在调用时就可以适应不同参数类型的要求。转载 2011-10-21 15:13:44 · 740 阅读 · 0 评论 -
VB.NET之旅(五)—类的继承
“类的继承?”大李点点头,“以前很多人批评VB的功能不完善时,都会加上这个条件。但是现在VB.NET中已经是比较完善的面向对象编程方法了。刚才我们也提到过,类与 VB.NET 的结构类似,让我们可以定义封装一组相关项的数据类型。然而与结构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VB.NET 类可以继承和扩展其他类的特性。作为新类的基础的类称为‘基类’。从基类派生的类称为‘派生类’。派生类继承基类中定义的所有字段、属性转载 2011-10-21 15:12:57 · 1408 阅读 · 0 评论 -
VB.NET之旅(四)—类和结构
刚上班,就被大李找去了。“Henry,昨天对窗体的操作给你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当然有体会,最深的印象就是VB.NET中类是无所不在了,连窗体都成为了一个类。”我深有感触地说。 “没错,类是我们用来构造VB.NET应用程序时的最基本的编程结构了。你也学习过最基本的面向对象编程了,那么你能告诉我,结构与类有什么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吗?” “好的。”我口中回答着,心里还是有点不以为然转载 2011-10-21 15:07:53 · 619 阅读 · 0 评论 -
VB.NET之旅(三)—共享成员
我开始佩服起大李来了,同时对VB.NET充满了好奇与了解的渴望。 “除了全局变量外,还有什么好办法吗?”我迫不急待地想知道结果。 “可以使用共享成员。”大李依然是那么淡淡然,“VB.NET现在是支持真正的面向对象编程,可以继承、使用多态、共享成员和静态成员。共享成员就是在所有类和所定义派生类的实例之间共享的方法、属性、字段和事件。所有使用类创建的对象都可以访问相同的数据、共享实现过程,转载 2011-10-21 14:37:01 · 1003 阅读 · 0 评论 -
VB.NET之旅(一)—失踪的窗体
很久没有新作,架不住朋友们的询问与追问,只得拿些旧作来补上近日没空写作的不足。惭愧ing!这一系列与Henry手记系列不同,是一个角色形式的情景故事,最初发表于《计算机世界》,适用于VB.net初学者,老鸟们就不用在我这一系列的文章上浪费时间了。我希望自己有时间以后,能不断继续这一系列的文章,加入大量的工程解决方案。同时,我的Henry手记也会继续写下去,以回报长期以来支持我的所有朋友。 背转载 2011-10-21 11:20:37 · 1095 阅读 · 0 评论 -
VB.NET之旅(十四)—动态关联事件与处理程序
“要解释新的事件处理程序的方法,我们需要先说几个重要的问题。”大李开始严肃起来,我也只得挪动一下身子,表现出正襟危坐的架势。“我们首先讨论一下事件是怎么产生的。事件是对象发送的消息,以发信号通知操作的发生。操作可能是由用户交互,例如鼠标单击引起的,也可能是由某些其他的程序逻辑触发的。引发事件的对象叫做事件发送方(啊,听到这,Henry突然明白了事件处理程序中的第一个参量为什么叫Sender了,转载 2012-01-05 14:52:24 · 769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