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70年到1895年的26年,是李鸿章主政北洋,“应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26年,也是全球权力格局巨变的26年,更是晚清错失战略机遇、加速进入下行曲线的26年。其间之内政外交,无论是成败,为是为非,李鸿章都扮演了核心角色。因而,这26年也就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李鸿章时代。
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内,清王朝两次丢失了自己的首都。同样是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内,西太后在连续四场战争中(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犯了同一个错误。李鸿章则一次又一次在兵败如山倒的时刻,临危受命,靠外交手段去挽军事上惨败的狂澜。舍我其谁!
这是大清国的悲哀,是李鸿章的悲壮!
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内,清王朝两次丢失了自己的首都。同样是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内,西太后在连续四场战争中(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犯了同一个错误。李鸿章则一次又一次在兵败如山倒的时刻,临危受命,靠外交手段去挽军事上惨败的狂澜。舍我其谁!
这是大清国的悲哀,是李鸿章的悲壮!
1895年,太平洋的两岸同样各发生一件大事。在西岸,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李鸿章被撤销直隶总督一职;在东岸,美国的GDP总值第一次超越大清国,跃居世界第一位。
千头万绪、焦头烂额,“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自知不逮”,唯悲壮可以形容。从美国归来的他:“在他的眼前,是一块即将陆沉冗的古老土地和一群早已按捺不住的工业强盗,而在他的身后,却是一块貌似与世无争的大陆与一轮即将升起的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