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相机网络协作式人脸识别与语义感知空间构建技术解析
嵌入式相机网络协作式人脸识别
在安全通道场景中,研究人员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嵌入式相机网络协作式人脸识别的实验。实验设置了两组受试者,一组在安全通道盯着感兴趣的事物,另一组在行走时随意移动面部。
相机网络会提取过滤后的探测图像并传输到基站。对于每个受试者,在实验前于光照良好且可控的环境下记录了五张图库图像。但探测图像的质量可能与图库图像不同。图库图像还补充了来自WVU多生物特征数据库的71个其他受试者的图像(每人5张)。
匹配得分计算
将每张传输的探测图像与500张图库图像逐一比较,生成匹配得分。设 (p_1,p_2,\cdots,p_n) 是对应一个走过通道的受试者的 (n) 张探测图像,(g_{i1},g_{i2},\cdots,g_{im}) 是图库数据库中对应身份 (i) 的 (m) 张图库图像。若 (s_{i}^{k,l}) 是 (p_k) 与 (g_{i}^{l}) 比较生成的匹配得分,则对应此身份的融合得分计算如下:
[S_{i}^{p} = \max_{k = 1\cdots n, l = 1\cdots m} {s_{i}^{k,l}}]
若数据库中有 (N) 个身份,则探测图像对应的身份 (I(p)) 计算为:
[I(p) = \arg \max_{i = 1}^{N} {S_{i}^{p}}]
即得分最高的图库身份被视为探测图像的身份。
系统性能
- 网络性能
| 操作 | 时间 |
| — | — |
| 相机初始化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94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